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以防止土壤侵蚀为主要目的沙棘人工林,已成为黄土高原造林面积相当大的一个水土保持林种.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沙棘林在抗土壤侵蚀方面的功能与机理,更好地推动沙棘造林工作,本文从沙棘林抗冲、抗蚀性以及减水减沙效益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以利科学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 标签: 沙棘 抗蚀性 抗冲性 减水减沙效益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 简介:沙害是北方风沙区线型生产建设项目遭受的主要危害。通过定位监测与调查监测等方法,对位于该地区的铁路项目的风力侵蚀强度与治沙措施防护效果进行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施工扰动区风力侵蚀剧烈,水土流失严重;采取路基边坡碎石土包坡、路基两侧沙障防护可有效防治项目区风力侵蚀,减少项目区外围风沙流侵害路基,是阻沙固沙、减少沙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风沙地区 风力侵蚀 治理 效果 监测
  • 简介:本研究以地面样方调查结合2000-2013年MODIS—NDVI数据,建立样方生物和遥感数据的关系模型,反演锡林河流域产草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植被指数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模型精度为80%,线性模型作为遥感估测应用可行;锡林河流域年平均产草鲜重为1001kg/hm2,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2000-2013年,产草年际间变化大,变异系数为51.6%,产草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锡林河流域草原产草的时空变化与主要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关系密切,特别是受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结论可以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合理配置载畜量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 标签: 锡林河流域 生物量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简介:运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和1980-2008年黄土高原不同经纬度18个气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气象站点参照腾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8年黄土高原参照腾发年平均值为874.74~1129.79mm,并随着纬度从北到南和经度从东到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多年间绝大部分研究点的E瓦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4.04~48.25mm/10a,无论包头、横山、绥德、延安、洛川、固原、环县和临汾等地降雨量逐年减少,还是东胜、榆林、民和、靖远、海原和长治等地降雨量逐年增加,可见黄土高原的干旱化正在加剧。黄土高原各气象站点的参照腾发年内最大值均出现在6、7月;5~8月的ET0占全年的比重为52.9%~59.2%,比重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 标签: 黄土高原 Penman-Monteith模型 潜在腾发量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