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稻田杂草和病虫害一样,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一大障碍,它们不仅与水稻争肥、争水、争阳光,而且覆盖于田面,降低稻田水温和土温,使水稻生长迟缓,叶黄茎细,植株矮小,分蘖减少,从而使产量降低。据报道每丛水稻中有稗草1株,产量就会比无稗稻丛减少48%,每丛稻有稗草2株,减产65.2%,每丛稻有稗草3株,减产71.1%。每平方米

  • 标签: 化学除草 稻田杂草 禾大壮 田面 二甲四氯 杀草丹
  • 简介:白蚁(Permites)是世界性害虫。白蚁也可食用,在少数地区并很流行将白蚁用于治病,国内有人进行了试验,但未见正式报导。为了探索白蚁的食用和药用效果,我们用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as)为研究材料,得到以下结果:

  • 标签: 家白蚁 提取物 药用效果 化学成分 冷冻作用 水煎
  • 简介:草害是影响我县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由于草害严重,农作物减产高达10~50%,为了制定农田杂草防除策略与措施,开展大面积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提供科学依据,1987~1989年,我们进行了农田杂草种类调查和防治草害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农田杂草种类和分布调查主要调查了水稻、花生、棉花三种农作物的田间杂草,结果表明我县田杂草共有46科,184种;其中水田杂草有8科88种,

  • 标签: 杂草种类 化学防除 杂草防除 农田杂草 化学除草 除草效果
  • 简介:在密闭条件下,采用静态熏气法研究不同化学型(芳樟型、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在SO2伤害阈值时(0.5g/m3×4h)对SO2的吸收能力及熏气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芳樟型1年生苗木对SO2吸收量为450.6mg/m2,芳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451.8mg/m2;脑樟型1年生樟树苗对SO2吸收量为597.6mg/m2,脑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809.4mg/m2。芳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与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熏气后恢复能力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樟树 化学型 SO2 吸收能力
  • 简介:利用温度、降水和日照资料,根据早稻生理特性和有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早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早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构建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欠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有较好效果,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 标签: 应用气象学 气候适宜度 气候适宜指数 早稻产量 动态预报
  • 简介:对全省盆地区22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各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各地海拔经纬度及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速度的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小麦生育期预报模式,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可实现实时动态预报小麦生育期。

  • 标签: 四川盆地 小麦 生育期 预报模式
  • 简介:水稻中后期是多种害虫并发时期,也是药剂进行总体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稻田主要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单·吡啉。在稻飞虱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或螟虫卵孵高峰期,每666.7m2用单·吡啉100g对水常现喷雾,适期用药1次,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的防效均达95%左右,显著优于目前推广的药剂,是当前水稻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

  • 标签: 单·吡啉 水稻害虫 防治效果
  • 简介: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 简介:介绍生物肥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特点,从对经济林的土壤性质、养分吸收、生长及生理特征、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阐述生物肥的作用效果,并指出生物肥的施用方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功能菌株在土壤和根际的定植规律、作用机理及其适应性等几个方面提出微生物肥料在经济林中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生物肥 土壤性质 养分吸收 产量 品质
  • 简介: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
  • 简介:本文对庐山天蛾科作了系统调查,采集和饲养,得到天蛾科45种。通过成虫雄性外生殖器研究,鉴定出庐山天蛾科40种和亚种,其中有丝茎鹰翅天蛾、库昂鹰翅天蛾、六斑天蛾等3种为江西新记录,余下5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天蛾科 鹰翅天蛾 腹突 阳茎 检索表
  • 简介:异色瓢虫是典型的鞘翅色斑表现多态的亚洲物种,也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材料。色斑类型分黄底型和黑底型两大体系,研究指出,其种群中罕见的鞘翅基色前半部为黄色和后半部黑色的类型是过渡过类型,列举了在中国黄底型和黑底型由东北部

  • 标签: 异色瓢虫 半部 黑底 横脊 室内饲养 天敌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