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甘薯小象在江西仅发生于石城及以南地区,一年4~5代,以成虫、幼虫、蛹在薯地遗株、枯叶、杂草、土缝、砖瓦碎片下以及窖藏薯块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底4月初开始活动,越冬代幼虫和蛹,于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防治甘薯小象,主

  • 标签: 甘薯小象甲 越冬代成虫 药剂防治 大田防治 越冬虫源 种苗繁育
  • 简介:本文记述了曲纹茎叶年生活史,各代虫态历期、生活习性、成虫、幼虫取食量及成虫产卵量,为抑制空心莲子草的滋长,提供依据。

  • 标签: 曲纹茎叶甲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黄隆的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黄隆最敏感,依次为一心潮和一叶一心期。

  • 标签: 安全性 甲黄隆 水稻幼苗
  • 简介:稻水象[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采用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分析法对江西省双季稻区早稻田稻水象越冬代成虫及晚稻田禾苗上取食斑的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季稻区早稻田间成虫主要呈聚集分布,晚稻田间禾苗上新一代成虫的取食斑也呈聚集分布。

  • 标签: 稻水象甲 水稻 空间分布型
  • 简介:在室内恒定条件下,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对葡萄十星瓢萤叶OidesdecempunctataBillberg成虫的交配节律、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葡萄十星瓢萤叶成虫在白天各时间段均有发生,但只有25℃下才出现有交配的高峰(14:00和18:00),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无明显的高峰期出现。(2)每日平均交配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然而,每日耗费在交配中的总时长在25℃时达到最大(227.74min),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使其受到抑制。(3)交配持续时间在22℃下最长(146.84min),在28℃下最短(42.83min),表现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缩短的趋势。

  • 标签: 葡萄十星瓢萤叶甲 交配行为 节律性 温度
  • 简介: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2%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2%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3.3g/hm2能够很好的控制甘蓝小菜蛾,且防治效果高于对照,对作物安全。

  • 标签: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小菜蛾 防效
  • 简介:(六)植流行的时间动态植流行的时间动态是流行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它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时间动态主要研究病害流行速度及其变化规律。一、流行的类型及其防治策略1.流行速度潜能和类型不同病害的流行速度不同,有的差异很大。据报道,在最适的条件下,一个生长季中病害数量增长倍数

  • 标签: 流行学 流行速度 时间动态 中心课题 菌量 小麦条锈病
  • 简介:菌核是主要发生于水稻基部一类重要病害,其中以水稻小球菌核(HelminthosposiumsigmoidcumCavara)最为常见,造成的损失也大:小黑菌核(Hel.sigmoileumCavasavarirrgulareCreleyetJullis)次之。这两种病害也常在同更多还原

  • 标签: 稻菌核病 稻小球菌核病 钾化肥 基部 早稻品种 油菜品种
  • 简介:(四)植流行的系统观一、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限定边界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任何系统都具有三个基本的特

  • 标签: 流行学 寄主植物 曲线斜率 接种量 接种体 协生作用
  • 简介:车前(PlantagoasiaticaL.)为车前科植物,系常用中药材,中医学上以种子与全草入药,有利水通淋止泻及清热明目之功效。吉安县水和乡有二百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我校自1988年开始种植,1990年车前白粉发生严

  • 标签: PLANTAGO 常用中药材 清热明目 利水通淋 种植历史 闭囊壳
  • 简介:为探讨TATPTD对苏云金杆菌鞘翅目特效基因CryAa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本试验在实现了融合基因TATPTD-Cry3Aa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的基础上,以甘薯小象为生测对象测定了原核表达产物PTD-Cry3Aa与Cry3Aa的毒力。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表达的Cry3A和PTD-Cry3Aa包涵体初提物均对甘薯小象成虫和幼虫有杀虫活性,且表现出一定毒力增效作用,对成虫的增效倍数为2.01倍,对幼虫的增效作用更加明显,达到3.19倍。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甘薯小象的生物防治研究以及转基因抗虫甘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Cry3Aa 蛋白转导结构域(PTD) 甘薯小象甲
  • 简介:辣椒白绢SceerotiumrolfsiiSacc危害近土表茎基和根部的皮层,使茎基和根部皮层腐烂,甚至全株死亡,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残留于土壤和病残体中的菌核与菌丝体。该病过去常在辣椒生育后期偶尔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小。近年来病情发展快,特别是蔬菜区,发病早危害重,在辣椒生育中后

  • 标签: 辣椒白绢病 根部皮层 生育后期 病残体 侵染源 磷钾
  • 简介:柑桔茎枯Phomasp.是柑桔幼树上一种侵染性病害,一般在夏季零星为害当年定植的柑桔幼树,造成桔树枯�

  • 标签: 初步调查 枯病 柑桔茎
  • 简介:省植物病理学会于1990年6月6日组织了在昌部分理事、有关专家、教授考察了南昌地区蔬繁病害发生实况和防治措施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参加考察的还有南昌市和郊区蔬菜局有关负责同志共21人。从实地考察所见,蕃茄青枯、茄枯萎和辣椒根腐为害严重,辣椒疫病、瓜类霜霉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较普遍,辣

  • 标签: 蔬菜病害 瓜类霜霉病 辣椒疫病 茄青枯病 植物病理学 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