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众所周知,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在研制过程中必须经过多次试验,其试验贯穿于武器装备研发的整个阶段,即在预研、研发、改进、定型、列装等各环节。进行武器装备试验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大量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科研试验人员;二是拥有一整套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武器装备试验场体系。

  • 标签: 国家试验 装甲装备 俄罗斯 武器装备 研制过程 技术装备
  • 简介:2011年2月8日,美国军方公布了新版《国家军事战略》(TheNationalMilitar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该战略由美军参谋长联合会议制订,是指导军队执行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NSS)和2010年《四年一度防务评审》(QDR)的文件。法律规定每2年发布一次,上一版有内容更新的国家军事战略发布于2004年。

  • 标签: 军事战略 美国军方 STRATEGY 评介 安全战略 法律规定
  • 简介:监测仪由MGP仪器公司生产(法国、芬兰、德国、美国等地都设有销售点)PGS-γ门式监测仪,可装在设施控制区出口,用于环境的连续放射性监测和个人表面污染监测,能以最新的标准要求提供快速准确的表面污染测量,能对从控制区出来的人员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和对移动放射源进行探测。是目前监测γ射线最先进的仪器,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研究中心、排污工作区、医院等涉及到放射源的场所。

  • 标签: 监测仪 门式 表面污染 仪器公司 污染监测 放射性监测
  • 简介:CGAC个人污染监测仪的主要功能是探测离开某些特定场区(如核电站、研究中心、排污工作区、医院等涉及到放射源的场所)的人员身上或其携带物品中是否有放射源,该仪器主要设置在这些场所更衣室的出入口。当环境的辐射水平高于预先设置的阈值时,仪器就会产生音频和视频报警信号。

  • 标签: 监测仪 污染 辐射水平 报警信号 放射源 核电站
  • 简介:作为一个引领生物工程技术而同时又面临严重生物恐怖威胁的国家,日本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反生物恐怖的重要性,并已经在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这些现实的威胁。此外,日本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对公约的推广和执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生物恐怖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日本 生物工程技术
  • 简介:2010年5月27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1SecurityStrategy)。报告将军事作为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摒弃了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由“单边主义”转向多边合作。

  • 标签: 安全战略 美国 SECURITY 布什政府 奥巴马
  • 简介:部署到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NTC)的旅级领导人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预置车队,同时又确保每个下级单位都拥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装备。关于如何向国家训练中心部署一个旅的观点很多,而且每个旅的经验也有所不同。

  • 标签: 训练中心 车队 预置 利用 加利福尼亚州 领导人
  • 简介:从军事社会需求与相关应用技术进展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核辐射监测技术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核辐射监测技术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指出核辐射监测技术标准化与国际化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核辐射监测技术 标准化 国际化 数字化 信息化 网络化
  • 简介:为了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所赋予的义务,伊拉克已经正式通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伊拉克已经成立了伊拉克国家监控司,以履行国家主管部门职责。

  • 标签: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主管部门 伊拉克 职责
  • 简介:B61-11型穿地核炸弹是由美国防部提出军事需求,能源研究开发的一种精确制导的小当量的战术或战略核武器,用于摧毁坚固地下目标,美国于1995年正式开始在B61-7战术和战略核炸弹的基础上发展了B61-11穿地核炸弹,并于1997年装备部队,俄罗斯了在研究和发展类似核武器。B61-11穿地核爆炸是一种未经核试验的新的爆炸方式,核弹头钻到地下3-6m深后发生核爆炸,其核爆效应现象等,对地下目标的破坏效果以及核爆监测方法比较接近于触地核爆炸。

  • 标签: 穿地核炸弹 杀伤效应 核辐射监测 核武器 核爆炸
  • 简介:论述了星载核爆监测系统的作用:国土防御核爆监测,我军核反击效果评估和全球大气层及空间禁核试检查。文章阐述了核爆炸电磁脉冲、光辐射、X射线和中子、γ辐射产生的原理和信号特征。阐述了星载核爆监测系统探测上述核爆信号、排除主要干扰信号的基本方法。

  • 标签: 核爆炸 星载监测系统 电磁脉冲探测 光辐射探测 X射线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