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FieldlysimetermethodwasemployedtoinvestigatethedownwardmovementandleachingofNappliedtosummercorn(ZeamayL.)ondrylandsoilinBeijing,AN-fertilizer(120kgNhm^-2)andacontroltreatmentwerarrangedforthestudy.Soilsolutionwascollectedatdepthsof20,40,60,120and170cm,whileleachtewasollectedatthebottom(220cm)ofthelysimeter,TheresultsshowedthatthedownwardmovementofNO3^-Ninsoilprofilewasgreatlyaffectedbyrainfallpattern.ThepeakofleachedNO3^-Nfrombothtreatmentscoincidedwiththepeakoftherainfall.Inaddition,leachedNO3^-Nfrombothtreatmentsandrainfallweresignificantlycorrelated(P<0.05).TheamountofleachedNO3^-NwasnotgreatintheN-fertilizertreatment,TheresultsalsosuggestedthatNfertilizationcouldcauseNO3^--Ncontaminationofgroundeaterduringtherainyseason.

  • 标签: 玉米 地表水 氮流失 向下移动 土壤剖面 干旱地区
  • 简介:根据脱钩理论的基本内涵,利用2005~2015年水资源利用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数据,计算得到2005~2015年云南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的脱钩弹性系数D,并根据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进行划分,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2012、2015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脱钩状态类型组成减少,云南各地州脱钩状态较为复杂,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性呈现缩小的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数量组成看,云南省各地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态势总体呈现弱脱钩态势,其总体上经济总量与水资源使用量均在增加,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水资源增长率;从脱钩弹性系数D值看,云南省各地州总体上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呈现脱钩态势,有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的空间分布变化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滇西等地区主要呈现强脱钩态势,协调性良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滇中、滇东等地区,主要呈现弱脱钩态势。

  • 标签: 水资源 经济发展 脱钩状态 空间格局 云南省
  • 简介:选取南方红壤侵蚀区3种典型的侵蚀土壤坡面3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其产流产沙规律及降雨前后坡面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侵蚀条件下,3种土壤的径流量表现为紫色土〉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黏土;产沙量表现为花岗岩红壤〉紫色土〉第四纪红黏土;通过降雨前后3种土壤表面的颗粒组成比较发现,3种土壤表面颗粒均有粗化的趋势。大量细颗粒的流失,是造成土壤退化乃至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天然降雨 颗粒组成 土壤侵蚀 过程
  • 简介:Soiltestforavailabilityofnutrientsandheavymetalsisextensivelyservedasameansfortheevaluationsofsoilfertility,andenvironmentaleffectsandphytotoxicityofpollutantsinsoils,andforthefertilizerrecommendationinagricultur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Therefore,greatattentionhasbeenpaidtothemeasurementofelementalavailabilityinsoiltest.

  • 标签: 石灰质土壤 重金属 元素有效性 土壤分析 碳酸氢钠/DTPA萃取 电感耦合
  • 简介:心土酸味限制根生长并且在世界的许多部分减少庄稼收益。多于氮(N)在庄稼生产使用了的化肥的一半是当前输了到环境。这研究试图在到没有为止玉米(ZeamaysL.)在N化肥的效率上调查石膏申请的效果在南部的巴西的生产。一个地实验检验了适用表面的石膏的效果(0,5,10,15Mg哈1)穿衣顶的铵硝酸盐(NH4没有3)(60,120,180kgN哈玉米根长度,N举起,谷物产量上的1)。一个温室实验用从地实验地点收集不评估3-N与适用表面的石膏沥滤,N举起,根长度的没受到干扰的土壤列被进行(010Mg哈1)穿衣顶的NH4没有3(0180kgN哈1)。心土酸味的改善由于石膏申请,增加的玉米根生长,N举起,谷物收益,N使用效率。到土壤表面的适用的石膏由19%-38%N的部分因素生产率增加了玉米谷物产量(PFP由27%-38%的N),取决于N申请率。没受到干扰的土壤列温室实验的结果证明由石膏申请的N使用效率的那改进由于从在由于增加的玉米根长度的心土的没有3-N的更高的N举起。我们的结果建议有在一个到没有为止玉米系统的石膏的那改善心土酸味能增加N使用效率,改进谷物产量,并且减少由于沥滤的没有3-N的环境风险。

