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一种由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鉴定和由HOMS发给执照的化合物已由美环保局批准作为防治越冬存活下来的一种安全的、天然的蚊虫驱剂使用。据EPA统计,美国目前约有1/3的人是使用蚊胺(DEET)来防治蚊虫叮咬的。蚊胺确实是一种使用较广泛的驱剂,但EPA认为,虽然DEET对成人安全,但对小孩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含有此种成分的所有产品的标签上加上新的有关保护儿童安全的说明,故期待有一种不含蚊胺且对孩子安全的害虫驱剂问世。

  • 标签: 儿童安全 驱避剂 EPA 害虫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蚊虫叮咬
  • 简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个麦区的5个禾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在含井冈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对禾丝核菌进行继代培养,以诱导抗药性菌系;测定了抗性菌系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比较了抗性和敏感菌系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及药剂处理后两种菌系培养液内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田间禾丝核菌菌株对井冈霉素分别产生了7.26、7.75、10.46、14.92和23.31倍的抗性。室内继代培养36代,禾丝核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达49.24倍,形成了抗井冈霉素菌系。抗井冈霉素菌系对嗯醚唑、福美双、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和咯菌腈分别产生了48.58、21.78、17.62、10.95、2.55和1.78倍的交互抗性。抗性菌系在较低和较高渗透压下其生长抑制率均大于敏感菌系,用井冈霉素处理抗性和敏感菌系后。其体内的电解质都严重外渗,且抗性菌系在10h内的外渗量明显大于敏感菌系。

  • 标签: 禾谷丝核菌 井冈霉素 抗药性 交互抗性
  • 简介:为探讨毒死蜱对小麦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玻璃管药膜法确定了其亚致死浓度(LC10、LC20和LC30),并研究了该浓度下毒死蜱对小麦禾缢管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C10、LC20和LC30浓度处理后,禾缢管蚜成蚜的寿命分别为(8.60±0.22)、(8.03±0.18)和(6.68±0.18)d,均显著短于对照的(10.36±0.31)d;单雌产仔量分别为(21.88±0.63)、(20.41±0.53)和(16.68±0.35)只,也均显著少于对照的(26.40±0.89)只;产仔历期分别为(7.55±0.22)、(6.69±0.17)和(5.64±0.15)d,均显著短于对照的(9.13±0.31)d;试验浓度药剂处理对下一代若蚜期的影响不显著;LC30浓度处理对下一代成蚜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单雌产仔量3.74只,缩短产仔历期1.39d。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LC30浓度毒死蜱处理使小麦禾缢管蚜的净增殖率(R0)比对照降低了34.71%,使种群加倍时间(t)比对照延长了17.37%;LC20浓度处理使小麦禾缢管蚜的平均世代历期(T)延长了12.59%;LC10浓度处理组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毒死蜱能够缩短小麦禾缢管蚜成蚜的寿命,降低其繁殖力,该结果对小麦禾缢管蚜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禾谷缢管蚜 毒死蜱 亚致死效应 繁殖
  • 简介:1.0mg/L和5.0mg/L多菌灵盐酸盐溶液处理灰霉病菌多菌灵敏感菌株和抗性菌丝体,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敏感菌株存在时,多菌灵盐酸盐溶液2h后的电导率显著降低,而抗性菌株存在的溶液中电导率则未见下降.

  • 标签: 灰霉病菌 电导率 多菌灵 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