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龙眼高换种技术是优化龙眼产业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改造低产龙眼果园的有效途径,具有投入少、收益高等优点,其技术要点包括高换种对象、良种选择、嫁接前管理、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处理、砧木选择、高部位选择、嫁接方法等.龙眼高换种后的管理对提高接穗成活率及树冠恢复有很大影响,因此需从及时抹除不定芽、挑芽留梢、水肥管理、去除抽水枝和解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管理,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龙眼 高接换种 嫁接 管理
  • 简介:枣树由于木质较硬,含水量少,皮层较薄,采用芽接后接口愈合缓慢,嫁接成活率和优质苗木出圃率较低,为了提高枣树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为生产提供优质良种苗木,我们于2008-2009年进行切腹嫁接枣树育苗

  • 标签: 嫁接成活率 育苗试验 切腹接 枣树 苗木质量 苗木出圃率
  • 简介:我县柑橘,尤以槛柑、温州蜜柑,树冠郁密,通风不良,小枝枯死,严重者空膛亮脚,导致产量低、品质差。鼎城区蔡家岗村小溪镇新堰组樊必初.采取内膛腹补枝,内膛球果满膛。一举改变了过去平面结果状况。

  • 标签: 内膛 柑橘 腹接 温州蜜柑 通风不良 结果状况
  • 简介:杨梅属于杨梅科乔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等,杨梅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并有止咳、除湿等多种药用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杨梅为常绿果树,耐寒、耐旱,耐瘠薄与粗放管理。高换种是加速果树品种结构调整.改造低产果园的重要手段.以往在柑橘等果树应用较为普及.而在杨梅上应用面不广.现将杨梅高换种技术介绍如下:

  • 标签: 高接换种技术 杨梅树 丰产技术 常绿果树 品种结构调整 药用功效
  • 简介:果树高栽培就是在砧木较高的部位上,嫁接栽培品种进行果树生产的一种栽培方法。高栽培可选用当地适应性强的砧木做基砧,嫁接抗寒力较强的砧木类型或栽培品种做中间砧,然后在中间砧的骨干枝上高优质栽培品种,也可以在抗寒力强的基砧骨干枝上直接高优质果树品种。这种方法在寒地果树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高接栽培 果树生产 应用 栽培品种 栽培方法 果树品种
  • 简介:品质好,抗性强、外观鲜艳的有核和无核大粒葡萄品种颇受国内、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而品质差、抗性弱的品种将逐渐被淘汰。在更换品种时,如将10年生左右的成龄树挖掉,实在是太可惜了,不仅费工、费时,而且会给收益带来较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摸索出一套针对低效葡萄园改换种技术,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第2年就有一定的经济产量,减少了换种所带来的较大经济损失。

  • 标签: 低效葡萄园 改接换种技术 品质 良种繁育
  • 简介:为解决宜昌宽皮柑橘产区椪柑产业效益不高的问题,推广了椪柑春季多头高换种技术,该技术基本实现了“一年,二年挂,三年产”的目标。

  • 标签: 多头高接换种 椪柑 栽培
  • 简介:近几年.保靖县柑橘高换种柑橘灰象甲危害萌发嫩梢特别严重。如病虫防治做得不到位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整株萌发嫩梢被吃得精光。柑橘高换种灰象甲防治已成为柑橘生产中亟特解决的突出问题。2009年以来,我们在保靖县进行了柑橘高换种灰象甲防治技术研究。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 标签: 柑橘生产 防治技术 高接换种 象甲 病虫防治 保靖县
  • 简介:利用枳砧中晚熟温蜜作中间砧,高柚类,从高树的选择、高时间、高部位、接穗的采集及后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品种更新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温州蜜柑 中间砧 高接 试验
  • 简介: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技术缺乏、劳动质量下降、市场化趋势明显等引发果园用工紧缺问题的分析,从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树立专业化经营理念、开展省力化栽培技术、运用果园机械设备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 标签: 劳动力 零工市场 应对措施
  • 简介:浇冻水后,在畦(垄)上覆盖地膜和防寒物,翌年地解冻撤除防寒物,草莓心叶萌发时破膜将苗掏出。这样采收期比露地草莓提前和延长5~7天。如果实行小中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管理,则可比露地早收获20天左右,延长10~15天甚至更长时间。具体做法如下:

  • 标签: 栽培管理技术 草莓 保护地 覆盖地膜 日光温室 采收期
  • 简介:近年来,油桃保护地栽培得到迅速发展,莒南县发展面积达330余公顷,多是利用已有的大棚实行丰产栽培.1997年开始,大店镇就在原有草莓和蔬菜大棚内进行了间作油桃试验,发现在提前栽植(1月中旬)的基础上加强综合管理是夺取丰产高效的关键.几年来,仅该镇推广面积即达260余公顷,实现了当年栽植,次年每666.7平方米即产桃1000~1500千克,经济效益达到5000~9000元.现将主要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保护地 油桃 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整形修剪
  • 简介:1保护性耕作的含义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犁翻耕的一种新型农业耕作技术.利用少(免)耕、覆盖等耕作方法,结合施用除草剂,减少中耕除草的次数,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和破坏,增加地表植物留茬,达到保持水、土资源,使土壤能维持在相对高产的一套农艺和农机结合的耕作技术体系之中.

  • 标签: 保护性耕作 种草技术 果园 农业耕作技术 耕作技术体系 耕作方法
  • 简介:近几年.保护地桃树的裂核现象较普遍,早熟品种尤为严重.直接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商品价值。防治措施如下:1品种选择应选择不易裂核的品种,如中油5号、东方红、乐林早红、早风王、大京红等。

  • 标签: 保护地 裂核 防治 果实 桃树 早熟品种
  • 简介:凯特杏个大质优丰产,是一个极优良的中早熟杏品种.尤其在保护地条件下栽植可提早上市45~60天。通过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林广播学校艾湖教学实习基地的3年(2000~2003年)试验,总结出避免花量多而坐果率低的6项管理措施。

  • 标签: 凯特杏 生果率 保护地栽培 施肥 修剪 化学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