  • 标签: 氮肥利用效率 NO3-N 玉米生产 根系生长 免耕 氮素利用效率
  • 简介:2006年12月2日山西省水土保持学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了第3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40多个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张文聪处长,山西省科协关原成、郭振德副主席、苗洪泽部长,山西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李光烈局长,北京林业大学王礼先教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岳金山副秘书长到会,山西省水利学会秘书长郭志刚、农机学会副秘书长张建中、林学会秘书长于吉祥、农学会秘书长王海笑、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宋建民、生态学会秘书长刘增光等到会祝贺。

  • 标签: 会员代表大会 水土保持 水利学会 山西省 北京林业大学 秘书长
  • 简介:本文利用闽东南沿海遥感调查实例解析“3S”在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的作用,并具体分析GIS与RS,GIS与GPS如何相互结合,为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服务。

  • 标签: 水土流失 遥感调查 3S 信息系统
  • 简介:为提高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在水土保持信息资料收集与抽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RS、GPS与GIS技术,构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利用了RS技术信息丰富、宏观性强特性,还充分发挥了GIS具有的强大空间分析管理功能。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决策过程,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数据信息基础更新方法基础,实现全流域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共享及动态更新、动态管理动态监督,从而使辽西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

  • 标签: 水土保持 3S 大凌河流域
  • 简介:岩溶石漠化是广西脆弱生态恢复建设中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1988、19982008年3个时相的TM/ETM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综合碳酸盐空间分布图、石漠化状况实地调查结果历史资料,基于3S技术,构建岩溶石漠化遥感监测分级评价模型,研究广西平果县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岩溶石漠化遥感监测分级评价模型能够反映平果县石漠化状况,基本符合实地调查结果;2)平果县岩溶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该县西南部中部,1988-2008年,平果县总体石漠化程度经历了稍加重然后逐渐变轻的变化趋势,石漠化呈现动态、缓慢、反复、可治理特点.建议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改善的治理策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区域生态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石漠化 TM/ETM 3S技术 分布特征 演变规律
  • 简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06年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1月12日给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发来搬信。祝贺本会第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回良玉说,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任务很重,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真挚地希望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为促进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1月14日也写了贺信,充分肯定学会成立20年来取得的各项成绩。

