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自然界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天敌正是自然界的一种控制力,它调整着动植物间的数量,使生态保持平衡。现在,人们参加到这一斗争中来了,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物,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用来防治植物的病虫害。农林业害虫的天敌有三类: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和捕食害虫的脊椎动物。其中“以”的办法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标签: 以虫治虫 病原微生物 天敌昆虫 林业害虫 动植物 脊椎动物
  • 简介:昆虫的食性分为“草食”(植物)昆虫和“肉食”昆虫两种。跟动物界所有肉食动物的“弱肉强食”一样,昆虫中的肉食昆虫,也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生存大战”。这场“大战”以两大“阵营”展开:一、捕食;二、寄生。它们你捕食我、我寄生你,直到生命的终结。肉食性昆虫,不论是捕食或是寄生,都是以其它昆虫为食料。捕食性昆虫残忍地杀死被捕食昆虫,而寄生性昆虫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寄生”,它们长时间地寄生在其它昆虫体上,蚕食被寄者的身体。

  • 标签: 寄生昆虫 肉食动物 捕食昆虫 捕食性昆虫 寄生性昆虫 肉食性
  • 简介:通过对金灶镇境内的蛀果进行诱测观察及防治试验,旨在探索一条能有效防治蛀果危害的新途径。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蛀果发生盛期5-10月,一天中8:00-10:00用药较为适宜。

  • 标签: 蛀果虫 诱测 防治
  • 简介:枸杞负泥(LemadecempunctataGebler)属鞘翅目叶甲科负泥亚科害虫。一九九○年在齐齐哈尔市区、碾子山区、昂昂溪区等地发现此.为害枸杞,以幼虫食叶和成虫补充营养,将叶片吃成大面积缺刻。严重时,全部叶片均无完整叶形,而只剩下嫩枝条和叶的主脉。由于使树木木质化受阻,加剧了枸杞枝条

  • 标签: 枸杞负泥虫 负泥虫亚科 鞘翅目叶甲科 补充营养 碾子山区 昂昂溪
  • 简介:对张广才岭西北麓次生林内槲寄生的寄主树种和数量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广才岭次生林中槲寄生的主要寄主树种为杨树、椴树和榆树,其他树种很少;单株簇生是槲寄生的主要着生方式,2,3,4和5株簇生有一定数量,6株以上簇生的已经微乎其微;槲寄生主要着生在寄主树体的上、中部和侧枝上,不同树种的表现不尽相同;阳坡、坡下部、平坡和农田边的次生林中槲寄生的数量相对较多。

  • 标签: 槲寄生 寄主树种 簇生 数量分布 立地条件
  • 简介:阐述了核桃黑小吉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从危害情况、危害症状和虫害发生与林分因子关系方面介绍了该在翼城县发生及危害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意见与建议,以期控制该危害。

  • 标签: 翼城县 核桃 黑小吉丁虫 防治技术
  • 简介:青皮竹(BamdusTexlilisMclure)用途广泛,是华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资源。我县是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有青皮竹种植面积约为108万亩,占全县各种竹类面积80%左右,年产量约30万吨,是我县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大量竹制品运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以造纸业为龙头企业等项目更为我县重视,因此对竹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山区经济强县,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格氏线虫 中国 技术 象虫 防治 品系
  • 简介:榆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三北”地区有大面积栽植。但最近几年来,榆树一直遭受着严重的虫害,特别是食叶害虫榆蓝叶甲,使榆树的生长发育和木材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选育抗品种和进行科学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据观察,榆树在遭受虫害后,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无性系间的受害程度差别很大,是什么原因引起受害程度的不同呢?现有的研究己清楚指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共同构成了植物抵御害虫的防御体系。植物可以利用存在于它们组织的,经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物理因素(形态结构)来阻止或破坏害虫的为害。本研究采用了电镜扫描和石蜡切片法,结合生物测定和田间调查,分析了榆属树种的叶子结构与其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榆属树种的气孔以大密度分布在叶子的下表面,气孔的保卫细胞具有角质层和木质化的壁。这种特点使幼虫不易从叶子下表面取食到叶肉,所以它们往往转移到叶子上表面取食,从而造成叶子上表面的结构特点与抗性的强弱直接相关;②抗性强的树种或无性系的叶子表面有很厚的蜡质层,而易感的树种或无性系的叶子上表面蜡质较薄。下表面无此规律;③叶子上表面的表皮毛密度(X1)和角质层厚度(X2)与叶面积受害指数(Y)呈高度负相关(?

  • 标签: 榆树 叶附属物和叶结构 榆蓝叶甲 抗虫性
  • 简介: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双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 标签: 天敌 蒲螨 隐蔽性害虫 双条杉天牛
  • 简介:许多不同的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增长,生物技术是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前途的方法.因为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增加生产力,而且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应用生物技术可以生产高产、优质、高抗性和无病植物,同时也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促进食品的工业化生产.苏云金杆菌抗基因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例子之一,由此而产生的抗植物正在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商业化生产.本文综述了苏云金杆菌抗基因的研究进展和它在未来林木遗传工程中的应用.表4参68.

  • 标签: 植物 生物技术 苏云金杆菌 抗虫基因 树木 遗传工程
  • 简介:前言:“以菌治”是通俗的提法,一个笼统的概念:主要是利用一些能使有害生物致病或抑制其危害的微生物,含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制剂或载体。以益微治理有害生物,是生态治理的重要措施。有诸多独特的优势,占有很大的治理范围(面积)。益微生物制剂的高科技含量和生产工艺,还在不断提高,有的有效基因已引入植物体内用之于生产。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 标签: 生态园林植物 保护 病原微生物 利用 “以菌治虫” 生态治理
  • 简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黄独脚金寄生杂草(Strigahermonthica)侵扰是限制小农产自给性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低加之总体环境退化是寄生杂草侵扰产生的重要原因。引入改良的耕作制度来解决寄生杂草侵扰和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势在必行。本文对肯尼亚西部双峰高原地区内,用豆科植物--印度田菁改良的休耕地对玉米产量和农田寄生杂草侵扰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处理分阶段进行,处理包括田菁改良6和18个月的休耕地、未经耕作自然植物再生6和18个月的休耕地、连续种植玉米未施肥的耕地和连续种植玉米同时施加氮和磷肥的耕地。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玉米地相比,田菁改良休耕地明显(p〈0.5)增加玉米产量.除草管理降低了第一季度(428000±63000株·hm-2)、第二季度(51000±1500株·hm-2)玉米地寄生杂草植株种群。实验周期内,除草管理降低玉米地土壤中寄生杂草种子种群数。短期田菁改良休耕地对玉米产量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未施肥的玉米地,但是短期杂草休耕地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种植玉米和除草控制寄生杂草效果要好于休耕。

  • 标签: 复合农林 作物产量 改良休耕地 残留效应 根寄生物 土壤肥力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