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出现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进行视觉训练,以期改善患者视疲劳及双眼调节功能。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视光门诊LASIK术后6个月存在视疲劳症状的患者140例(276只眼),年龄20~32岁,对LASIK术后患者进行屈光和双眼调节功能检查和相应的视觉训练。结果患者进行视觉训练后,视疲劳症状明显改善(t=28.96,P〈0.01);调节幅度(t=9.18,P〈0.01)、调节灵敏度(t=6.11,P〈0.01)、负相对调节(t=2.33,P〈0.01)、集合近点(t=1.66,P〈0.01)等调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视觉功能训练可以改善LASIK术后患者视疲劳情况,且改善患者调节功能,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调节 视觉训练
  • 简介:摄像机标定技术对于精确的双目视觉定位起着关键的作用。了解摄像头标定的原理有助于采用合理方法减小标定结果误差。本文介绍的摄像机标定方法标定结果误差小。摄像机标定过程中用到三个坐标系,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是摄像机标定的基础。采用内外参数分离的标定方法,通过具体实验分步标定了摄像机的内参数和外参数,实验过程简单,标定精度较高。

  • 标签: 摄像机标定 双目 视觉定位 内外参数分离
  • 简介:目的:通过对志愿者观看3D影片之后的脑电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最能代表立体视觉疲劳度的主成分,运用BP神经网络对疲劳等级进行建模,提高对疲劳度等级的预测准确度。方法:采集15名志愿者观看五部不同3D影片前后的脑电信号,先对脑电信号进行疲劳度分级并选取特征通道;再对特征通道的脑电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影响最大的特征主成分,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根据建立的模型对立体视觉引起的疲劳等级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已知的疲劳等级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文献中的疲劳等级将实验结果分成三个等级;据累计贡献率超过90%选取的前四个主成分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达95.4%。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立体视觉疲劳度进行预测,预测准确度较高,与直接根据脑电特征参数建立模型的方式相比简便和准确,这一方法对立体视觉引起的疲劳度分级及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立体视觉疲劳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 简介:红外光谱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它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和不破坏样品等特点,已在农业、食品、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有利于实现中药现代化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中药质量管理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传统中药鉴别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大,有效成分测定繁琐复杂。在借鉴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成熟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的特点,在中药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等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出了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红外光谱技术 鉴定 质量控制 传统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