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植物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有重要意义,而生产杂交种的重要途径是细胞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品种选育过程中,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近年来植物细胞雄性不育恢复的分子机理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恢复基因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定位。认为细胞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一般为单基因或少数显性效应主效基因,且恢复基因间作用方式多样化。目前,玉米Rf2基因、矮牵牛Rf基因、水稻Rf-1基因、萝卜Rfo基因都已被克隆。在这些恢复基因的克隆与分离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恢复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分子机理,认为恢复基因的可能分子机理,一种是恢复基因抑制细胞雄性不育(CMS)特异ORF的表达,另一种是恢复基因补偿线粒体功能的缺陷。本文最后对恢复基因在植物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 标签: 植物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水稻育恢复基因Rf-1是目前水稻上克隆的唯一恢复基因。通过位于Rf-1位点的两个特异性CAPS(cleavableamplifiedpolymorphicsequences)标记对滇I型、野败型、红莲型及BT型恢复系基因型分析,发现这四种不同胞的恢复系在Rf-1位点具有相同的带型,滇I型的两个保持系具有不同的带型。结果表明这四种不同胞系统的恢复系均具有Rf-1基因。该结论与从恢复系选育的系谱分析的结果相一致的。

  • 标签: 水稻 育性恢复基因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Rf-1位点 CAPS标记
  • 简介:本文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发生危害概况、侵染特性、菌株分离方法、流行学调查、小种分化与鉴定方法、毒力基因的多态、基因多态的分子鉴定、SSR标记在基因多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综述,讨论了研究P.sojae生理小种遗传多样方法,指出应用SSR分子标记进行P.sojae种下分类,确定生理小种间亲缘关系是可行的.

  • 标签: 大豆 疫霉病 遗传多样性 研究方法 SSR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 简介:细胞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CMS是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的结果。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也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研究线粒体蛋白质有利于探索CMS产生机理。本文综述了CMS相关的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PPR(penta-tricopeptiderepeats)基因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对CMS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 标签: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线粒体蛋白质组 PPR
  • 简介: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背景有关。粳稻细胞不影响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稻遗传成分较重的亲本。在籼、粳稻细胞背景下,杂合体的花粉育分别为半不育和正常可育,而小穗育均正常。说明M45461的偏分离与雄配子选择有关,而与雌配子关系不大。该结果还揭示粳稻细胞可以与籼稻细胞核和谐共存,籼稻细胞则与粳稻细胞核存在不谐和的遗传互作。这一结论可以为籼粳分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为籼粳杂交父母本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稻 籼粳分化 偏分离 细胞质 Rf-1位点
  • 简介:利用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融合杂种中的不育株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回交,得到细胞雄性不育系NJ65A。根据pol和nap雄性不育高度相关的基因orf224和orf222设计兼并引物,从NJ65A植株中克隆得到一个长度为675bp的基因,命名为orf224-NJ65A。该基因编码22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orf224、orf222和orf220序列相似分别为:70%、53%、60%。RT—PCR表达分析表明:orf224-NJ65A在所检测的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花、花蕾和茎中的表达量较大。推测orf224-NJ65A与细胞雄性不育有关。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 克隆 表达
  • 简介:作为一个模式植物,烟草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RNA的提取质量,对于基因表达、基因克隆、cDNA文库建立、RNA原位杂交以及转基因材料鉴定等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至关重要。尤其在进行基因克隆及cDNA文库时,只有高质量的RNA,才能保证cDNA第一链合成的完整。由于烟草中糖类、蛋白质及次生代谢物的含量较高,因此,在应用TRIzolRNA提取试剂盒进行烟草总RNA提取时,所提取的RNA产物中的蛋白质及多糖等杂质含量偏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TRIzol法进行了改进,并获得了高质量的烟草总RNA。经琼脂糖电泳检测,利用该方法提取的烟草总RNA,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28S与18S的比例约为2:1。紫外吸收值的测定表明,所提取的烟草总RNA的A260/A280的值基本达到了1.9以上,说明所提取的RNA的质量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基因的克隆及基因的表达研究。

  • 标签: 烟草 RNA 提取方法
  • 简介:由植物病毒的侵染而引起的作物减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持久性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造成的损害,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寻快速而精准的检测方法对控制这些植物病毒至关重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病毒及其宿主和载体的转移,这使得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变得更加重要。近年来,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发展很快,多种多样。本研究主要综述了一些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植物病毒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电镜观察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双链RNA电泳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巢式PCR)、核酸序列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

