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基因组印迹是指基因依其亲代来源的不同,等位基因呈现出差异表达的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印迹在哺乳动物和显花植物的胚胎或胚及胚胎营养组织(胎盘或胚乳)中都有发现,并有独立趋同进化的倾向,而在植物中发现的印迹绝大多数只存在于胚乳中。就表观遗传机制而言,目前发现的印迹表达主要是受到DNA甲基化、PcG蛋白家族介导的组蛋白修饰和ncRNAs共同作用影响。植物印迹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出许多印迹基因定位在转座子和重复序列附近,暗示转座子和重复序列的插入与印迹位点的演化存在相关

  • 标签: 基因组印迹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PCG蛋白 SIRNA
  • 简介:主办单位:中国遗传会承办单位: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生物医学光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会议时间:2009年04月22日-2009年04月24日

  • 标签: 中国遗传 全国激光 学会全国
  • 简介:国内外关于不同地域亚洲棉遗传多样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对来源于印度、越南和中国(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省)不同地域的102份亚洲棉进行了SSR遗传多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6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3条多态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约3.96条多态片段;SSR引物组合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多样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59、0.2835和0.4361;不同地域的亚洲棉遗传多样程度不同;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2份亚洲棉可以聚类到三个组,来源于云南的滇亚16号与其他种质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个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不同地域的亚洲棉遗传多样不同。

  • 标签: 亚洲棉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本文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发生危害概况、侵染特性、菌株分离方法、流行调查、小种分化与鉴定方法、毒力基因的多态、基因多态的分子鉴定、SSR标记在基因多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综述,讨论了研究P.sojae生理小种遗传多样的方法,指出应用SSR分子标记进行P.sojae种下分类,确定生理小种间亲缘关系是可行的.

  • 标签: 大豆 疫霉病 遗传多样性 研究方法 SSR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 简介: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15份葡萄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分析。从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引物,共扩增出107条带。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数为4~22,多态率为75%~100%。根据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系数分析,15份葡萄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0~0.9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98。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29处,15份葡萄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第一类包含7份山葡萄资源,2个山欧杂交品种,第二类包含3个欧亚种品种、2个欧美杂种品种和1个美洲杂种品种。由此可见,山葡萄与欧亚种、美洲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欧亚种与美洲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引物Vmc9a2.1、VMC4F3、VMC4A1、Scu14vv分别在欧亚种‘无核白’、‘山葡萄雄株’(雄1-2,雄1-3)、山葡萄‘左山二’、山葡萄‘双丰’扩增出一条特性条带,这为利用SSR标记鉴定葡萄品种或品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葡萄 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辣椒资源遗传多样丰富,育种的潜力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种间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差异,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首次利用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152对SSR辣椒基因组引物,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11个种(亚种)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对15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41对SSR多态引物,并利用NTSYS-pc2.10e和POPGENE32软件分析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数据。结果表明:41对SSR引物扩增出211个多态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15个位点,说明SSR引物在辣椒遗传分析中有较高的实用。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指数(Shannon-Weaver)(I)、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结果分别为4.0861、0.4198、0.7247、1.4232、0.6654,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将24份辣椒聚为7类,结果基本与辣椒种类来源相符。

  • 标签: 辣椒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以福建白砂林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家系及其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从215对微卫星(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多态比较理想者作为分子标记对种子园进行遗传多样分析,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子代群体等位基因数(A)平均为5.916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3788个,Shannon多样指数(I)为1.0348,平均期望杂合度(He)0.5745,Nei多样度为0.5740。各项指标均表明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子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504。(2)将冠层分上、中、下三层进行遗传多样研究,发现其在冠层上无明显差异。(3)将所得的亲代群体指数与子代群体指数相比,发现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未减弱。(4)两年度的多样性调查结果发现遗传多样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

  • 标签: 马尾松 实生种子园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 简介:表观遗传变异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代间传递的变异,主要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RNA。本文分别对植物中这三种变异类型的特征、作用机制、功能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其中组蛋白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不同组蛋白修饰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植物细胞内的重要事件起决定作用,如种子的萌发、开花以及对环境的应答等。组蛋白修饰的主要研究方法为ChIP-on-chip和GMAT。DNA甲基化作为基因表达的一种调控机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NA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表达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DNA甲基化程度越低,基因表达活性越高;反之,则越低。DNA甲基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MSAP法、McCOBRA和MS-DBA等;植物miRNA序列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主要调控植物形态建成,尤其是花的发育。其研究方法涵盖了miRNA的鉴定、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此外,不同植物表观遗传变异之间相互调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

