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在全面调查摸清赣县城区内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及危害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水土流失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标签: 城区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江西赣县
  • 简介:城市现代化的加速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传统的工程治理技术已不能满足城市河流治理的需要,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结合国内外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探讨今后城市河流研究应注意的内容。

  • 标签: 城市河流 近自然 河道整治 滨水区
  • 简介:将乐县城区饮水工程是为了适应县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城区与工业园区一体化的区域水厂,工程建设总规模为供水能力5万m^3/d,分为两期实施,近期按3万m^3/d规模兴建,远期再扩建2万m^3/d规模。该项目经过论证对比,选择金溪支流漠村溪为水源地,净水厂选址位于水南镇黄坑垅倒止岭。随着工程的建设,势必对项目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本文对该饮水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对水、固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减轻对上述各项因子影响的建议。各项环保措施执行后,废水零度排放,固废得到综合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轻微。

  • 标签: 将乐县城区 饮水工程 环境影响 分析与评价
  • 简介:水资源的非安全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难题之一。结合蚂蚁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设计与监测,重新认知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供需矛盾、水质污染和水旱灾害等问题,分析流域非和谐、非健康、非安全方面存在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超负荷用水、点面源污染及水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安全与人水和谐为目标,进行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自我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监控等综合管理

  • 标签: 水资源 水环境 生态保护 流域管理
  • 简介:摘要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的旱地,平整度差,水土及养分流失严重,作物产量低,严重制约着旱地农业的健康发展。坡耕地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而且还能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附加值并减少泥沙入水库。通过对六枝特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实践,认为明确重点、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保证质量及严格管理是保证坡耕地综合治理成果的关键,通过治理,使坡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进了区域农业健康发展,并为贵州省坡耕地治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坡改梯 施工 管理
  • 简介:2000年起,长汀县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在项目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了治理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治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项目管理 福建 组织管理 制度管理
  • 简介:城市湿地景观是福州城市景观的基础和依托,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下,福州城市湿地景观面临着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问题。本文根据景观生态学原则,提出严格保护现有城市湿地景观,免遭破坏和污染;营造城市湿地公园;规范城市湿地管理及树立全民保护城市湿地的意识等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城市湿地 生态景观 保护 福州
  • 简介:本文针对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问题,分析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并针对该问题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 标签: 湄洲岛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探讨
  • 简介: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该文回顾与评价了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与对策建议,为制订今后一个时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战略提供参考。建议及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编制国家水土保持战略规划、成立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增加政府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 标签: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政策体系
  • 简介:本文以2004年、2009年和2014年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主要依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和枯枝落叶厚度等级以及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等9项指标,分析了上海市森林生态功能综合指数现状及变化情况、变化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努力提高林地稳定性、积极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和科学优化森林空间布局等提高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水平的建议,对于上海市林业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生态功能综合指数 林地面积 森林结构 林地生产力
  • 简介:城市水土保持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作为基础和重要内容,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有助于唤醒公众的环境权利意识、水土资源意识和资源法制意识。借鉴农村水土保持宣传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围绕目标城市受众的潜在需求,从传达信息、内容形式和宣传渠道几方面入手,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并且注重加强宣传效果后评价,实现重点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宣传模式,希望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水土、保护资源的氛围,实现城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城市水土保持 宣传策略 新媒体 效果评价
  • 简介:近些年,各地兴起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热潮,本文依据于大量的河道治理项目的主体设计资料,选取了其中“清远市阳山县连江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河道治理项目的实例案例,根据其工程总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特点,浅谈并剖析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期待为同类项目的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河道综合整治 水土保持
  • 简介:野外实践的绩效评估是衡量学生实践效果的途径之一,传统上野外实践的效果往往以老师单方面的评判为主,评价依据也较单一,忽视了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所起的作用。在武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践过程中借助于问卷、访谈方式调查学生对实践点的评价,实践过程、效果的分析,结果发现,尽管学生们总体上肯定野外实践的效果,但实践路线的安排、实践前的背景介绍、实践过程中分组的讲解等是影响野外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绩效评估 野外实践教学 武夷山
  • 简介:通过调查云南省沾益县洞上河项目区大德小流域自然概况、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成因,对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状进行分析,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针对小流域特点,提出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整治方案,同时提出植被建设、封禁治理等措施,以有效推进岩溶区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 标签: 农业综合开发 岩溶区 综合治理
  • 简介:探讨了城市裸露山体缺口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介绍了城市裸露山体缺口的分类方法,同时根据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对深圳市裸露山体缺口按形成原因和现状综合分类划分为6种类型。

  • 标签: 城市 山体缺口 水土保持 分类
  • 简介: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等。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继承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使其产生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的需求。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

  • 标签: 小流域 综合治理 治理成就 管理机制
  • 简介:摘要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是事关库区生态环境改善成败和三峡工程长久安全运行的大事。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8517.6km2.轻度以上流失面积约为4600.3km2,总侵蚀量为1280.1万t。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对策。2009年底,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6775.8km2,比2008年增加111.1km2,其中小流域4829km2,“十一五”累积治理水土流失265.3km2,成果显著。

  • 标签: 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 简介:三河小流域在中亚热带沿海低山丘陵区具有代表性。本文就该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建立,河道与农田工程的建设和利用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与效益分析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治管结合,河道与治田工程结合,水保林与经济林结合等管理建议。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 综合效益
  • 简介: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率42.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率70.3%)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绿地率96.2%)为研究对象,以周边主要交通干道为对照,采用多功能精准型激光粉尘仪观测PM2.5质量浓度,研究城市不同绿地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绿地率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有较大影响,研究区内PM2.5质量浓度随绿地率增加而递减,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PM2.5质量浓度最高值分别为140、62和48μg/m3,均高于国家PM2.5质量浓度年平均标准(35μg/m3);2)研究区内城市绿地PM2.5质量浓度与其周边主要交通干道没有明显差异;3)气象条件对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有较大影响,阴天PM2.5质量浓度较高,长时间保持在80~110μg/m3之间,降雨天则使PM2.5质量浓度明显降低,降幅约达80%。

  • 标签: PM2 5质量浓度 城市绿地 日变化 气象条件
  • 简介:传统的防洪堤建设主要考虑堤防工程的稳定、过水断面、水流冲击力等防洪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堤防工程也应考虑到水土保持及城市景观功能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各地水利部门也多方尝试,开展生态景观型防洪堤建设。本文以柘荣城区防洪工程为例,阐述在城市堤防工程建设中融入水土保持生态技术,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 标签: 防洪堤 生态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