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仔猪阶段是指仔猪从母体分娩出到体重达30kg左右这一阶段。在这一段时期内,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加上仔猪断奶,饲料转换等应激,容易造成仔猪生病,治疗不当就会引起死亡或者变为僵猪。可见,仔猪生产是养猪生产中技术性较强的一个环节,是人们追求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瓶颈”。如何搞好仔猪的饲养,加强对仔猪的科学护理,为仔猪生长发育创造条件,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 标签: 仔猪断奶 死亡原因分析 体温调节能力 养猪生产 经济效益 消化机能
  • 简介:猪瘟(CSF)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疫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小肠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该病的发生严重地影响养猪业生产,目前广大养猪者都十分注重CSF的防疫工作,可是许多猪场虽按常规接种过CSF疫苗,但还是屡屡爆发CSF疫情,追其原因:主要是CSF免疫失败。本文阐述了CSF免疫失败的种种原因,望能对广大养猪者能有所神益。

  • 标签: 原因分析 免疫失败 猪瘟 CSF 养猪业 防疫工作
  • 简介:  6月12日茂名电白水东湾大洲东海域,网箱养殖的海水鱼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茂名市海洋与渔业局向省海洋与渔业局报告情况后,引起局里的高度重视.13~14日,由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抵达现场,开展调查取样,现场解剖病鱼,并与当地的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和多位养殖户进行交谈,了解情况,对取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

  • 标签: 原因分析 死鱼原因 电白网箱
  • 简介: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投附着基开始到稚参附着后40天左右,经常出现稚参大量解体死亡现象,其中尤以樽形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和稚参变态初期即投附着基后的5~20天内发病情况最多,俗称“化板”、“滑板”、“脱板”,死亡率常达50%以上,个别严重的池在数日内死产率可近100%。此病暴发快、传染性强、流行广,是稚参培育前期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我们存多年的育苗科研与生产中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找出了导致稚参化板的主要原闲.初步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稚参培育 滑板 防治 原因 育苗过程 附着基
  • 简介:猪的咬尾义称“反不适综合症”,它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行为恶癖。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饲养密度的增大,这种恶癖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由于咬尾的发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牢都明显降低,猪被咬后体表的创伤还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可造成感染引起骨髓炎、猪腿跛、瘫痪。另外,发生咬尾的猪全身通常留有伤痕和脓肿,进而影响胴体品质。

  • 标签: 咬尾行为 种猪 原因分析 防治 集约化程度 微生物入侵
  • 简介:近期,瘦肉精事件余波未了,非法添加剂喹乙醇又被查出。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江苏省连云港市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鲤鱼饲料因含有违禁药物“喹乙醇”,造成当地养殖鲤鱼大量死亡。据称,执法人员抽取了这家企业生产的11个批次的鲤鱼饲料样品检测,结果表明,11个批次均添加了喹乙醇,最高含量达到244ppm;同时,在鲤鱼体内,查出喹乙醇的含量为4.6ppb。

  • 标签: 喹乙醇 禁用药物 鲤鱼饲料 原因 水产 违规
  • 简介:我国的鳜鱼池塘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捕天然鱼苗进行试养,70年代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在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人工养殖得到了推广和发展,80年代末,已基本上完善了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至商品鱼饲养的人工养殖技术全过程.90年代以来,池塘养鳜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养殖产量的提高,鳜鱼病害发生严重,损失较大,所以必须加强病害防治工作.养殖鳜鱼要高度重视病害防治,在生态养殖的总体技术构架下,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 标签: 常见病防治 鳜鱼常见病
  • 简介:母猪流产是指胎儿在母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受到破坏,而使怀孕中断,母体产出不足月胎儿或死胎的现象,造成母猪流产的原因多种多样,2005年,笔者对当地的21个瘦肉型猪场进行调查,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进行分类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流产原因 母猪流产 防治 生理过程 瘦肉型 母体
  • 简介:俗话说:"七分养水,三分养鱼",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水质调节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水质恶化将危害到池塘的高产、稳产,危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一、水质恶化的危害1.影响鱼类生长,甚至直接导致死亡。2.使鱼类抗病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3.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影响养殖效益。二、水质恶化原因1.水绵(又名石衣、水青苔等)。由于水质清瘦,透明度高所致。多发生于春季发池塘。