  • 标签: 植物表观遗传变异 DNA甲基化 MIRNA 组蛋白修饰
  • 简介: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不同类型云杉遗传多样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了云杉SRAP反应体系,筛选出14条多态引物,分析了不同类型云杉物种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结果表明:云杉12.5μL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正反向引物0.3μmol/L、2×TaqMasterMix5.0μL、DNA模板量20ng;14对引物总扩增条带为149,多态条带为69,多态性比率为46.30%,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条带为4.93。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8;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浓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相似系数(H)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1.4970、0.5142和0.3513;在群体水平上分别为1.3803、0.2732和0.4200;各群体遗传多样指数依次排序为泥炭藓红皮云杉>杜香越桔红皮云杉>越桔偃松鱼鳞云杉>塔藓越桔鱼鳞云杉>塔藓鱼鳞云杉;塔藓越桔鱼鳞云杉与越桔偃松鱼鳞云杉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杜香越桔红皮云杉与塔藓鱼鳞云杉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研究表明,大兴安岭5种类型的云杉林的种间遗传变异大于生境对相同云杉种产生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大兴安岭不同类型云杉的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云杉 遗传多样性 正交设计 SRAP
  • 简介:利用10对SSR引物对南宁地区5个金花茶种群进行遗传多样分析,探讨金花茶边缘种群及变种小果金花茶的遗传多样,为金花茶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小果金花茶平均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4.40、2.433、0.533和0.429,表明小果金花茶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多样。STRUCTURE聚类分析显示,5个金花茶种群按照两变种分为2个组。AMOVA结果和遗传分化系数(FST)均表明两变种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位于平果县坡造乡的金花茶边缘种群具有最低水平的遗传多样(PPB=50%,A=1.70,Ho=0.100),与主分布区种群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基于以上结果表明,小果金花茶和平果县坡造乡边缘种群应当作为独立保护单元保护起来。

  • 标签: 小果金花茶 金花茶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边缘种群
  • 简介:研究甘蓝型油菜种质的遗传多样,以提高甘蓝型油菜种质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从140对甘蓝型油菜SSR引物中,筛选出40对多态好的SSR标记,并结合植株田间农艺性状特征鉴定,对63份来自四川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群体结构和性状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0对多态好的引物共检测到152个等位变异,引物平均多态位点3.8,平均多态信息量(PIC)0.8497;在带型分析基础上,根据相似系数将参试材料聚为5大类群,多数参试材料属于第2、3大类群;在SSR多态信息基础上,对参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个群体,86%的参试材料Q值大于0.70。对40个SSR位点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linearmodel)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5个位点与农艺性状显著相关,其中6个位点极显著相关。这6个SSR位点分别为:yw222和ywy05标记与全株角果数极显著相关,yw140和yw134标记与主序角果数极显著相关,ywy19和yw138标记与一次分支数极显著相关;其中ywy19同时与每角粒数、主序角果数、主序有效长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参试材料具有较好的代表遗传多样较丰富;研究分析所得与农艺性状极显著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在提高甘蓝型油菜种质的利用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SSR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 简介:本研究以丝苗型籼稻优质品种七丝占与抗稻瘟病品种外选35为亲本杂交,从F2代开始采用单粒传法构建了含543个株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并分析了群体中各株系包括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共7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基因分布频率和性状相关。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推测RILs群体中7个性状都符合2个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并存在4类遗传频率分布:(Ⅰ)两亲本间有极端差异的2个等位基因分离,其中一个亲本含2个增效等位基因,另1个亲本为2个减效等位基因的杂交类型,直链淀粉含量性状属于该分布类型;(Ⅱ)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表现为2个中等值材料的杂交类型,包括的性状类型为透明度和垩白大小;(Ⅲ)两个较低值亲本杂交类型,实际上2个亲本共同有1个减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相应性状为垩白度和垩白粒率;(Ⅳ)2个较高值亲本杂交,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包含性状为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这4个性状存在2个等位基因的高度连锁(75%);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大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

  • 标签: 水稻 品质 遗传特点 频率分布
  • 简介:近年来,人们对蔬菜、水果和农作物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品质性状多为多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或数量-质量性状,其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一些品质基因常表现隐性且品质检测操作复杂,制约了品质育种的发展。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寻找与优良品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用以进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大大提高品质性状选择效率和遗传改良速度,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将为改善作物品质提供有效手段。总体来说,作物品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对小麦、水稻、黄瓜、番茄、西瓜等作物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改善作物品质性状方面的前景。