  • 标签: 会员代表大会 水土保持 学术研讨会 学会 中国 会议
  • 简介:浅沟侵蚀是土壤水蚀的一种重要形态。卷尺法是测量浅沟体积的重要方法。在使用卷尺法测量垄作耕地中的浅沟时会遇到一个难题,即:浅沟深度的测量位置只能选在垄台或垄沟,但无论选在哪里,所测得的浅沟深度都不能直接用来计算浅沟体积,而是需要先将其换算成无垄状态下的浅沟深度;而如何进行这种换算,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1个可以将在垄台处测得的浅沟深度(测量深度)换算为无垄状态下的浅沟深度(换算深度)的换算公式,以辅助今后的浅沟测量工作;并结合该换算公式东北黑土区的实测浅沟数据,计算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情况下的误差,以探讨换算的必要性。为此,本研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建立换算公式,并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2号小流域加以应用。结果表明:1)换算深度是1个以测量深度垄台形态(高度、上宽、下宽)为自变量的函数。2)如果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会造成高估。垄作影响到浅沟深度的测量,但只要知道垄台形态,就可以将测量深度换算为换算深度。研究结果可以辅助今后的浅沟测量工作,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 标签: 土壤侵蚀 浅沟深度 换算 形态 垄作 垄台
  • 简介:通过多年采对类芦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绿化治理实践的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类芦适应恶劣生境的生长抗逆特性,从而为类芦这个优良的乡土草种在我国南方水蚀荒漠化矿山废弃物地区绿化治理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类芦 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抗逆性分析探讨
  • 简介:为深入了解(PAM)与肥料混施的作用效果,确定农业应用技术参数,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对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cm浅层混施,在PAM用量0、0.05%0.1%水平下,12d内尿素4个处理水平(尿素中纯氮占干土的质量比0、0.1%、0.2%、0.4%)对蒸发的影响无差异,12d后,差异开始逐渐凸显,总体呈现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蒸发量减小的规律;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随着PAM用量的增加而减小;2)10~20cm深层混施,在同一PAM水平下,尿素4个处理中,不施尿素对照处理累积蒸发量最大,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总体呈现随着PAM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3)深施各处理土壤总蒸发量普遍高于浅施各处理,0~10cm浅层混施,前5d日蒸发量迅速下降,5~25d日蒸发量波动性缓慢下降,25d后日蒸发量趋于稳定;10~20cm深层混施,前10d日蒸发量波动性保持近似水平,12d以后开始逐渐下降,25d以后又趋于稳定;4)PAM尿素处理,都抑制了土壤的蒸发,相对于尿素,PAM对蒸发的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聚丙烯酰胺 尿素 混施 土壤 蒸发
  • 简介: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97场的降雨测定,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分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红松林在生长季内的林冠截留量为98.68mm,占同期降雨量的19.61%,是次生白桦林的1.3倍。与全国其他森林类型的平均林冠截留率(11.4%~36.5%)相比,原始红松林的林冠截留率处于中等水平。原始红松林在生长季内的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分别为395.778.78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78。65%1.74%。与次生白桦林相比,其穿透雨量减少,而树干径流量增加。统计分析表明,原始红松林的林冠截留量、林内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均呈现紧密的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P〈0.01),而次生白桦林的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却呈现良好的直线关系(P〈0.01)。最后,对影响林内穿透雨树干径流的因子进行筛选分析。为研究针阔混交林的降雨分配效应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原始红松林 次生白桦林 林冠截留 穿透雨 树干径流
  • 简介:为进一步探讨森林植被对流域尺度径流输沙的影响,给黄土区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黄土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嵌套流域的聚类分析,选取地形地貌特征相似的森林流域无林流域,对其雨季径流输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小流域的暴雨洪峰流量;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流域雨季径流量、径流深径流系数减少,无林流域比森林流域的雨季径流深径流系数高5-20倍,少林流域比多林流域的雨季径流深径流系数高2.7-2.9倍;少林流域暴雨径流输沙量是多林流域的3-6倍,且前者暴雨径流输沙过程线的变化比后者剧烈得多。由于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复杂性尺度依赖性,森林在区域(或大流域)尺度的水文功能评价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森林植被 流域径流 输沙 聚类分析 黄土区
  • 简介:通过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期中评估,总结出退耕还林的主要经验:各级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加大宣传力度,用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制定规章制度,保证规范操作;落实个体承包,创新运行机制;示范带动,完善配套措施,正确处理几个关系;重视自然规律,加强科学性。指出退耕还林的主要问题:缺乏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综合总体规划;存在重林轻草、重生态、轻生计、重造轻封问题;造林当年成活率低,植被建设布局、模式不够合理,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考虑不够;政策配套措施不落实。

  • 标签: 退耕还林 主要经验 存在问题
  • 简介:为研究坡地物质迁移的重要过程,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透水状况坡地土壤侵蚀养分流失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坡地的初始产流时间比半透水完全透水坡地提前5-7min,且土壤侵蚀总量大于其余两者土壤侵蚀量之和;在二次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坡地的土壤侵蚀剧烈,土壤侵蚀量大于其他2种状况之和的5倍;在首次降雨过程中3种不同透水状况的径流养分浓度变化表现一致,仅在降雨75min后开始呈现差异;二次降雨过程中径流养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存在不透水底层或人渗速率低的犁底层坡地,具有潜在的严重土壤侵蚀与磷钾流失趋势,尤其在初始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为合理配置坡地水土保持管理措施控制养分流失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透水状况 物质迁移
  • 简介: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不同坡向的刺槐油松林地为研究对象,在2005-2012年对刺槐油松固定样地0~2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分析刺槐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年内、年际变化规律,探讨降雨分配情况对年内、年际刺槐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刺槐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分为平稳期、波动期、积累期消退期4个时段,阳坡刺槐林地油松林地土壤水分条件接近,阴坡刺槐林地土壤水分条件最好;2)在偏早年,油松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量比刺槐林地小,当偏旱年与正常年相间时,油松林地土壤水分恢复速度比刺槐林地快;3)年内降水分配均匀度与刺槐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年内波动幅度成反比,刺槐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年际变化滞后于降雨的年际变化.建议在晋西黄土区阳坡种植油松,阴坡种植刺槐.

  • 标签: 典型林地 土壤水分 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 动态变化 降雨分配 晋西黄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