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以辽河实际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场内,模拟不同流速水流冲击作用下沉坠式生态岛固定方式的稳定特征。结果表明:制作合理的岛模型,要始终保持岛在水面漂浮,同时减低岛在水中的重心;根据不同水流情况,应适当调整岛之间的距离,以免发生岛相互碰撞,水流速度越大,岛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研究结果对辽河生态岛的布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生态浮岛 固定方式 沉坠式 辽河
  • 简介:砒砂岩是一种特殊的泥岩、泥沙岩,是黄河中下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的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的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在0.4~2.8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为碳酸盐和黏土物质。

  • 标签: 砒砂岩 矿物成分 抗蚀性
  • 简介:通过多年采对类芦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绿化治理实践的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类芦适应恶劣生境的生长和逆特性,从而为类芦这个优良的乡土草种在我国南方水蚀荒漠化和矿山废弃物地区绿化治理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类芦 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抗逆性分析探讨
  • 简介:土壤侵蚀作为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最主要的驱动力,严重干扰着植被的发育演替过程,植被则通过采用不同的繁殖方式、形态与生理补偿等方式来克服和适应土壤侵蚀造成的负面压力,使植物本身对土壤侵蚀环境的适应性增强,继而发展成为可抵抗土壤侵蚀的植物和群落。凡具有适应土壤侵蚀环境能力,能在土壤侵蚀条件下生存,并能保护改良土壤和具有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具有繁殖更新能力,可维持群落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称之为侵蚀植物。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中不同侵蚀植物进行分类、及其侵蚀学特征与土壤侵蚀环境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土壤侵蚀学观点出发,对植被恢复过程中先后出现的植物和群落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及防蚀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更好地发挥植物和植被保持水土与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

  • 标签: 土壤侵蚀环境 抗侵蚀植物 水土保持植物 植物抗侵蚀特征
  • 简介:2009年6月于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采用PSYPRO露点水势仪连续4个月测定分析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水势与其他因素(肥料、树种、喷施浓度、土壤含水量等)之间的影响作用。本试验以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中主要采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山杏(Prunussibirica)、杨树(Populus)、核桃(Juglansregia)为研究对象,以自制的蒸腾叶面肥、市场上已推广施用的叶面肥以及清水对照为主要依据,运用正交试验探讨自制肥料在提高植物叶水势值方面的效果,比较各树种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喷施浓度处理下叶水势的日变化进程趋势和波幅。研究结果表明:清水处理条件下山杏和杨树叶水势全天波幅能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分别为1.12Mpa和1.19Mpa),有高水势延迟脱水的抗旱机理表现,而核桃在清水处理条件下的叶水势日波动幅度最大,全天波幅高达1.59Mpa,显示出低水势忍耐脱水的耐旱机理,即其叶组织脱水能力较强。最终研究结果证明山杏或核桃、自制叶面肥A、稀释800~1200倍、土壤含水量为12%~22%时对提高植物叶水势值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叶水势 正交试验 叶面肥 喷施浓度 土壤含水量
  • 简介:采用盆栽法安排试验,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用不同叶面肥对刺槐进行处理,使用LI-6200便携式光合仪、美制LI-1600稳态气孔计分别测定刺槐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水分生理指标及其相应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叶面肥处理下,刺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而且,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刺槐的水分利用效率在8:00左右最大,14:00点达到一天中的最低水平。②方差分析表明:3号叶面肥处理过的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清水对照的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小。

  • 标签: 叶面肥 刺槐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通过对重庆缙云山一浅层滑坡区杉木和马尾松林地上土壤剖面原状土、过2mm筛后土壤的剪切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浅层滑坡区土体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状土土壤断面剪强度随土壤天然含水量增大而减小,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土层越深,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剪强度的影响越小。同一土壤在不同的含水量的条件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均减小,并且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粘聚力C值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土壤内摩擦角φ值的影响程度。

  • 标签: 含水量 抗剪强度 滑坡
  • 简介:在分析施工区渣土容重的基础上,用微型剪力仪对其剪强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①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渣土容重〉开挖边坡〉弃渣堆积边坡,其均值分别为1.85g/cm^3、1.45g/cm^3和1.05g/cm^3,说明运渣道路经不断碾压,渣土密实,弃渣边坡的自然堆积渣土,疏松多孔。②随着堆积年限的不同,弃渣边坡剪强度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堆积3年的弃渣其剪强度〉2年弃渣〉1年弃渣;同一坡面不同堆积部位的弃渣,其渣土剪强度呈坡上〈坡中〈坡下的趋势。③渣土堆放时间越长,植被恢复程度越好,渣土剪强度就越大。④施工区不同类型植被覆盖下原生土壤的剪强度大小依次为:高山松林〉灌木丛和草地〉乔灌木混交林,分别为当年堆渣坡面的9.25、8.75、8.75和6.50倍,也是弃渣平均剪强度的1.68倍。

