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在花岗岩侵蚀区的引种试验表明,改良型木豆适应性强,在本地能较好地生长,具有鲜肥、薪柴产量高,再生能力强,保土效果好等特点,生长快,当年可见效,生态经济利用价值高,在燃料、饲料、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 标签: 木豆 引种试验 水土流失区 宁都
  • 简介:芒萁世代生活史研究表明,芒萁从孢子萌发到植株形成,需要一定的荫蔽与水湿条件,创建适宜芒萁孢子生长的遮荫与水湿条件是人工培育芒萁袋栽苗成功的关键。芒萁人工培育可釆用孢子体移植法与孢子直播法二种形式:芒萁孢子体移栽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芒萁孢子的萌发、培育,待芒萁孢子体长到2~3cm时,再移植入栽培袋内继续培育;孢子直播法则是将含芒萁孢子的水直接喷洒在苗床上,并为芒萁孢子的萌发、生长创造优越的遮荫与水湿条件,待苗床上芒萁幼孢子体长成2~3cm高的植株时,再移植入栽培袋内培育。用芒萁孢子直播法与芒萁孢子体移植法培育成功的芒萁袋栽苗,用于长汀县极强度水土流失区绿化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芒萁 有性繁殖 孢子体移植法 孢子直播法
  • 简介:针对竹柳耐盐碱耐水湿的特征,在余姚沿海地区的水稻土、盐碱地、基本农田的3年引种试验表明:竹柳长势良好,当年平均成活率99%,第3年平均保存率97.7%。栽培的竹柳树高、胸径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39m和1.53cm。盐碱地上,竹柳的保存率均高于沙朴、臭椿、35杨,胸径、高度和冠幅大于沙朴、臭椿。

  • 标签: 竹柳 引种 水稻土 盐碱地 基本农田
  • 简介:采用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中,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先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调整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督分类.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与仅以TM影像为信息源,采用单纯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可知: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类别的精度,提高了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现象明显减少,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城镇用地 地区 技术支持 土地利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