  • 标签: 池塘水质 鱼类生长 石衣 饲料利用率 三毛金藻 透明度高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鱼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春夏季是金鱼鱼病的多发期,根据多年的实践,谈谈几种金鱼常见病防治的方法。1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殖金鱼要勤换水,水温温差不超过2℃,冬季加水水温应高于原水温1~2℃,夏季应低1~2℃。其次,要勤清洗鱼缸,除去残饵粪便,为金鱼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第三,细心观察金鱼活动、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金鱼粪便上有白色粘液或气泡时,证明消化不良,应减少投饵或停食4~5天。2常见病的防治金鱼一般聚群活动,若发现有离群独游现象,要引起重视,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金鱼常见病有以下几种:

  • 标签: 金鱼 常见病 鱼病防治
  • 简介:泥鳅又称鳅、鳗尾泥鳅、真泥鳅等,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是主要的经济淡水鱼类之一。它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增大,泥鳅的养殖“方兴未艾”。但大规模人工养殖时,常由于管理不善使泥鳅极易发病,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影响了养殖的积极性。下面将北方地区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叙述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发病率是很低的。但由于泥鳅通常采用静水饲养,水质容易恶化,

  • 标签: 泥鳅 常见疾病 防治
  • 简介:1腐皮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行动无力,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偏多,有的还会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肉,可见骨和内脏。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2)在加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连续3天;(3)每1m~3

  • 标签: 黄鳝 腐皮病 烂尾病 肤霉病 蚂蝗 毛细线虫病
  • 简介:1亚硝酸盐中毒1.1原因及症状多因马铃薯叶、萝卜叶、白菜叶、甜菜叶等青绿饲料堆置过久.或加盖焖煮而未充分搅拌,煮后焖放过久等,均会产生亚硝酸盐,猪吃了易引起中毒,猪越强壮吃得越多,中毒越快越厉害。患猪多在采食后30min左右发病,狂躁不安,前冲蹦跳,突然倒地,倒地痉挛,口流白泡沫,起卧不安,眼、口可视粘膜发绀,鼻端耳尖和四肢末端甚至腹部等处的皮肤呈紫蓝色,体温多数偏低,肌肉震颤。血液凝固不良呈酱油状。

  • 标签: 中毒病 亚硝酸盐中毒 防治 青绿饲料 血液凝固
  • 简介:仔猪腹泻是指由于仔猪生存条件(温度、湿度、饲料等)的突然改变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而导致的仔猪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理现象。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营养和饲养管理引起的腹泻等。临床上这些病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感染出现,从而加重病情,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会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标签: 仔猪腹泻 防治 原因 临床症状 病原微生物 细菌性腹泻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疫病要求更高.各级管理部门已将它列入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畴。今年3月我区区委、区政府响亮地提出:“面上动物防疫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出现问题启动首长问责制”。这一责任制的启动.使我区群防群控得到了重视和坚强。密度和质量的有机融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乡镇出现国家计划免疫防疫密度达100%.只要那里有农户家仔猪断奶.哪怕是夜深人静,就有防疫队伍上门防疫的新气象。

  • 标签: 免疫失败 原因 生猪 公共卫生安全 防疫密度 管理部门
  • 简介:随着养猪生产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生产中常见的生长育肥猪毛凌乱、毛长、皮肤苍白、后期生长速度慢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养猪业的发展。下面就以上几点进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生产过程 生长肥育猪 养猪生产 生长育肥 生长速度 规模化
  • 简介:红腿病。由病毒引起。病蛙腿部及腹部肌肉呈点状出血,肌肉呈红色,蛙体瘫软无力,活动迟钝,拒食。预防:将蛙移入另一池中,用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夏秋高温季节,每周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治疗:把重病蛙放进10%—15%的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或20%磺胺溶液中浸泡2天即可,轻度病蛙放入1%—1.5%的盐水中浸泡8分钟左右。

  • 标签: 美国青蛙 红腿病 胃肠病 水霉病 气泡病 病因
  • 简介:我国近年来养鳖业发展很快,广东省养鳖面积已超过700公顷,成为淡水名贵品种养殖的又一支生力军。1995年东莞市养鳖面积有210公顷,预计今年会发展到300公顷?养鳖业发展的速度这么快,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操作无规范,有一些技术问题还有待探讨,尤其是鳖的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措施不够完善,外地个别场死亡率高,

  • 标签: 鳖病 越冬期 养鳖业 病害防治 养殖 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