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俗称“鲍鱼”,其实它并不是鱼。鱼类生物学家给鱼类下的定义是。“终生生长在水中的以鳃呼吸以鳍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没有鳍,也没有脊椎,它是一种海产单壳贝类,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科。

  • 标签: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脊椎动物 生物学家 贝类 鱼类
  • 简介:近几年,南方杂色工产化养殖受病害困扰,养殖海区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共栖生物种群增加,病因较为复杂。工厂化养殖杂色鲍鱼采用2m以下海区砂层水,配合陆上过滤系统,或采用循环水生态系统工厂化养殖,能大幅度减少有害生物和污着生物,科学交替使用消毒丹和有益菌,能提高工厂化杂色养殖成活率15~20%,减轻越冬时杂色大量死亡的威胁。

  • 标签: 杂色鲍 人工养殖 流行病 防治技术 水质调节 陆上过滤系统
  • 简介:广东省南澳县汕澳海珍品养殖公司、汕头市农业物资发展总公司、南澳县海洋与水产局联合开展的《杂色初夏育苗试验》项目,于1996年11月16日通过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验收,确认该试验项目技术成果填补我国杂包初夏人工育苗技术空白,其促进亲性腺提前成熟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 标签: 育苗试验 杂色鲍 初夏 人工育苗技术 养殖 专家鉴定
  • 简介:选用几种药物对杂色肌肉萎缩症进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土霉素效果最好,成活率到56%;磺胺间甲氧嘧啶、盐酸小檗碱、诺氟沙星的效果次之,成活率分别为46%、44%、36%;噬菌28TM的效果最差,成活率为22%,未投喂药物的全部死亡。

  • 标签: 杂色鲍 肌肉萎缩症 药物防治
  • 简介:台湾九孔(Haliotisdiversicolorsurpertexta)是杂色(Haliotisdiversicolor)的一个亚种,生长于台湾岛附近海域,于每年10月为繁殖盛期。80年代末从台湾引进到华南沿海地区,与本地的杂色相比,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和品质优良的特点。开展台湾九孔的人工育苗,

  • 标签: 九孔鲍 育苗试验 杂色鲍 生长 繁殖盛期 品质优良
  • 简介:(Abalone),俗称“鲍鱼”,是国际市场最畅销的海产品之一。是名贵的海珍品,其肉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称,自古就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从肉中提取的灵素Ⅰ、Ⅱ、Ⅲ和馏分物C可抑制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灵素Ⅲ还具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作用。

  • 标签: 鲍鱼 防治技术 病害 国际市场 营养丰富 疱疹病毒
  • 简介:苗培育阶段有关苗掉板及死亡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1995年在浙江沿海几家育苗场出现大量幼(上足分化幼体和围口壳幼体)脱落死亡,陈全震等(1995)利用福尔马林和抗菌药物来防治附苗板上的原生动物、桡足类及细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7年至1998年初台湾东北角宜兰地区许多养殖场发生附着苗大量死亡的情形,吴萃慧等(1998)发现大量死亡多发生在附苗后一个月,当原有硅藻种群濒临

  • 标签: 九孔鲍 幼苗 掉板现象 防治 溶藻弧菌 症状
  • 简介:杂色“东优1号”(审定编号:GS-02-004-2009),是以连续选育四代的高成活率日本群体为父本,连续选育四代快速生长的台湾群体为母本杂交而成。杂交优势明显,具有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是适养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区养殖的新品种。

  • 标签: 杂色鲍 新品种 台湾群体 杂交优势 成活率高 日本群体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盘、皱纹盘、两者的杂交子一代(F1)及本地多年养殖的杂交的DNA进行RAPD分析,探讨种质演变遗传学现象。结果表明杂种子一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并不对等,更偏向皱纹盘:本地的多态位比例最低,表明本地杂交在遗传上发生了种质变化。

  • 标签: RAPD分子标记 盘鲍 皱纹盘鲍 杂交子代
  • 简介:2001年开始,多数九孔人工繁殖幼苗在附苗后14~21天陆续白化脱落死亡,活存率不到1%,对九孔产业影响甚钜,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在种苗来源不足的情形下,已影响成贝产量及市场交易价格,甚至波及九孔产业发展。

  • 标签: 人工繁殖 脱落原因 幼苗 九孔鲍 2001年 种苗来源
  • 简介:中国蛙为食、药、补等多用珍贵的经济蛙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眼前利益的驱动,人为不择手段的乱捕乱杀,加之森林资源大量采伐,中国蛙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蛙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种群质量明显下降,个别地区野生中国蛙已濒临绝迹.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蛙及蛙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天然野生蛙及制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中国蛙生产必须由以前的只捕不养的生产方式转移到半人工养殖和人工养殖的生产方式上来.

  • 标签: 中国林蛙 林蛙繁育 繁育技术
  • 简介:中国蛙又称"哈士蟆"、"哈士蛙"、"黄哈蟆"等,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中国东北特产的珍贵药用动物,可以滋阴补肾,强身壮体,主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精力不足,肺虚咳嗽、发热、产后无乳等等.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中国蛙的池塘养殖不仅是当今水产养殖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未来水产品养殖的热点.

  • 标签: 中国林蛙 养殖技术 北方池塘
  • 简介:东北蛙别名哈大蟆(以下简称蛙),它隶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一种野生蛙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由于近年来的私捕滥杀,造成野生蛙逐年减少,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病虫害逐年增多。为保护野生蛙资源,恢复自然环境抵预病虫害的能力,我站于1994年在逊克县边疆乡团结村,进行了人工驯化养殖东北蛙的试验,获得成功,

  • 标签: 东北林蛙 人工驯养 经济效益 病虫害 逊克县 形态特征
  • 简介:2009年3月28日,浩然院士在河南调研水产工作。浩然院士先后参观了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郑州市惠济区石桥渔业专业村、河南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就河南名鱼——黄河鲤鱼提纯复壮、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现状与保护、河南省高产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渔业产业化开发、河南良种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提出建议与对策。院士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 标签: 水产工作 河南省 院士 调研 渔业资源现状 水产科学研究院
  • 简介:利巴韦(Rihavrin、病毒唑、三氮唑)在近几年常用作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传染病,在规模化猪场预防疾病时常采用大规模拌料口服用药。河北省晋州市畜牧水产局动物疫病检测中心魏广等,在使用利巴韦控制猪的疾病过程卡,发现采用口服饲喂的方法,特别容易引起猪中毒。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病毒性传染病 利巴韦林 口服 极大 猪流行性腹泻
  • 简介:水体污染、抗生素滥用……不正确的养殖观念和方法,导致底质和水体中的微生物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大量增殖,引发鱼虾病害,成活率降低,产品市场价值不高。会上,上海乾界生物公司总经理江一以《微生物在再建水产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为题,为水产从业者讲述微生物系统在水产养殖生态中的微妙作用。

  • 标签: 平衡体系 微生物 养殖水体 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