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最近,赣州市有色金属学会发布《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团体标准,编号为T/GZNFS0001-2018。该标准由赣州市钜磁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赣州经开区质监分局、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嘉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荧光磁业有限公司、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华京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赣州东磁稀土有限公司、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编写,是对国家标准GB/T13560-2017《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补充。

  • 标签: 钕铁硼永磁材料 标准发布 烧结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稀土产品 金属学会
  • 简介:以高岭土、滑石和工业氧化铝为矿物原料烧结制备了堇青石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热膨胀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SiC对烧结堇青石陶瓷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添加不同颗粒尺寸的SiC对烧结陶瓷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SiC添加量的增加,堇青石陶瓷的弯曲强度、致密度和热膨胀系数逐渐增大。当添加SiC的质量分数为5%、粒径为5.0μm时,烧结堇青石陶瓷的强度较未添加时增大了41.9%,而热膨胀系数的增幅不大。

  • 标签: 堇青石 SIC 烧结 添加剂
  • 简介:以六偏磷酸钠在水相中分散纳米氧化锌,并将其添加到炻瓷砖原料中。研究了纳米ZnO的添加量对炻瓷砖的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烧结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瓷砖粉料中添加纳米氧化锌可显著降低炻瓷砖的烧结温度并缩短保温时间。通过对瓷砖吸水率、破坏强度及尺寸的测量,得出随纳米氧化锌添加量的增加,瓷砖吸水率显著降低,破坏强度升高,而瓷砖尺寸有明显的收缩,使得瓷砖结构致密化。最佳的实验条件是;烧结温度为1050℃,纳米氧化锌浓度为3%,烧结段保温时间为9min。通过对不同烧结温度下材料的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添加纳米氧化锌促进了堇青石(Mg2Al4Si5O18)的分解或加合,促进了锌铝尖晶石(ZnO·Al2O3)和鳞石英的形成,且随着添加量增加,堇青石加合、锌铝尖晶石和鳞石英形成的温度降低,有利于炻瓷砖的烧结

  • 标签: 纳米ZNO 炻瓷砖 烧结温度 晶相变化
  • 简介:2018年以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公司(以下简称“河”)加快推进承德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高端钒产品生产能力。目前,该公司已经具备国家标准涵盖的VAl55、VAl65、VAl75、VAl85等牌号全系列钒铝合金生产能力。

  • 标签: 钢铁集团 生产能力 钒铝合金 产业基地建设 国家标准 新材料
  • 简介:研究了304不锈和镀锌在变电站原土中的自然腐蚀、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电解腐蚀,以及交流直流泄流下的腐蚀。结果表明:镀锌在土壤中的自然腐蚀严重,304不锈基本不腐蚀;比较镀锌、不锈母材及不锈焊缝3种材料在4个地区的腐蚀失重.腐蚀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卤阳湖〉户县〉榆林〉安徽;土壤中Cr极大促进了接地网的腐蚀;交直流泄流电解腐蚀中.304不锈以点蚀为主,镀锌腐蚀严重,趋于均匀腐蚀;接地网交流电解腐蚀明显轻于直流电解腐蚀。

  • 标签: 304不锈钢 镀锌钢 土壤腐蚀 电解腐蚀 直流泄流 交流泄流
  • 简介: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出Mo-8wt%Cu超细复合粉末,并对由该复合粉末所制得的压坯进行了液相烧结,利用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的特性和烧结体的组织进行了表征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Mo-8wt%Cu超细复合粉末颗粒细小,平均粒径在300nm左右,高能球磨后的复合粉末由Mo-Cu过饱和固溶体相和Cu相组成,而且两相的晶粒度达到纳米级,其中Mo-Cu过饱和固溶体相的晶粒约为106nm,复合粉末具有很高的烧结特性,经高温烧结后合金致密度达到98.5%以上,而且金相组织分布均匀。

  • 标签: 机械合金化 钼铜 纳米复合粉末 烧结
  • 简介:通过编制C语言程序在CFD商业软件FLUENT中引入颗粒动力学模型,实现对颗粒成长的数学模拟。首先在FLUENT中计算得到丙烷与空气反应的湍流火焰场(含四氯化钛氧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将气体中的颗粒或者颗粒聚集块看成一种假定的气体组分,忽略颗粒相对流体的影响,通过UDF导入颗粒模型进行计算,对颗粒尺寸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对颗粒尺寸的预测与实验数据相差不大。进一步分析了火焰温度、氧化剂流量等对生成颗粒或者颗粒聚集块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颗粒成长越快,单位空间内氧化产物越多越容易长大。

