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母猪流产是指胎儿在母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受到破坏,而使怀孕中断,母体产出不足月胎儿或死胎的现象,造成母猪流产的原因多种多样,2005年,笔者对当地的21个瘦肉型猪场进行调查,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进行分类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流产原因 母猪流产 防治 生理过程 瘦肉型 母体
  • 简介:仔猪腹泻是指由于仔猪生存条件(温度、湿度、饲料等)的突然改变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而导致的仔猪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理现象。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营养饲养管理引起的腹泻等。临床上这些病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感染出现,从而加重病情,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会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标签: 仔猪腹泻 防治 原因 临床症状 病原微生物 细菌性腹泻
  • 简介: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投附着基开始到稚参附着后40天左右,经常出现稚参大量解体死亡现象,其中尤以樽形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稚参变态初期即投附着基后的5~20天内发病情况最多,俗称“化板”、“滑板”、“脱板”,死亡率常达50%以上,个别严重的池在数日内死产率可近100%。此病暴发快、传染性强、流行广,是稚参培育前期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我们存多年的育苗科研与生产中进行了观察研究分析.找出了导致稚参化板的主要原闲.初步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稚参培育 滑板 防治 原因 育苗过程 附着基
  • 简介:仔猪断奶后的下痢问题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有单一性的因素,也有多因素联合发病,有病原性的,也有非病原性的。本文作者就目前乡村大力开展自繁自养的农户,特别是小型猪场在尝试仔猪早期断奶后所产生的下痢问题及防治办法作一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提出看法,仅供参考。

  • 标签: 防治办法 断奶后 下痢 仔猪 早期 原因
  • 简介:鲤鱼是我省广大群众最喜爱的养殖鱼之一。近10年来,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刺激,以鲤鱼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更加迅速。特别是驯化养鲤、网箱养鲤、稻田养鲤技术的推广普及,以及“星火”“丰收”计划的实施,使鲤鱼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是由于生产体制的变化,养殖品种的引进,高密度驯化养殖以及水体环境清理不彻底,再加上只养鱼不注意护塘等多种因素,使原来基础建设际准不很高的池塘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鱼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据1987—1988年不完全统计,我省的富锦、富裕、德都、虎林、宁安、肇东、绥化、五常、呼

  • 标签: 发病原因 气单胞菌 越冬池 出血性败血症 鲤鱼种 生产性能
  • 简介:猪的咬尾义称“反不适综合症”,它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行为恶癖。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饲养密度的增大,这种恶癖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由于咬尾的发生,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牢都明显降低,猪被咬后体表的创伤还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可造成感染引起骨髓炎、猪腿跛、瘫痪。另外,发生咬尾的猪全身通常留有伤痕脓肿,进而影响胴体品质。

  • 标签: 咬尾行为 种猪 原因分析 防治 集约化程度 微生物入侵
  • 简介: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叉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1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日龄仔猪,窝发病率可达90%以上,发病率在20%-60%之间,死亡率可达80%以上。尤其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10-30日龄仔猪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糊状腥臭粘腻稀粪为主要特征。

  • 标签: 发病原因 综合防治 猪黄白痢 致病性大肠杆菌 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仔猪黄痢
  • 简介:养殖户在养蟹中,常有一些河蟹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根据笔者多年对养蟹池的观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 标签: 养蟹 蟹池 河蟹 养殖户 防治措施 水面
  • 简介:净月潭水库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属于松花江水系。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4.3平方公里,现水面面积为4.14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为2852万立方米,现水库库容为244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为5.79米。该水库三面环山,植被丰富,享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林之美称。净月潭自然环境优越,是吉林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 标签: 净月潭 发病原因 烂鳃病 松花江水系 技术 防治
  • 简介:通过2005-2006近两年的调查,发现了养殖罗非鱼的15种细菌性疾病,针对各种疾病阐述了其流行病害的病原菌流行情况、危害程度以及控制方法。

  • 标签: 罗非鱼 疾病 调查 防治
  • 简介:近年来,养鳖热潮席卷全国。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鳖病严重地流行,造成经济损失。鉴于此,现将作者多年从事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介绍如下。1赤斑病又称红斑病、红底板病、腹甲红肿病。1.1病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点连接成一片,故称红底板病。

  • 标签: 赤斑病 红脖子病 症状 病原 流行特点
  • 简介:北方地区由于气温的原因,春秋两季鱼类极易感染竖鳞病水霉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极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竖鳞病水霉病的发病原因防治对策,仅供参考。一、竖鳞病1、发病原因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球病、松鳞病。该病是因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等。

  • 标签: 竖鳞病 水霉病 松球病 细菌感染 北方地区 假单胞菌
  • 简介:最近的一项科研成果再次证明了吃鱼有益于健康。澳大利亚呼吸医学研究所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儿童有70%较其它儿童不易感染哮喘病。在悉尼对1200名儿童的调查表明,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儿童感染哮喘病的人数不足5%,而不吃鱼的儿童发病率为16%

  • 标签: 防治哮喘 有益于健康 儿童发病率 澳大利亚 医学研究所 儿童感染
  • 简介:自50年代以来,我国海峡两岸均从国外引进各种罗非鱼(台湾俗称吴郭鱼)进行淡水养殖。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罗非鱼(包括尼罗罗非鱼、莫桑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种)具有生长快,对水质要求不严格、养殖周期短、肉质鲜美产量高的特点,深受水产养殖工作者的欢迎,目前已成为我国海峡两岸淡水养殖的主要优良品种。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淡水养殖 产量高 吴郭鱼 优良品种 养殖周期
  • 简介:许多养殖户认为,春季池水浅,水温高,有利于肥水,能促进鱼的生长,但在近些年的春季,有些地区由于连续阴雨或雷阵雨天气,池中严重缺氧,而导致浮头甚至个别养殖户发生泛塘,损失惨重。这是因为池水过浅存在以下几点弊端:一、早春池水温度,不会因池水浅而升高多少,如完全是渗入水,水温反而低,即使形成昼高夜低温差大的现象也不利于鱼的生长,且易得“感冒”病。

  • 标签: 鱼病防治 低溶氧综合症 水中溶氧 蛋白质含量 溶氧浓度 浮游生物
  • 简介:作者对多种鳖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一些尚未见有报道的病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 标签: 鳖病 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 病例
  • 简介:夏季危害金鱼、锦鲤的病害有数十种,本文只阐述观赏鱼常见的及危害严重的病害,如卯甲藻病、白尾病、洞穴病及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 标签: 金鱼 夏季 锦鲤 病害防治 观赏鱼 卵甲藻病
  • 简介:我国的鳜鱼池塘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捕天然鱼苗进行试养,70年代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在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人工养殖得到了推广发展,80年代末,已基本上完善了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至商品鱼饲养的人工养殖技术全过程.90年代以来,池塘养鳜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养殖产量的提高,鳜鱼病害发生严重,损失较大,所以必须加强病害防治工作.养殖鳜鱼要高度重视病害防治,在生态养殖的总体技术构架下,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 标签: 常见病防治 鳜鱼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