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近些年来,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道德风险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复杂性,该文仅以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例,剖析委托-代理过程中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公共工程的投资效率,保证工程健康顺利发展。

  • 标签: 林业生态工程 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
  • 简介:从全社会损失价值评估的角度出发,构建突发环境事件损失价值评估框架。在框架中,将损失的影响对象分为肇事方和外部损失承受者,将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分为财务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失。最后,基于突发环境事件损失价值评估框架,进行了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突发环境事件 损失价值评估 评估框架 损失类别
  • 简介:加纳土地森林和矿业部副部长最近表示,在过去15年里,加纳每年因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估计相当于GDP的3%。特别是发生在稀树草原和农林地过渡地带的野火对加纳的森林破坏和森林退化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

  • 标签: 森林火灾 损失估计 GDP 加纳 森林退化 森林破坏
  • 简介:2008年5月30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大会上,由欧盟和德国政府发表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学》报告称,因环境破坏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每年造成全球2.1万亿~4.8万亿美元的损失

  • 标签: 环境破坏 损失 美元 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 德国政府
  • 简介:从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及物种保育等6个方面测算福州市连江某风电项目征占用林地对森林生态资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运营期20a计,项目征占用林地造成森林生态资产价值损失约为林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的5.2-6.2倍,约为林木价值的31-38倍。结果较客观地反应了森林资源生态资产的真实价值。根据福建省森林资源特点,可建立征占用林地森林生态资产损益分析评价体系,优化指标选择及取值,为林地行政审批、科学选址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征占用林地 森林生态资产 损失 生态补偿
  • 简介:森林资源与北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然而,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原因,北京地区森林资源的人工性、人为干扰性十分突出,即森林资源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和人为破坏,这些都会给森林资源带来重大损失。在北京地区的林业执法实践中,对这种森林资源损失案件损失额度大小的计量,始终缺乏科学、合理的计量标准和客观、系统的评估方法,也没有一种科学的衡量尺度和处罚依据,妨碍了林业执法的公正和公平。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计量标准,运用到林业案件实际处理中,从而满足林业管理及林业执法实践的需要。该文根据不同类型森林资源损失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依据总评估中“分类评估”的思路与原则,形成了不同森林资源损失类型,包括林木损失、种苗损失、野生动物损失、野生植物损失以及林地损失的具体的评估思路,相应地形成了森林资源损失的5大类16亚类的分类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森林资源损失类型的评估结构和计量模型,包括林木损失额及野生植物损失额的总评估结构与总计量模型,种苗损失额、野生动物损失额、林地损失额的总评估结构、总计量模型与分计量模型。该文提出的评估思路、评估结构以及最终建立的一系列计量模型,不仅可以为不同森林资源损害的经济赔偿提供参考,而且可以为林业执法及处理林事纠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北京地区 森林资源损失类型 评估思路 评估结构 计量模型
  • 简介:中国审计署5月10日在北京发布了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等10家国有企业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涉及电力、商贸、电信、航空运输等领域,审计资产量达企业资产总额的50%以上,挽回损失6.22亿元人民币(下同)。

  • 标签: 审计署 损失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国有企业 财务收支 航空运输
  • 简介:按照《浙江省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实施细则》,经调查评估,此次雨雪冰冻灾害,龙游县十五个乡镇(街道)和二个国营林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全县受灾森林总面积为478762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49.4%。其中南部竹区受灾最为严重,受灾竹林面积为337794亩,损失毛竹3209万株。此次雨雪冰冻灾害损害面广量大,灾区林农收入下降明显,相关产业发展受挫,生态系统功能下降。针对灾情,提出恢复重建相关措施和建议。

  • 标签: 雨雪冰冻 灾害 森林资源 损失 评估
  • 简介:据统计,2004年1~8月,日本民有林发生灾害的损失总额约为671亿日元。由于暴雨和台风的袭击等造成灾害频发,导致林地被毁1910处,损失427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1%:治山设施被毁108处,损失52亿日元,同比增加10.6%;林道设施被毁5195处,损失192亿日元,同比增加45.2%。

