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叶面喷施肥对红豆草根系的影响陈宝书(甘肃农业大学)牧草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氮、磷、钾、钙、硫等大量元素,还需要多种微量营养元素。目前研究和使用得较多的微量元素有硼、钼、锰、锌、铁、铜等,它们在作物体中的含量仅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所起的生...

  • 标签: 微肥 作物体 大量元素 微量营养元素 红豆草 生长发育
  • 简介:微生物单细胞蛋白饲料开发利用概况刁治民,韩增祥(青海畜牧兽医学院)目前,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较突出矛盾是蛋白质饲料不足,致使配(混)合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受到限制。充分开发和利用蛋白质饲料资源,是当前畜牧业生产中的迫切需要,解决蛋白质饲料的途径多样,其中...

  • 标签: 单细胞蛋白 饲料开发 蛋白质饲料 利用概况 季也蒙假丝酵母 畜牧业生产
  • 简介:青海草原蝗虫与环境温度姜衍春(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一、前言青海有可利用草地5.02亿亩,其中蝗虫为害重灾面积0.0811亿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62%。蝗虫发生严重地区,每平方米有蝗虫200—300头,牧草损失率达60%以上,平均每亩损失牧草96k...

  • 标签: 草原蝗虫 草地面积 环境温度 畜牧兽医学院 狭翅雏蝗 宽须蚁蝗
  • 简介:“八·五”期间蝗虫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 标签: N.L IGR蝗虫病原菌 生物复合剂 蝗虫 虫口减退率 感染率
  • 简介: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我国草原蝗虫的发生和应用蝗虫孢子虫的防治现状,同时对蝗虫孢子虫的增殖和生产及孢子虫的侵染和致病机理进行了剖析;初步论述了蝗虫孢子虫病在田间的流行规律和传播机理以及持续控制草原蝗害的效果;针对蝗虫孢子虫治理蝗害的特点和孢子虫的应用前景以及配套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蝗虫微孢子虫 草原蝗虫 生物防治 可持续治理
  • 简介:海南州草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放牧,重农轻牧、挤牧,毁草开荒,只用不建,造成超载过牧,草地严重退化,加之草原鼠虫害猖獗,毒草蔓延,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造成生态失去平衡。为防止草地继续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缩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和保护利用好现有的草地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草地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保护、建设、管理利用并举,推进草地畜牧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生态环境 现状 影响因素 治理对策
  • 简介:试论风沙土对我省草原及环境的影响严振英青海省草原总站在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中,土地沙漠化是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土地沙漠化(风沙土)是一种严重的蚕食式、潜移式的灾害。据资料,在过去的50年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65万平方公里可用地变成了沙漠,仅就东部苏丹而...

  • 标签: 风沙土 土地沙漠化 严振 潜移 畜牧业生产 生态效益
  • 简介:中国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认真抓好“绿色”工程建设,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发展西部经济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中国西部 生态环境 建设
  • 简介:微量元素锌、锰是维系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栽培草地高产优质的必需营养元素,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锌、锰微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锰配施组合Mn1Zn2(低锰高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产量、植株性状以及质量都达到各个处理的最优,且与对照(Mn1Zn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配施组合Mn1Zn2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8.97%,此处理下株高达到最大,为65.19cm;粗蛋白最高的处理是Mn。Zn2和Mn2Zn2,含量同为18.3%,且Mn,Zn。处理下茎叶比最低为0.97。

  • 标签: 紫花苜蓿 产量 质量
  • 简介: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放牧方式和强度对家畜和草地的影响、高寒草甸地区人工草地建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为了保护草地植物多样性及获得较高草地生产量,应使草地承受适当的放牧压力。

  • 标签: 放牧强度 植物组成 植物生物量 高寒草甸
  • 简介:通过调查研究,阐述了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点对策建议.

  • 标签: 青海湖 环湖地区 生态环境
  • 简介:通过对青海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针对性提出退耕还林还草、减少牲畜数量、综合防治沙漠化及建立高效畜牧业等生态建设措施.

  • 标签: 青海湖区 生态环境 建设措施
  • 简介:通过对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草地生产能力的调查分析,盲目开垦、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是造成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加大监管和调控力度,明确草地使用、管理和保护权限,以草定畜,合理利用,使草地的开发利用和改良建设同步进行,为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确保草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 标签: 草地生态环境 现状 治理
  • 简介:近年来,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青海省内的黄河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十分令人担忧,进入90年代,源头区水量减少22.7%。1997年黄河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黄河源头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治理对策。

  • 标签: 黄河源头区 生态环境 治理对策
  • 简介:通过对两用暖棚内环境监测试验,旨在研究养畜时畜舍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畜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暖棚夏季种植蔬菜后所产生的湿度对冷季养殖牲畜时造成的影响,从而采取合理的暖棚管护和牲畜饲养方法,以维持良好的畜舍环境,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畜舍环境 监测
  • 简介:玛曲草原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黄河上游地区的主要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玛曲县草地生态日趋恶化,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玛曲县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本文就玛曲县草地退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6点治理对策,即:1、加强宣传,充分认识草地的作用;2、科学规划,走禁牧、以草定畜,舍饲肥育的路子;3、加快草原保护区的建设;4、积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明确草原的"责、权、利"关系;5、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草原和建设草原;6、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三化"草原的治理力度.

  • 标签: 玛曲草原 生态环境 退化 治理对策
  • 简介:通过对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减轻草原压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草原生产力等措施,有效抑制牧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 标签: 祁连县 草地 生态环境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通过系统地阐述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对策及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要想使草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综合治理草地生态环境,其次是大力发展草业产业化,另外,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草地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