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以不同组合比例的CO2、O2、N2的调包装,结合冰温(-1.5±1℃)贮藏的牛肉保鲜技术。以空气包装为对照,以牛肉的色差值、菌落总数、失水率、挥发性盐基氮、PH值为衡量指标,综合评价冰温调保鲜牛肉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调包装组分为10%O2,70%CO2和20%N2,在此条件下可以保鲜达28天;保鲜牛肉的PH值为6.09,挥发性盐基氮值为14.634mg/100g,菌落总数为3.7×10^4efu/g,色泽紫红,无异味。

  • 标签: 牛肉 气调包装 冰温保鲜
  • 简介:对杨梅果实采用真空预冷、差压预冷2种快速预冷方式,研究其贮藏期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快速预冷能减少贮藏期果肉硬度的下降速度以及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VC的损失,显著延缓贮藏期品质的劣变。快速预冷可有效抑制呼吸强度,并能够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从而减少细胞膜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延缓细胞膜通透率的增大。杨梅经快速预冷处理,贮藏21d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口感、甜度、香气等品质,说明将快速预冷方法用于杨梅的后保鲜,应用前景非常好。

  • 标签: 杨梅 快速预冷 采后生理 品质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酵母菌株的生物制剂对果蔬后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如用其替代杀菌剂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产品的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保证食品安全.本文介绍了酵母对病原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机制,并对影响拮抗剂使用效果的一些重要因素,以及对如何提高拮抗效果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该领域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 标签: 酵母生物制剂 果蔬 采后病害 形成 病原微生物 拮抗作用机制
  • 简介: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的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过多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结构、性质、食物来源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反式脂肪酸的检测。

  • 标签: 食品 反式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通过感官评定、微生物和理化分析,评价不N气体(空气、真空)包装以及不同气体比例的调包装(30%CO2/70%N2、60%CO2/40%N2、75%CO2/25%N2)对养殖大黄鱼冷藏(4℃±1℃)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调包装能明显延缓养殖大黄鱼的腐败变质,延长货架期,并保持良好的品质,尤以贮藏初期的保鲜效果较好;在冷藏(4℃±1℃)条件下养殖大黄鱼调包装最适气体配比为75%CO2/25%N2,其货架期可达15d,比空气包装延长了8d。

  • 标签: 气调包装 大黄鱼 货架期
  • 简介: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水杨酸(SA)提取、测定方法是了解SA对后果实成熟衰老生理影响和调控机理的基础。本文采用乙醚一步萃取法提取猕猴桃果实组织中内源S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本方法回收率为(96.4±3.0)%,显著高于其它已报道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9ng/g·FW。SA的荧光峰面积与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r=0.9991^**),该方法简便易行,样品提取时间比以往报道的方法节省一半,因此可用于成熟果实组织中的内源SA萃取和测定。

  • 标签: 采后 猕猴桃 桃果实 衰老生理 果实成熟 水杨酸
  • 简介:为从小分子角度了解蝎子发挥营养及药用功效的物质基础,采用甲基叔丁基醚-甲醇-水体系提取样品,分别通过提取溶剂体系的上层有机相富集全蝎中的疏水化合物,下层水相提取极性小分子。提取物经相色谱-质谱分析,在非极性组分中检测到30种脂肪酸,7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在其极性组分中检测到氨基酸类、有机酸类及糖类等化合物,以氨基酸类化合物为主,占总极性化合物50%以上。这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营养价值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可能是全蝎发挥药效及食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文献报道全蝎中脂肪酸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同,检测到的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cis-9,cis-12-亚油酸,其次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在全蝎中发现的游离氨基酸共有13种蛋白质氨基酸和3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除外)和6种药效氨基酸。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全蝎的药用及食用价值提供了物质基础。

  • 标签: 蝎子 脂肪酸 氨基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样品处理
  • 简介:从青岛海藻化工厂海带浸泡液中分离得到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XCH-1)。在有氧条件下。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并且粘度很大。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该菌胞外多糖理化性质的研究报道。实验用KlebsiellaoxytocaXCH-1胞外多糖为化学均一物质。用相色谱分析法分析KlebsiellaoxytocaXCH-1胞外多糖单糖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由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鼠李糖组成。

  • 标签: KLEBSIELLA oxytoca XCH-1 胞外多糖 气相色谱
  • 简介:用GC-MS分析方法对蜂胶中醇溶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经提取、除蜡、浓缩,采用HP-5石英细管柱进行分离,共鉴定出86个化合物,其中有9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到39.73%,还有大量的有机酸、萜烯类化合物,对于评价蜂胶类产品的保健功能和质量标准制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蜂胶 GC-MS 分析
  • 简介:建立海产品中34种多氯联苯和76种农药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用乙腈为萃取溶剂,均质法均质提取样品,盐析法除水,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收集26-50min流出液,在线浓缩。用相色谱柱(DB-1701)分离后,在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质谱检测。在1.0-5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方法检出限(LOD)0.05-108.43μg/kg。空白样品添加回收率51.6%-120.5%,相对标准偏差范围0.84%-24.5%,回收率60%-110%,目标化合物为106种。该方法通用性强,选择性好,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动物源性海产品中多残留的日常检测。

  • 标签: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串联质谱 海产品 多氯联苯 农药
  • 简介:简述了小麦搭配的目的及原则,进行合理的小麦搭配加工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介绍了小麦搭配的方法,搭配时应考虑的品质指标,以及利用搭配技术生产专用小麦粉时需考虑的因素。

  • 标签: 制粉 小麦 搭配 技术
  • 简介:微胶囊造粒技术也称微胶囊技术,应用在食品工业上,能解决食品工业的部分难题,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的农产品初加工向高级产业转变.它与超微粉碎技术、生物技术、膜技术和热压反应技术等相结合,为食品工业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 标签: 食品工业 应用 概念 微胶囊造粒技术
  • 简介:近几年国内饮料产品市场发展迅速,饮料的生产与消费量在不断上升,如果汁、茶、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各种功能饮料等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因为PET瓶具有高强度、强韧性、透明、质轻、高阻隔等优点,并且完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所以上述饮料的包装基本都是采用PET包装。因此研究PET制瓶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PET化学名为:

  • 标签: PET瓶 热塑性材料 瓶胚注塑 瓶子吹制
  • 简介:介绍了微乳体系的类型、组成及特点,阐述了微乳作为研究热点在食品化学、日用化工、中药制剂以及其它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预测了微乳的前景。

  • 标签: 微乳 应用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