  • 标签: 2004年 日本 民有林 经济损失
  • 简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理应从历史的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来加以解读与阐释。基于历史纵向维度即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中的制度形态视角,构建与善用道德制度也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而又先进的策略选择。目前,类似生态(环境)行政约谈制度、生态管理中的引咎辞职制度以及自责道歉制度、道德诚信制度等新型制度就本应属于道德制度的范畴。道德制度不同于西方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非正式制度,也不同于道德教育制度、道德教化制度、道德文化制度等。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道德制度必将逐渐由边缘地位转向中心地位,必将发挥越来越广泛和越来越重要的历史引领作用。

  • 标签: 生态文明制度 法律制度 道德制度
  • 简介:面对某些编辑职业道德滑坡的事实,笔者分析了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编辑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加强道德修养、完善编辑工作制度、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

  • 标签: 编辑 职业道德 道德困惑
  • 简介:作为革命军人道德规范的'爱军习武',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逐渐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不断丰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今天,这一道德规范又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科学内涵.'爱军习武'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客观需要,是革命军人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革命军人内在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化的要求.

  • 标签: “爱军习武” 道德规范 实践途径
  • 简介:很多地理事象,特别是人文地理事象,是不能量化的。当前人们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几乎完全使用了纯计量化的研究方法,去推导那些行政官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环境虚无主义思想指导下预设的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结果,都大大违背了地理学研究的终极关怀———实现人地关系的良性耦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田野调查获取的逻辑实证事例的归纳推学和环境道德信念的支撑。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自觉坚守环境道德底线。

  • 标签: 区域经济发展 人地关系 环境道德
  • 简介: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所提倡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带职业性质的行为规范,既是对人们职业道德的要求,又是社会公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勘察设计行业职业道德主要是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四个方面构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

  • 标签: 勘察设计人员 职业道德 勘察设计单位 勘察设计行业 勘察设计市场 职业理想
  • 简介:在我国加入WTO和勘察设计单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立并逐步形成适合各行业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是新时期各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和各方合法权益,规范勘察设计市场行为,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促进和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与水平,必将产生重大作用。

  • 标签: 勘察设计行业 职业道德规范 勘察设计单位 林业 勘察设计质量 文化建设
  • 简介:"公民社会"是中国知识界的新课题,公民道德建设则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公民社会的建设,取决于公民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准.公民道德是我国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确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贯彻和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实践中,必须正确理解、认真处理好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和"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与公民"基本道德要求"的关系以及"三德"着力点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 标签: 公民 公民社会 公民道德建设
  • 简介: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思潮之一。以生态学与生态链相互联系为学科背景与论证依据,以实现整体主义生态价值观为主要诉求是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在其规约与统摄下,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拓宽道德关怀视域,即伦理关照从传统人与人之间扩至整个生态系统。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盖娅假说、深生态学分别从不同视角与层面阐述与揭示了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与道德旨趣。

  • 标签: 生态中心主义 大地伦理学 自然价值论 盖娅假说 深层生态学 生态整体主义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梁希先生的人生轨迹、林学教育、林业思想与实践、民主与科学活动以及他为新中国林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解析其独特的科学追求、政治进步、社会关怀完美融合的人生,分析其在道德、学识、人品、才情等多方面的杰出表现,从多个角度,展示梁先生的丰富人生及精神风貌。

  • 标签: 梁希 人生 道德 学识 品格 才情
  • 简介:公民道德建设应该怎样进行,这既是理论也是实践的焦点.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公民道德观念的建设应当与法制国家的观念建设同步.本文从传统伦理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法,提出了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文以载道和统一性三项基本原则.

  • 标签: 公民道德建设 基本原则 与时俱进 文以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