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可河乡地处参鱼河下游,属干热河谷地带,光照充足,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辖4个村,30个社,1348户,5979人,耕地5846亩,年平均气温20-25℃,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更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发展。近年来,经过全乡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蚕桑生产已初具规模,1998年在实现桑树资源、蚕茧产量、质量“三恢复”目标的指引下。乡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全乡广大干

  • 标签: 提高质量 蚕桑生产 共育户 大蚕饲养 干热河谷 管理实施细则
  • 简介:人们常说:“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四川”.我国的蚕丝业经历了46个春秋.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蚕丝业无论从栽桑规模到蚕茧产量.已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产业.因此,丝绸行业的兴衰不仅关系到四川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关系到千百万农民脱贫改富的大问题.正确认识行业形势、明确任务、找准问题.提出对策,是摆在蚕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提高质量 再创辉煌 走出困境 振奋精神 丝绸行业 综合经济效益
  • 简介:在体制改革后,如何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抓好蚕种的质量,并且要兼顾原蚕区蚕农的经济利益,这些矛盾应如何处理确实是一个新课题.

  • 标签: 加强管理 增加经济效益 提高质量增加
  • 简介:涪城区蚕桑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区依托龙头企业,紧扣市场需求,立足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桑产业组织化、高效化、多元化高质量发展。以占全区20%耕地面积的“弹丸”之地,创造了农民年均茧款收入2.2亿元、蚕丝年均总产值达3.5亿元的骄人成绩,亩桑蚕茧收入比同业高出3000元以上,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涪城区蚕桑产业园被命名为“四川省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 标签: 蚕桑产业 涪城区 质量 龙头企业 市场需求 产业转型
  • 简介:《蚕学通讯》季刊自1982年以著名蚕遗传学家蒋同庆教授为首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百家争鸣”、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的领导下,在有关单位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以上两届编委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刊登蚕业科技论文,积极报道国内外蚕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研究动态等,公开发行,为我国蚕业科技.生产、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标签: 科学管理 提高质量 办出特色 蚕业科技 主动适应 刊物质量
  • 简介:2018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我省大力发展“10+3”产业,首次提出川桑产业概念,并将之列为10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乡村振兴大会会议精神,研究推动川桑产业振兴的思路与举措,2018年10月12日,省农业厅在广安市武胜县召开了全省川桑产业发展培训会。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张强作了“以乡村振兴为统领推动川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现将张强副厅长讲话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 标签: 产业概念 培训 质量 特色产业 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