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共和盆地干草原营造柠条饲料,开辟了干草原地区牲畜饲料的新来源。同时对防止草场沙化,阻止流动沙地面积的扩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柠条饲料在半固定沙地状态下,生长、成最快。饲料的建立增加了该地区草地的生物量和产草量,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缓解了草畜矛盾。

  • 标签: 共和盆地 干草原 柠条 饲料林
  • 简介:本文综述了对护牧的认识问题,划分了护牧的类型,提出了建设方法和对策研究,其中包括若干新见解。

  • 标签: 青海省 护牧林 建设
  • 简介:概述了海东地区五年来退耕还(草)实施情况,介绍了退耕区草业资源及利用现状,针对海东地区退耕还(草)工程区草业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草业发展对策.

  • 标签: 海东地区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草业发展
  • 简介:1项目区概况项目区位于天峻县西北部,地处托勒南山和疏勒南山之间的小盆地。海拔3890m,各类土地总面积8.01×10^4hm^2,其中牧业用地20.27×10^4hm^2,占34.94%,其他用地(即未利用地石山、冰川等)37.32×10^4hm^2,占64.35%。牧业用地中:可利用草场3.6×10^4hm^2,占17.76%,退化、沙化严重的“黑土滩”草地16.67×10^4hm^2,占82、23%。气候高寒、干旱。距天峻县城196km。草地多为退化、沙化草地。“黑土滩”草场上植被盖度在10%左右,仅在沟壑、水渠边等水源良好地带植被盖度超过25%,零星分布着苔草、紫花针茅、早熟禾、垂穗披硷草、星星草和小白蒿、金露梅、红景天等植物。

  • 标签: 退耕还林还草 项目区 天峻县 效益分析 沙化草地 植被盖度
  • 简介:迈士通有效量375ml/hm2对草地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达到70%以上,迈士通有效量500ml/hm2对草地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达到85%左右,后者的药效明显高于前者,两种浓度的药剂均对牧草安全。

  • 标签: 迈士通 黄花棘豆 防除 药效
  • 简介:本文通过对钱学森先生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理论的阐述,解读了其理论的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精髓,提出了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安全底线和最高境界的理念,启示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遵循规律、善待自然、造福人类,用系统思想和科学技术变自然界的生物链、食物链为产业链、效益链,构建新的平衡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标签: 生态 文明 建设
  • 简介:为维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塔木素地区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基本数量特征关系及其种间关联性,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的"野生肉苁蓉及梭梭产籽基地"为试验区,划分4个间隔尺度,采用样线法测定2014-2016年间试验区内梭梭、白刺和红砂的高度和冠幅直径,得到的结果如下:一是2014年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冠幅直径均显著高于2015和2016年,这是由塔木素地区2015年频繁出现的扬沙与沙尘暴天气所导致。二是随着间隔尺度的增加,物种的种间关联性不断减弱,且在降水等气候的综合影响下,物种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对资源的竞争作用减弱,表现出较强的亲和性。三是较小的间隔尺度主要表现为负联结,即物种间竞争激烈;而较大的间隔尺度以正联结为主,即物种间亲和性较强。

  • 标签: 巴丹吉林沙漠 梭梭 种间关联 间隔尺度
  • 简介:通过对退耕还林草区农民收入及后续产业的调查,摸清了平安县退耕还林草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提出了后续产业发展对策。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后续产业 调查
  • 简介:统筹山水田湖草的提法,是对“草”的地位的肯定,对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盟草原为例,根据锡林郭勒盟近年来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际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总体思路,从落实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水平,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巩固草原建设成果方面剖析了锡林郭勒盟如何做好“山水田湖草”中“草的”文章.

  • 标签: 锡林郭勒盟 草原生态 保护建设
  • 简介:通过对黄南州、海南州退耕还还草试点工作的实地调查,2000年完成退耕还还草任务0.81万hm2,占计划任务的94.95%.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重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坚持宜,宜草则草,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实做好退耕还还草工作.

  • 标签: 退耕 还林还草 试点工作 调查 建议
  • 简介: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田间CO2量观测,同时对地表温度和气温进行观察记载。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在每个物候期CO2日通量都为负值,说明苜蓿草地从外界吸收CO2,在生长期起到了碳汇的作用;CO2量与气温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没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苜蓿草地 CO2通量
  • 简介:本研究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达茂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置了氮肥和磷肥的单施和配施样地,以未施肥样地为对照,采用LI-64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草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ER)的日、季节变化,并分析了生态系统CO2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施肥未改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CO2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但NP肥的配施(10gN·m^-2,10gP·m^-2)可显著提高荒漠草原NEE、GEP和ER(P<0.05);三个N肥水平的NEE、GEP和ER大小关系基本表现为N10(10gN·m^-2)≈N5(5gN·m^-2)>N2.5(2.5gN·m^-2),即N5水平是增加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最佳施氮量。土壤0~10cm含水量是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和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是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

  • 标签: 荒漠草原 CO2通量 施肥 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