  • 标签: 吉沙水电站 施工区 渣土容重 渣土抗剪强度
  • 简介: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重庆四面山4种水源涵养林土壤的冲性进行试验研究,并探讨土壤冲性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坡度、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楠竹林土壤冲性最大,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最小,其冲刷系数分别为20.153、14.717、10.819和4.615L·min/g;林地土壤冲性A0层强于A层,并随水流冲刷时间的延长呈指数函数增大;在研究范围内,25。是林地土壤冲性的转折坡度;〈3mm根系是四面山水源涵养林表层土壤根系的主要成分,林地A。层土壤冲性受〈1mm、1~3mm、3~5mm根系根量及死生物量的影响,A层主要受3~5mm根系根量及其根长的影响。

  • 标签: 土壤抗冲性 坡度 根系 水源涵养林 四面山
  • 简介:深圳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裸露山体缺口严重影响了深圳市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些裸露山体,需要通过一定的生态修复措施对其进行修复。本文以马峦山(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废弃石场为例,介绍了当前较为成熟的修复措施在治理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 标签: 裸露山体缺口 修复措施 治理设计
  • 简介:在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实践并结合其他尾矿坝工程项目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应用不同类型的排渗措施,以降低坝体浸润线,加速尾矿排水固结,提高坝体稳定安全的设计等方面经验和体会。

  • 标签: 尾矿坝 排渗措施 应用
  • 简介:以北京市房山区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内容及设计标准,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特点,探讨了设计变更阶段项目水土保持设计重点——雨洪利用控制措施技术设计,阐述其雨洪利用措施效果。建议类似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变更时应注重结合建设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措施,以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达到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 标签: 水土保持 设计变更 雨水控制利用 设计要点
  • 简介: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是国家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水土保持宏观规划的支持工具。借鉴国外区域土壤侵蚀模型,以DEM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单元模型进行定量表达,包括降雨、植被截留、入渗,微地形填洼等,并利用GIS功能完成径流传递和汇集部分的计算,建立了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所建立模型在延河流域的试运算,结果接近现实,能反映土壤侵蚀时空分布趋势。模型的建立可为水土保持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 标签: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算法设计 参数提取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航道等级需要提高。通过北江航道整治工程实例,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 标签: 航道整治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 简介:为解决现行水平截流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给出坡地水平截流沟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具体的计算公式。用植被或树木的耗水量结合当地一定保证率下的降雨量作为主要因素确定水平沟的距离;用当地设计保证率下最大一次可能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土壤入渗速率等参数确定水平沟断面尺寸——当量宽度与深度。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说明利用文中给出的方法和公式进行坡地水平截流沟的设计是可行的。与以往的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 标签: 坡地 水平截流沟 水平沟 水土保持工程 工程设计
  • 简介:西南大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西南大学科技处,并取得了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研究所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在职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

  • 标签: 水土保持规划 研究所 大学 西南 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
  • 简介:近些年,各地兴起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热潮,本文依据于大量的河道治理项目的主体设计资料,选取了其中“清远市阳山县连江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河道治理项目的实例案例,根据其工程总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特点,浅谈并剖析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期待为同类项目的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河道综合整治 水土保持
  • 简介:传统的防洪堤建设主要考虑堤防工程的稳定、过水断面、水流冲击力等防洪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堤防工程也应考虑到水土保持及城市景观功能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各地水利部门也多方尝试,开展生态景观型防洪堤建设。本文以柘荣城区防洪工程为例,阐述在城市堤防工程建设中融入水土保持生态技术,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 标签: 防洪堤 生态 景观
  • 简介:针对黄土高原坡面水力侵蚀调控实体模拟试验中存在验证不充分的问题,利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调控实体模拟试验理论与技术,设计黄土坡面水力侵蚀比尺模拟试验,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正态条件下,满足几何、降雨强度、入渗、径流运动、输沙、床面变形等相似条件下所建造的坡面模型;在试验条件下,虽然与模型原型流型有所偏离,但降雨、径流流态、平均流速、阻力系数、汇流过程、产沙、输沙及床面变形是基本相似的。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坡面治理水土流失、优化治理方案,寻求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措施的工具。

  • 标签: 水力侵蚀 相似比尺 模拟试验 输沙率
  • 简介:大沙坝水库工程建设征地涉及4个镇9个村,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1011人,搬迁安置人口870人。农村移民安置是水库建设成败的关键,根据工程特性和移民概况,结合水库淹没和建设征地影响分析结果,对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移民安装规划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既能满足移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又能创造宜居环境。

  • 标签: 大沙坝水库 建设征地 移民安置 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