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指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的构建是当前的发展趋势,说明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的重要,介绍该平台的主要架构,阐述了该平台面临的关键技术。

  • 标签: 区域性医疗信息 信息共享 医疗协同
  • 简介: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擦肩而过的路人,你却感到如此孤独,仿佛充斥世界只有灰色。猛然,路旁一袭红色连衣裙吸引了你的目光,人群中她独自绽放,更难得好像她也对你颇有兴趣。走过去,鼓起勇气对她说~,却发现只有她身旁的小狗回应你的呼唤:旺旺~~旺旺~~漆黑的深夜,一间雾气缭绕的建筑里,只穿一件睡衣的你却顾及不到寒冷,因为身后隐约传来的脚步声让你觉得毛骨悚然。声音越来越大,你却没有任何可以保护自己的东西,只能拼命向前奔跑,却被一扇门挡住了去路。你想伸手去拉开门,却发现不管怎么努力,门只在你面前2公分的距离,却无论如何没法再接近。此时,脚步声已在你身后,你却不敢回头面对。这一切不是噩梦,而是因为游戏中碰撞区域设置的错误造成的游戏bug。

  • 标签: 碰撞 区域设置 游戏 模拟设计
  • 简介:一、区域协同体系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政务工作信息化,其重点在政务,电子只是辅助手段;党政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所以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必然是面向企业、公众、党政机关、党政人员的综合信息化体系。这种综合关系在一个地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一个地区内,事务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业务的横向、纵向的信息资源交互更为明显,各种业务行为与信息资源的产生更有条件自然结合,各信息资源间更便于相关。

  • 标签: 电子政务 区域协同体系 互联网 办公业务资源网 政府部门
  • 简介:数字地面模型DEM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统计表示,简而言之,DTM就是地形表面简单的数学表示。关键词DEM;高速公路;公路勘测设计中图分类号TP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3-0000-02DEMAccuracyAssessmentonDifferentTerrainWuYunfeng(Xinjiang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BureauGeophysicalExplorationTeam,Changji831100,China)AbstractDEMdigitalterrainmodelistheuseofanarbitrarycoordinatefieldalargeselectionofknownX,Y,Zcoordinatesofpointsonthegroundinasimplecontinuousstatisticsthat,inashort,DTMissimplemathofsurfacetopography.KeywordsDEM;Highway;HighwaySurveyandDesign一、数字高程模型(DEM)概述(一)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特点1.容易以多种形式显示地形信息。地形数据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产生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和立体图,而常规形图一经制作完成后,比例尺不容易改变,如要改变比例尺或者要绘制其他形式的地形图,则需要人工处理。2.精度不会损失。常规地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纸将会变形,失掉原有的精度,而DEM采用数字媒介因而能保持精度不变。另外,人工方法由常规的地图制作其他种类的地图,精度会受到损失。而由DEM直接输出,精度可得到控制且不会损失。3.容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常规地图要增加和修改都必须重复相同的工序,劳动强度大而且周期长,不利于地图的实时更新,而DEM由于是数字形式的,所以增加或改变地形信息只需将修改信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经软件处理后立即可实时化地产生各种地形图。(二)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应用DEM作为地形表面的一种数字表达形式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DEM在勘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球科学、制图、土木工程、地质、矿业工程、地理形态、军事工程、城市规划、通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而且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数字高程模型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传统的公路设计不仅需要大量费时费力的野外勘测工作,而且所设计出的公路还不可避免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地缺陷设计的方案不一定是经济、技术上的最优的;方案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工作强度大,设计工作繁琐。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以后,不仅可以用于路线的优化,还可以用于路线设计、二维可视化、公路仿真等领域。二、不同地形区域的野外地形测量野外地形测量数据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重要数据源,它包括平面位置数据和高程数据,笔者结合公路勘测设计的实际需要,选择几段沿公路走向的带状范围作为测量区域,这几段范围分别包含山岭、平原和丘陵这三种地貌,以便研究不同地貌条件下对数据采集和DEM精度的影响。(一)首级控制测量在测量范围内布设四等GPS—E级网作为测量的首级控制,四等控制点至少应有两个通视方向,GPS作业时应采用静态模式(常规静态或快速静态)观测。首级控制测量时最好联测已有的首级网点(四等点或者GPS—E级点),以备检核。由于公路的线路较长,在数据处理时,如果遇到控制点不在同一投影带,必须先进行坐标的投影换带计算,最后求得控制点的平面坐标。(二)图根控制测量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的依据,也是修测、补测地形图的依据。所以在上一等级的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以满足测图的需要。分别在平坦地区、山地和丘陵地带三种地形条件下所选择的实验区范围内布设图根点,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图根点的密度。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图根控制测量(三)碎部测量地形测量采用数字化测图,测图软件是清华三维公司的电子平板测绘系统(EPSW电子平板)。清华三维电子平板测绘系统是集扫描矢量化、数字化测绘作业、计算机成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软件,运用该系统具有成果规范化、功效高、使用保存方便等特点,适合复杂多变地形的测绘。(四)检查点的布设与测量分别在平坦地区、山地和丘陵的实验地形条件下各布设大约63个检查点(这些点为非地形特征点,在整个实验区均匀布置),然后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分别按较高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用来检核DRM内插时的误差,同日寸也用来对RTK测量的三维坐标和全站仪三角高程进行精度评定。检查点使用比原始数据精度更高的数据,其对精度评定的影响可以不考虑。三、不同地形区域DEM精度评定(一)平原地区DEM精度评定由实际测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得到以下图表在平原地区,采样间隔以20米为单位,测量结果表明,20米—100米范围内,DEM内插的采样点高程中误差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即表明在平原地区20米、100米范围内,DEM精度随采样间隔的增加而不断降低。间距点数最大值(cm)最小值(cm)平均值(cm)中误差(cm)20m775.2301.8640m7723.23116.287.9060m7778.3009.3214.7980m7778.309112.2117.43(表1EM模型误差统计)(图1平原地区由不同间距采样点构制的DEM误差)(二)丘陵地区精度评定由测量统计分析结果可得到在丘陵地区,采样间隔以10米为单位,10米—100米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DEM内插的采样点高程中误差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即表明在丘陵地区10米—100米范围内,DEM精度随采样间隔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三)山岭地区精度评定由测量统计分析结果可得到在山岭地区,采样间隔以10米为单位,10米、100米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0米—50米范围内,DEM内插的采样点高程中误差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而增大,而50米、100米范围内,DEM内插的采样点高程中误差浮动范围不定,呈随机分布,不再有10米、50米范围内采样点高程中误差与采样间隔呈线性分布的规律。四、小结在野外测量时包含特征点能显著提高DEM精度,尤其是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所以测量时特征点必须测量;采样间距增加时平原地区的DEM的精度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精度降低,但降低的幅度较慢;丘陵地区的DEM的精度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精度相应降低;山岭地区DEM的精度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精度逐渐降低,当达到一定程度后,DEM的精度降低的幅度就比较缓慢。总而言之,同样的采样间隔条件下,随着地形起伏的加剧,DEM的精度会相应降低。参考文献1徐其福.数字高程模型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山西科技,20022李志林.数字高程模型.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 标签:
  • 简介:隐藏文件或者文件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Recycled(回收站)文件夹的属性来隐藏文件,但这类方法的缺点是容易被他人破解.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成的工具软件,比如今天介绍的绿色软件——个人密盘。它个头小巧,只有560KB,并且不用安装,直接复制到硬盘就呆以使用了,非常适合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

