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实验,确定了多菌种辣椒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30℃、接种量5%、肠膜明串珠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为1:2:1、发酵时间2~3d.选用CaCl2和CaCO3进行保脆工艺研究,得出按泡菜液重量计0.3%的CaCl2就可达到较好的保脆效果.进行了调味实验,确定白糖浓度及食盐补加浓度分别为2%、6%.

  • 标签: 多菌种 泡辣椒 保脆 乳酸菌 肠膜明串珠菌 泡菜
  • 简介:早熟和中晚熟椒(分青皮椒和黄皮椒两种)的新组合在海南三亚进行了品比.对它们的亲本材料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产量和商品性两个标准,C134,C138,C159为优良的早熟椒组合;C108,123,125为优良的青皮椒组合;C121,C122,C172为优良黄皮椒组合.从亲本选择来看,材料M16,Bf和Zf7适合作椒母本,M9,M17,Zf4和M9适合作父本.利用甜椒作母本选配的椒组合,其果实商品性明显好于以尖椒为母本的组合.

  • 标签: 亲本选择 母本 品种比较 新组合 黄皮 早熟
  • 简介:辛红1号是由我所收集的国外辣椒品种“胡椒味辣椒”,采用系谱法,经过多代分离、定向选择获得的一个椒专用品种。该品种为半辛辣型,尾味带甜,果实硬度好,特适宜制。果实圆柱形,青椒深绿色,老熟时大红色,果面有少许网纹,一般667m^2产红椒1400kg。经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适宜在我国西南、长江流域和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

  • 标签: 辣椒 泡椒 辛红1号 选育
  • 简介:目前我国加工型辣椒种植面积约50万hm^2,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工型辣椒产业成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出的适宜干制、制的杂一代新品种艳椒425,于200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重庆、四川、云南等辣椒产区推广种植1000余hm^2。

  • 标签: 辣椒产业 加工型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干制 泡制
  • 简介:以线椒作对照,探讨了川农椒1号的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川农椒1号单果干质量低于线椒.但是单果鲜质量及单株坐果数均高于线椒。采用叶绿素仪SPAD-502和Li-COR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川农椒1号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线椒,但是净光合速率以及对光照和CO2的利用效率都低于线椒。川农椒1号和线椒的表观量子效率分别是0.046和0.051。羧化效率分别是0.027和0.056。但是,在1000μmol/m^2/s以下的非强光条件下,川农椒1号的净光合速率与线椒差别不大;这可能是川农椒1号单位面积产量高于或持平于线椒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泡椒 光合特性 产量 叶绿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