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河南县高寒草句退化草地育3年试验表明:轻度退化草地育3年后的总盖度从78%提高到98%,增加了20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52.8%,毒杂草产量减少33.1%;中度退化草地育3年后总盖度从55%提高到79%,增加了24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96.1%,毒杂草产量减少29.4%;重度退化草地育3年后总盖度提高了35%,可食杂类草和不可食杂类草的盖度分别提高了25%和7.3%,优良牧草产量增加35.0%,毒杂草产量同时也增加25.5%。

  • 标签: 封育 退化草地 恢复
  • 简介:本研究选择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类型不同年限育的样地共18个,分别在育围栏内、外设置样方,于2011年、2012年对其育效果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荒漠草原退化、沙化草地经过1—7年围后的效果调查显示:育草地草群平均高度、总盖度、单位面积鲜草、干草产量相比未围草地(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种类也有增加的趋势。

  • 标签: 荒漠草原 封育措施 恢复效果
  • 简介:文章分析了连续围栏育对高寒草甸类草地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育后高寒草甸草地植物鲜重、可食牧草和禾本科牧草鲜重都较放牧样地显著增加(p≤0.05),而放牧地的莎草科牧草鲜重和不可食牧草鲜重较围栏育样地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围栏育样地的植被盖度、株高较放牧样地分别显著增加了16.67%和147.92%(P≤0.05).育5a的草地产草量较放牧样地显著增加了10.86%,围栏育后,莎草科牧草鲜重、禾本科牧草鲜重都要显著高于放牧样地.可见,育措施利于高寒草甸植被的恢复,应积极推广育措施.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围栏封育 高寒草甸
  • 简介:以高寒草甸类草地为测定对象,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禁牧前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禁牧育后较禁牧前莎草、禾草地上部分分别增加了3.51和4.59个百分点,地下部分分别增加了2.87和4.30个百分点,杂类草地上部分下降了8.10个百分点,地下部分下降7.17个百分点。

  • 标签: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禁牧封育 生物量
  • 简介:本文是在正镶白旗草原采用样线,样方进行了围年限对克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试验选取未围、围五年、围十年的样地,通过分析不同围年限克氏针茅群落主要物种组成,密度、高度、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围对克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围年限克氏针茅群落物种重要值表现为:克氏针茅和冷蒿在十年围区达最大值;糙隐子草在五年围区达最大值;阿氏旋花在未围封地区达最大值。(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围五年区最高,同时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十年围区最高。(3)围年限对克氏针茅数量特征的影响:随着围年限的延长,克氏针茅种群中个体的数量特征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 标签: 围封年限 克氏针茅 物种多样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短期围栏育(3a)对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数量特征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期围栏育能有效提高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平均高度,使豆科和毒杂草类植物的平均高度显著降低(P〈0.05);(2)短期围栏育能使禾本科、莎草科和毒杂草类植物的盖度有所增加,使豆科植物盖度略有降低,但是增减不明显(P〉0.05);(3)短期围栏育使禾本科和毒杂草地上生物量有所提高。使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略降低,使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4)短期围栏育能使土壤全钾含量有所提高,使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略降低,使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

  • 标签: 围栏封育 退化高寒草地 植被数量特征 土壤养分
  • 简介:以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围年限群落的组成、群落特征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区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为优势种,其累计优势度分剐为0.21、0.20和0.24。围7a多年生禾草累计优势度高于围1a和围2a,其累计优势度为0.39。围区之间地上现存量围2a〉围7a〉1a,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围1a〉围2a〉围7a〉放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围年限和放牧区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围封 短花针茅草原 群落结构 多样性
  • 简介: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采用围栏育、围栏育+人工补播进行“黑土滩”草地的改良,测定了2010~2014年度“黑土滩”草地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鲜重。结果表明,多年围栏育、人工补播,“黑土滩”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和牧草鲜重显著增加(P〈0.05),而不可食牧草并未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围栏育相比,人工补播样地的垂穗披碱草比例、可食牧草比例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的人工补播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分别为67%和73%,较2010年度分别显著增加了2.52倍和2.17倍,而围栏育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并未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围栏育相比,短期内人工补播是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更为有效的措施。

  • 标签: “黑土滩” 生物量 围栏封育 人工补播
  • 简介:作为城镇园林绿化重要部分的草坪,是国际上衡量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省地处高原,环境条件艰苦,加之经济发展滞后,草坪绿化不仅起步晚,发展缓慢,而且种植、管理粗放。本文在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提出草坪建设和管理技术要点。1草...

  • 标签: 管理技术 草坪绿化 草坪草种 草坪种植 播种深度 发芽率
  • 简介:星星草在"三化"草地的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上有广泛的适应性,品种的再生力强,耐啃食,耐践踏,早春返青早,晚秋调萎晚,初霜后仍保持绿色,是优良的牧草品种.

  • 标签: 星星草 栽培 利用技术
  • 简介:对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添加剂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技术措施、特点和农作物饲料开发利用的国内外现状和趋势作了介绍,同时提出了解决秸秆生产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 标签: 农作物秸秆 处理技术和特点 发展现状
  • 简介:根据,全省退耕还林(草)总面积为36.47万hm2,其中还草面积23.07万hm2,是全省退耕还林(草)总面积的63.26%.2000年全省实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东部农业区退耕还草的首选品种均为紫花苜蓿,为配合全省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现将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作一介绍,供各地参考.

  • 标签: 栽培管理 管理技术 紫花苜蓿栽培
  • 简介: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范围涉及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和1地、1市,尤其是青南高原"三江源区",是天然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是全省草地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草地治理和恢复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治理项目,提出了几种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和技术,为退化草地的治理和恢复提供服务。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退化 现状 治理措施
  • 简介:红豆草是多年生优良豆科牧草,它具有适应性广,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强,肥田保土等特性,适宜在我省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和环湖地区种植,是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豆科牧草的首选品种之一.

  • 标签: 红豆草 栽培 技术
  • 简介:围栏育、机械沙障固沙和人工植恢复措施是当前沙化草地恢复治理的主要手段。将机械沙障方法与人工植被有机结合的使用方式应用更广。目前国内外针对沙化草地退化机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恢复治理模式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研究较多;关于人工种植被对沙化草地的适应机理,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是探索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植被恢复技术,特别是根据不同地区沙化草地的退化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多学科交叉集成的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 标签: 沙化草地 围栏封育 机械沙障 植被恢复技术
  • 简介:聚合草具有适应性广,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等特性,它既是畜禽的优质牧草,又可作人类的新鲜蔬菜.

  • 标签: 聚合草 栽培 技术
  • 简介:针对近几年内蒙古扎鲁特旗较严重的草原蝗虫灾害,草原技术部门以《草原蝗虫生物防治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2011年-2015年采取牧鸡治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牧鸡治蝗技术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分析了取得的效益,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生物治虫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牧鸡治蝗 技术 效益
  • 简介:现代青贮户玉米青贮的概念,是选择适合通辽地区种植的生物产量高,籽实产量在5千kg/hm^2以上的全株青贮玉米种子,科学的栽培管理,以获得高产,优质的青贮原料。利用科学合理的青贮技术提高全株青贮玉米的饲料价值。

  • 标签: 全株青贮 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