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南方,知道海外华人陈礼先生,是位赫赫有名的摄影家。1986年,以陈礼先生为首的港澳摄影家访问北京,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了在华都饭店的摄影艺术幻灯交流会,并放映了我一个系列的摄影作品,《日月》也在其中。那时与港澳打交道好像也有点紧张,但内地摄影家的作品显然呈现出了改革开放的信息和国际化语言.这对陈先生来讲可能有些意外,竟因为这些,陈先生在之后与内地的交往中,显得更加关注和热情。

  • 标签: 摄影作品 摄影家 六十年代 海外华人 摄影艺术 主办单位
  • 简介:◆1916年7月20日(农历6月21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官塘乡石湖村。◆1924—1931年(8—15岁)就读于官塘乡初级及高级小学。◆1931—1934年(15—18岁)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即韩山师范)。◆1935—1943年(19—27岁)1935年5月,赴泰国洛坤拍隆府荣隆行任店员。1940年1月,受聘为泰国曼谷中文报——《泰京中原报》驻洛坤拍隆特约记者。1940年,开始参加泰国华侨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1943年,迫于形势转移至越南。

  • 标签: 大事记 陈复礼 1940年 摄影 抗日救亡活动 师范学校
  • 简介:2005年10月28日,陈礼先生影艺六十年座谈会暨《诗影凡心》画册首发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树文,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社长周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以及摄影界美术界等知名人士近150人出席座谈会。国务院

  • 标签: 中国摄影家协会 画册 副主席 座谈会 中国文学艺术 艺术家
  • 简介:上期卷首语谈到对新锐摄影的评价期待一种穿透艺术史的眼光,是因为红新锐摄影实践中,确有一些作品与艺术史保持着创新互动关系,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创作是在“探索摄影之可能”的招牌下玩点子、抖机灵。

  • 标签: 可能性 “坑” 摄影实践 艺术史 卷首语
  • 简介:本刊2004年10月号刊登的“存储卡毁灭测试”一文广受读者好评.激动之余.我们想到拿每人都有的摄影包来做同样的测试可能也很有趣。

  • 标签: 摄影包 测试 2004年10月 存储卡
  • 简介:段琳琳(以下简称段)《中国摄影家》杂志1988年创刊.想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朱宪民(以下简称朱):1988年之前我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摄影》杂志的图片编辑,主要负责处理杂志来稿、编辑摄影作品等。198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摄影艺术研究室,我就从《中国摄影》杂志社调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

  • 标签: 中国摄影家协会 《中国摄影》 杂志社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创始人 学术性
  • 简介:对于现代的探讨,其切入点林林总总,目的似乎都在丰富以至于颠覆对于现代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后起的东方国家,作为意识形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的进入、接受与变形,其复杂更是吸引了许多东西方学者投注精力展开深入研究。这样广泛的学术兴趣,令到对于现代的看法愈形复杂,也出现了所谓另类现代的看法并进而引发对于现代的批判与反思。

  • 标签: 现代性研究 现代生活方式 学术兴趣 东方国家 中文世界 视觉文化研究
  • 简介:“中国摄影家大PK”山东招远站的活动与前几次相比又有一层新的意义,即此番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的加盟。以摄影创作与研究而立意的“中国摄影家大PK”,因女性的参与,就比以往的活动多了若干观照的维度,多了些可资比较的意义。此站仍遵循以往的基本规则,摄影家们自行选择拍摄题材,独立制定拍摄计划,并且自己安排拍摄时间,各自前往拍摄地点。

  • 标签: 女摄影家协会 创作方式 表现性 民性 照片 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