  • 标签: 植物病毒 检测技术 核酸 方法
  • 简介:高质量mRNA的分离和纯化是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实验的前提。为了调取较完整、纯度较高的mRNA,本研究采用磁性分离技术调取mRNA,磁性复合微粒通过其表面的功能团与oligo(dT)_(25)相偶联,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外加磁场来实现mRNA的快速分离,并经过不同试剂纯化后得到高质量的mRNA,用于构建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mRNA被调取后,使用不同的缓冲液纯化时对mRNA质量影响较大,经多次试验验证:结合缓冲液为2.5mol/LLiCl,洗脱缓冲液采用0.1mol/LLiCl和1%LiDS相结合进行纯化时,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条带位于400~600bp之间,条带大小符合上机要求。高质量转录组文库的构建为高通量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MRNA 分离与纯化 转录组文库 磁性复合微粒
  • 简介:淀粉含量是烤烟烟叶醇化品质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目前淀粉含量测定方法较多且缺乏系统比较,造成不同测定方法获得结果横向比较较差。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连续流动法、碘显色法、费林试剂滴定法、离子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5种常见的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在红花大金元和K326烟叶淀粉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使用5种方法测定了两个醇化初期烟叶样品中的淀粉含量,采用标准偏差、回收率以及t检验法,比较了烟草行业标准方法连续流动分析法与其他测定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行业标准连续流动法相比,费林试剂滴定法以及酶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偏高,且准确度偏低;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偏低,虽具有很高的精密度,但准确不高;而碘显色法测定结果不但表现出较高的准确和精密度,且与连续流动法的测定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

  • 标签: 烟叶 淀粉 连续流动法 碘显色法
  • 简介:水稻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近2/3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因而,水稻稳产高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热害已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并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热害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布特征,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膜的形态功能、淀粉合成与蛋白代谢及相关酶活性、激素等方面阐述了生理机制,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调控措施,并对未来进一步开展水稻耐热性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水稻 高温 产量 品质 生理机制
  • 简介: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的生化反应,不同的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种类型的胚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种类型的胚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愈伤组织和非胚愈伤组织之间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楸树胚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楸树不同类型的胚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楸树 胚性愈伤组织 非胚性愈伤组织 生理生化差异
  • 简介:以卷丹、麝香百合品种富田和离体鲜切花的花蕾为材料,比较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CTAB改进法和SDS改进法提取总RNA的效果,结果表明,SDS改进法能有效去除多糖,提取的RNA中28SrRNA亮度约为18SrRNA的两倍,OD260/OD280值介于1.7-2.2之间,卷丹RNA得率为132.52μg/g,富田RNA得率为186.88μg/g。进一步用SDS改进法分别提取富田外轮花瓣、内轮花瓣、雄蕊、雌蕊、叶和茎的RNA,同样可以获得完整的纯度高的RNA,其中28SrRNA亮度约为18SrRNA的两倍,OD260/0D280值介于1.7~2.2之间,说明此方法适用于百合各个组织RNA的提取。经RT—PCR获得了花发育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说明用SDS改进法从百合中提取的RNA质量好、产率高、完整强,完全适合于百合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标签: 百合 RNA SDS改进法 多糖
  • 简介:为建立简单高效的黄瓜转基因技术体系,本研究以携带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农杆菌工程菌浸泡处理开花期黄瓜嫩梢,进行活体植株转基因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转化体系为:表面活性剂silwet-77适宜浓度0.01%-0.05%;菌液浸泡最佳位置为顶部以下10cm嫩梢,最适子房发育时期为开花前5-12d子房;农杆菌菌株EHA105浸染效果优于LBA4404;3次重复浸泡处理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黄瓜苗期除草剂抗性筛选适宜浓度为17%草胺膦1100倍稀释液。研究获得除草剂抗性植株1320株,PCR阳性植株36株,其中30株经Southern斑点杂交后有阳性信号,最高转化效率为9.5%。

