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GPS技术应用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成立大会于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务院各部委、有关部门及从事GPS定位技术研究和应用部门的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代表229人。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

  • 标签: GPS技术 技术应用 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国家测绘局 城市控制测量 筹备工作报告
  • 简介:经过数十年的勘察研究,认识到庄水库由于独特的地层岩性特征和地质发育史,不发育古岩溶,新岩溶发育微弱。20世纪60年代还是地下水补给河水,形成悬托河的时间短。岩体渗透性微弱,水库渗漏量小,采取常规防渗措施即可把渗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 标签: 东庄水库 岩溶特征 渗漏微弱 常规防渗
  • 简介:庄水库渗漏问题是制约庄水库建设的三大技术问题之一。回顾了60余年勘测设计历程及各个阶段关于岩溶渗漏问题的认识,对2010年以后新一轮勘测设计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庄水库工程区不具备发育古、老岩溶的背景条件,主要为第四纪以来沿河谷发育的近代岩溶,没有连通的管道系统,库坝区地下水位主要受坝址下游风箱道泉群排泄基准控制,悬托河仅出现在河床及近岸地段,两岸远处存在地下水分水岭,岩体透水性总体上随高程降低而减弱,河床高程以下主要为微—弱透水岩体,有“底”可寻。综合勘察研究成果表明庄坝址具备成库建坝条件。水库蓄水后主要渗漏途径为坝基及左右坝肩绕坝渗漏,为溶隙型渗漏,对水库的防渗方案宜采用坝基防渗与坝肩延伸防渗方案。

  • 标签: 东庄水库 岩溶 渗漏 防渗
  • 简介:《资源环境与工程》杂志第二届编委会会议于2008年6月6日在武汉召开。来自湖北省资源、环境与工程及相关领域44家生产和科研院所单位的60名编委参加了会议。会议在主办单位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群佳主持下,通过了《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一届编委会工作汇报、第二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并就杂志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新任主编、省地矿局副局长刘洪峰作了总结讲话。

  • 标签: 资源环境 编委会 工程 杂志 主办单位 科学研究所
  • 简介:土壤侵蚀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之一。正确预测人工开采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文章采用遥感技术,结合实地调绘、统计分析、历史类比等方法,针对乌矿区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矿区内土壤侵蚀的强度,其中强度侵蚀和中度侵蚀面积增加迅速,轻度侵蚀面积显著减少,无侵蚀和微度侵蚀面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少。

  • 标签: 采煤沉陷 土壤侵蚀 遥感影像 侵蚀强度 侵蚀面积
  • 简介:2006年4月15日报道2006年4月10~11日,第25届东南亚测绘协会(TheASEANFederationofLandSurveyingandGeomatics,ASEANFLAG)理事会在昆明召开.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文莱、柬埔寨等国的20余名理事参加了会议,同时邀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云南测绘界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东南亚测绘协会会长、文莱国家测绘局局长马杜星先生主持.会议期间,云南省汤黎路省长助理代表省政府接见了与会代表,同时会议代表还参观访问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标签: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测绘局 东南亚 理事会 协会 GEOMATICS
  • 简介:分析南漳县巩镇煤矿矿区的地质环境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和控制施工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找到煤矿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以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 标签: 煤矿地质环境 事故分析 预防 安全
  • 简介:就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干渠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结合场地环境地质条件及干渠工程特征(隧洞及盾构井),阐述东部地面沉降带、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施工降水对工程建设管理的影响,重点分析评价东部地面沉降带、’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地质问题对干渠工程的影响,提出合理的技术对策。

  • 标签: 南水北调 环境水文地质 东部沉降带 垃圾填埋场
  • 简介:内蒙古乌旗野猪沟银多金属矿位于成矿有利地段,有显著的激电异常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近邻正在开发的扎木钦铅锌银矿床等有诸多相似之处,结合其地质背景及矿体特征,认为该区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成因的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银工业矿床的找矿潜力。

  • 标签: 银多金属矿 浅成低温热液成因 找矿潜力 野猪沟
  • 简介:江汉平原自晚元古代变质基底形成,中扬子准克拉通化之后,先后经历了加里、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以及晚燕山~喜山期四次大的构造旋回,空间上形成了海盆、煤盆和盐盆纵向叠置的"三层楼"构造格局.江汉平原构造的复杂演化过程,使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也决定了本区的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动态演化的复杂性,即"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之高极为鲜见,后期改造十分强烈",造就现今江汉平原海相改造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原型盆地的成藏规律差别极大,因此具有早期聚集早期成藏、早期聚集晚期成藏、晚期烃晚期成藏及次生混源等多种成藏模式.

  • 标签: 构造演化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中、古生界 江汉平原
  • 简介:2015年10月2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廷栋院士及肖庆辉、丁孝忠、陆松年、潘桂棠,卢民杰、刘燕学等专家一行莅临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对《湖北区域地质调查片区总结与服务产品开发》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研。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区域地质与编图研究室主任丁孝忠主持,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处长熊保成、湖北省地质局地勘处处长董意群、省地调院院长杨明银、书记徐伟等领导及项目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调院 李廷栋 地质调查院 区域地质调查 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