  • 标签: 火焰CVD法 纳米颗粒 湍流扩散燃烧 颗粒动力学模型
  • 简介:采用喷雾干燥-氢气还原法制备出W-20wt%Cu超细复合粉末,并对由该复合粉末所制得的压坯进行了高温烧结,利用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的特性和烧结体的组织进行了表征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制备的W-20wt%Cu超细复合粉末颗粒细小,平均粒径在200nm左右;喷雾干燥后的氧化物复合粉末在还原后产生了新的合金相(Cu0.4W0.6),还原后的复合粉末由Cu0.4W0.6相和Cu相组成,而且两相的晶粒度达到纳米级,其中Cu0.4W0.6相的晶粒约为33nm,Cu相的晶粒约为63nm;复合粉末具有很高的烧结特性,经高温烧结后合金致密度达到98%以上,而且金相组织分布均匀。

  • 标签: 喷雾干燥 钨铜 超细复合粉末 Cu0.4W0.6
  • 简介:在制备羟基磷灰石(HA)陶瓷的初期引入少量LiCl,其乙酸浸蚀失重实验表明,掺杂后HA陶瓷的耐酸蚀能力增强,HA颗粒仍然能保持较强的连接,掺杂后HA陶瓷的显微硬度稳定并有所提高,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引入少量LiCl没有导致HA的分解。

  • 标签: LICL 羟基磷灰石陶瓷 耐酸性 烧结性能
  • 简介:详细阐述了玻璃的物理化法和化学化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将物理化法分为气体化法、液体铜化法、微粒铜化法。根据处理温度的不同,将化学铜化法分为高温化学化法和低温化学化法。描述了两种铜化玻璃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 标签: 钢化玻璃 物理钢化 化学钢化 机械强度
  • 简介: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在不同的氧压下烧结制得Ca3Co4O9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热电性能表征。经研究发现,在氧气环境下烧结样品可以抑制Ca3Co4O9在高温下分解,提高其烧结温度。在氧气环境中烧结的样品成相优于在空气中烧结的样品。一定氧压下烧结样品的电阻率比常压下烧结样品的电阻率大,但是Seebeck系数明显提高,因而改善了Ca3Co4O9的热电性能。

  • 标签: CA3CO4O9 电阻率 SEEBECK系数 热电性能
  • 简介:对Fe-C-Mn系TWIP进行室温拉伸实验来测试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金相组织进行观察,使用SEM对拉伸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通过透射电镜对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Fe-C-Mn系TWIP表现出优异力学性能,延伸率为47.14%,抗拉强度达到927MPa,强塑积达到43700MPa·%。在室温下完全为奥氏体组织,在拉伸后孪晶的数量明显增加。实验样中既包含了TRIP效应,又包含了TWIP效应,并且还有马氏体效应的共同作用。

  • 标签: TEM TWIP 孪生 显微组织
  • 简介:介绍了高铬高钴耐热成分设计的理论,研究了耐热的微观组织、热处理工艺和力学性能;根据裂纹产生的机制,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了恰当的热处理工艺,有效地防止了淬火裂纹的产生。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的高铬高钴耐热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标签: 耐热钢 强化理论 DV—Xa分子轨道法 热处理工艺
  • 简介:阐述管道腐蚀缺陷各种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以用于分析因塑性破坏机制而在内部压力和轴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失效的中-高韧性钢材腐蚀缺陷的弹塑性行为的分析模型、给出相应评价方法的公式。并对国内外腐蚀剩余强度评价模型进行初步比选,确定最优的腐蚀缺陷评价方法。为此选择某条输油管道在试运行阶段发生的腐蚀缺陷为案例进行评价得出结果,根据相应的规范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用于以最低的保守程度预测内部压力下单个缺陷的剩余强度,进而显著降低管道维护和修理成本。

  • 标签: 管道 腐蚀 缺陷 计算模型 评价
  • 简介:加氢反应器是炼油工业中的核心设备。Cr-Mo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反应器的制造。实践证明,加氢反应器在375-575℃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回火脆化。介绍了加氢反应器材料的发展和回火脆性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综述了加氢反应器用及其焊缝的回火脆性的研究。

  • 标签: 加氢反应器用钢 CR-MO钢 焊缝 回火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