  • 标签: 黄瓜 转基因 活体植株 抗除草剂
  • 简介: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的抗寒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分析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马铃薯品种间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马铃薯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进行综合评价。其强弱排序依次为:‘丽薯6号’〉‘中薯20号’〉‘滇薯701’〉‘冀张薯12号’〉‘青薯9号’〉‘合作88’〉‘中薯18号’〉‘滇同薯1号’〉‘师大6号’〉‘宣薯2号’。本研究将10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丽薯6号’、‘滇薯701’、‘中薯20号’等3个品种抗寒最强;‘滇同薯1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合作88’等5个品种抗寒中等;‘宣薯2号’和‘师大6号’这2个品种抗寒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霜冻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抗寒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马铃薯抗寒评价方法,为马铃薯抗寒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马铃薯 抗寒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 简介:本研究以甜菜不育系(N9849)及保持系(960766)为材料,采用Label-free、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甜菜现蕾期的花蕾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中鉴定到的96个差异蛋白,涉及16个功能组;其中胁迫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花粉发育等功能类别所占比例较大。胁迫响应功能蛋白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等在不育系中显著低表达,有毒物质及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弱,可能导致不育系材料系统发生紊乱导致形成败育。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蛋白苹果酸脱氢酶,蔗糖合酶等在不育系中表达量较低,碳水化合物代谢强度低,能量代谢匮乏也是致使花粉不育的一个原因。花粉发育相关蛋白Ⅲ型聚酮合酶在保持系中显著高表达,很好地维持了保持系的育。本研究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为阐述甜菜明雄性不育机理及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甜菜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LABEL-FREE
  • 简介:植物原生质体是进行细胞工程遗传操作和植物育种的的良好材料。由于部分植物的不亲和障碍和特殊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等方面的需要,使得植物原生质体操作的相关研究变得独居优势。我们对近年来植物原生质体分离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原生质体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在植物遗传操作及育种等方面,植物原生质体研究将变得不可或缺。研究影响植物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可能是未来植物原生质体研究的重要方向。

  • 标签: 原生质体 分离 应用 进展
  • 简介:为探讨庙台槭不同组织DNA的高效提取方法,分别以叶片和果实为材料,以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不同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不同浓度的PVP作为预处理,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提取后对基因组DNA进行浓度、分光光度值的测定以及PCR扩增,综合各项指标选择出效果最好的预处理方法,并进一步以CTAB法进行验证,之后应用于不同个体庙台槭的DNA提取中。结果发现:以庙台槭果实为材料,不需要预处理,提取的DNA即可满足下游实验需要;以叶片为材料,用0.5%β-巯基乙醇和1%PVP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提取的DNA浓度和质量,经验证发现该预处理方法适用于CTAB法,且能够极显著地提高DNA提取的浓度和质量;进一步应用于所有132个庙台槭个体的总DNA提取,获得的DNA均能满足后续实验要求。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庙台槭遗传多样等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为槭属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庙台槭 多酚 组织 DNA提取
  • 简介:模板DNA的质量直接影响PCR扩增的结果,而不同提取方法及其缓冲液的成份与浓度对提取DNA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5个栽培大豆品种的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SDS与CTAB两种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对所提取的DNA质量的影响,并通过PCR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1%(W/V)、2%(W/V)浓度的CTAB提取缓冲液和1.25%(W/V)SDS提取缓冲液所提取的大豆叶片DNA的质量较好,均能满足PCR扩增模板的需求,其中以1.25%(W/V)SDS提取得到的大豆叶片DNA质量最好,以其为模板扩增的效果最佳,而4%浓度的CTAB不适宜提取大豆叶片DNA.

  • 标签: PCR 大豆 叶片 DNA 提取方法 缓冲液
  • 简介:植物叶片中含有的多糖、蛋白质和多酚等物质,很大程度会影响总DNA的提取质量。本研究以剑叶虾脊兰(Calanthedavidii)和银带虾脊兰(Calantheargenteo-striata)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设置样品重量(0.05g,0.10g,0.20g)、清洗时间(10min,20min,30min)、水浴温度(25℃,60℃,45℃)、水浴时间(2h,1h,0.5h)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因素、不同处理对DNA得率和纯度的影响,以获取最佳提取条件。研究发现剑叶虾脊兰和银带虾脊兰DNA的最佳提取条件均为:样品重量0.2g、清洗时间30min、水浴温度60℃、水浴时间2h。该处理下剑叶虾脊兰DNA产率最高为490.5ng/μL,A260/A280均值为1.953;该处理下银带虾脊兰DNA产率最高为139.83ng/μL,A260/A280均值为1.967。各因素对剑叶虾脊兰DNA产率影响次序为:样品重量>清洗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各因素对银带虾脊兰DNA产率影响为:样品重量>水浴温度>清洗时间>水浴时间。本研究为虾脊兰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虾脊兰属植物 正交试验 DNA提取方法优化 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