  • 标签: 工具软件 文件夹 回收站 “个人密盘”
  • 简介:本文以高校部门网站为例,以开源免费的CMS(内容管理系统)JTBC为基础,介绍了基于开源JTBC的网站设计与开发的流程,对使用JTBC进行网站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网站设计
  • 简介:本文在介绍协同办公系统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对高校管理的意义,结合本校的情况提出系统建设的若干举措。

  • 标签: 高校 协同办公
  • 简介:一堂课成功与否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阐述了目前高校教学效果与多媒体课件使用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有效提高多媒体课件使用效率。

  • 标签: 多媒体课件 优势 问题 数据库建立
  • 简介:高校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管理及维护是一项复杂和繁琐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计算机机房资源配置,硬件设备维护和管理、软件的管理以及系统的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资源配置 硬件维护和管理 软件维护和管理
  • 简介: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科技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信息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信息化的速度和质量。本文提出针对计算机信息资源整合,提高设备的整体利用水平及制约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的建议。

  • 标签: 高校信息化 问题 对策
  • 简介:高校教师招聘工作中,应聘人员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至专用邮箱的方式投递简历,人事处招聘工作组考虑到投递简历时间集中,且后期对简历进行人工筛选,核对,查找与审核的过程工作量大,容易出现纰漏和应聘人员的信息泄漏的现象。随着报名人数的急剧增多,原有的招聘方式远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高校教师招聘系统基于SSM框架技术搭建开发,实现了在线简历投递,资格初审,复审,筛选与汇总功能。在应聘人数为教师招聘工作做出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实现了招聘管理过程的公平、高效和科学

  • 标签: 招聘系统 SSM框架 分层设计 开源框架
  • 简介:文章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结合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的现状,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思路。

  • 标签: 计算机专业建设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 简介:后勤部门作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涉及到在校师生的生活方方面面。因此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本文针对高校后勤报修手续繁琐的现状,开发设计了一个网上报修管理系统,经调试,该系统运行稳定,能满足高校后勤报修管理的业务需求,给师生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后勤维修 系统开发 高校管理
  • 简介:摘要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办好高等院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为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工作是高校教学和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计算机实验室 管理 维护 高等院校
  • 简介:高校的教务系统通常只提供了学生课表、教师课表及教室课表,若想查询具体的上课信息时,不得不调用各类教学信息重新进行拼装,工作效率不高。基于Web的高校教学信息系统通过运用Web开发技术设计并建立一个基于B/S架构的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通过网络随时准确快速的查询学校的相关教学信息,为学校教学信息管理及统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 标签: B S架构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高校
  • 简介: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必学的一门公共课程,已经成为非计算机院系的一门基础课,并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教学的几点建议。

  • 标签: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建设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 简介:为了贯彻实施“十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加速基础软件开发人才的培育等相关政策,配合国家863计划对基础软件的创新、开发、教育等机制的推广建设,共创软件联盟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师生和科研人员,就传播开放源码思想及开源软件开发模式,

  • 标签: 软件开发模式 软件工程 开放源码 Internet 开发平台 高校
  • 简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各大高校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评教系统作为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动态监控教学情况、实现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本文针对高等院校教师评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高校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 标签: 评教系统 教学质量 高校 动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