  • 标签: 作物 品质性状 遗传改良
  • 简介:番茄的颜色和色素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的两个重要特性。在本研究中,使用绿色和紫色番茄植株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分别产生了6个遗传群体,即P1、P2、F1、BC1、BC2和F2。通过数量性状的多代联合分析研究果实颜色和色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绿色和紫色果之间的果实颜色的最佳遗传模型为MX1-AD-ADI。BC1、BC2和F2代色度值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2%、59%和7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0%和13%。番茄红素含量的遗传符合MX2-ADI-AD模型,BC1、BC2和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74%和93%,而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20%、0%和0%。叶绿素的遗传模型为MX1-AD-ADI,BC1、BC2和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74%和59%,多基因的遗传率均为0%。胡萝卜素的遗传符合MX2-ADI-ADI模型,BC1、BC2和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6%、4%/5%和54%,而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0%、0%和13%。

  • 标签: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果实颜色 色素 遗传率 遗传模型
  • 简介:水稻是一种对盐浓度中度敏感的作物,耐盐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等影响,目前定位的耐盐QTL主要为苗期耐盐相关的,其中以第1、2、6和7染色体上居多。耐盐品种的选育方法主要为系统选育法,将杂交选育和胁迫组织培养、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耐盐强且品质优良的品种。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开展的关于水稻耐盐基因遗传及耐盐育种研究动态,并对今后耐盐育种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 标签: 水稻 耐盐 遗传 育种 研究
  • 简介:松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且最具经济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已经广泛应用于松树的遗传多样、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向。本文从遗传多样、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等角度,评述了松树遗传与进化上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如RFLP、RAPD、AFLP和SSR等的应用情况和进展。在遗传多样方面,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鉴定松树种间、种内遗传多样的有效手段,并用于指导杂交育种;在亲缘关系判定方面,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系统演化及分类情况,揭示育种亲本的选配和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松树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构建了二十多张连锁图谱,并对其生长、材和抗性等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获得了一些重要的与抗病相连锁标记。

  • 标签: 松树 分子标记 遗传 进化
  • 简介:本研究以蜻蜓凤梨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获得一个与拟南芥AGAMOUS(AG)同源的编码基因cDNA,并将其命名为AfAG。AfAG基因的cDNA全长1422bp,开放阅读框为723bp,可翻译成240个氨基酸。利用NCBI对AfAG蛋白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fAG蛋白含有MADS-box蛋白家族共有的功能结构域:MADS和K-BOX两个结构域。与水稻(OsAG);玉米(ZmAGL);拟南芥(AtAG);菜心(BrAGL);椰子(CnAGL);白兰花(MaAGL)的同源比对结果分别为65%、63%、68%、65%、83%、7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aMV35S-AfAG过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表达载体成功转入到拟南芥中,为进一步研究蜻蜓凤梨开花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AGAMOUS 基因 MADS-box家族 蜻蜓凤梨
  • 简介:以龙牙百合鳞片叶切块为外植体,通过多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得出MS+2,4-D2mg/L+6-BA0.2mg/L是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MS+6-BA1mg/L+NAA0.05mg/L是不定芽诱导及伸长的适宜培养基.MS+NAA2mg/L是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本试验已建立了适用于龙牙百合遗传转化的快速高频再生系统.用携带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工程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转化龙牙百合,经PCR和点杂交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中.同时对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进行比较,发现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率为16.7%,基因枪法的转化率为50%,因此可能基因枪转化法更适于龙牙百合的遗传转化.

  • 标签: 龙牙百合 植株再生 遗传转化 外植体 培养基 基因枪法
  • 简介:利用转sck基因高代稳定水稻亲本和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外源sck基因的遗传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外源sck和hpt基因都能自交连锁稳定遗传到T11并表达,且连锁基因和表达活性可杂交转移到不育系和杂交组合中,外源sck基因在杂种F2代以单基因显性遗传3:1的模式进行分离,但也出现自交hpt基因丢失,杂交hpt基因甚至sck基因未获得成功转移的现象。田间抗虫观测表明,转sck基因水稻对钻蛀螟虫抗性不足,对卷叶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外源sck基因在转化或杂交转育的亲本及组合中均获得表达,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性和基因累加效应,基本为叶片的表达活性高于叶鞘。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sck基因 hpt基因 遗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