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再生纸制浆过程中对大气、水质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比起一般纸张大大降低。造纸行业废水量大、分布广,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生产1吨纸浆需要100吨(木浆)至400吨(草浆)的水,这些污水大部分要排出。

  • 标签: 行业废水 环境影响 污染比 制浆过程 黑液 水生生物
  • 简介:对获采用自催化乙醇法制装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木素的脱除分两十阶段:大量脱除阶段和残余脱除阶段;(2)木素脱除与碳水化台物的脱除和黑液的pH值关系很大;(3)成浆中保留了原料中的大部分灰分,而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古量则很低;(4)蒸煮至纤维分离点时浆中仍古有较高量的木素,应继续保温。

  • 标签: 制浆 木素 纤维分离 蒸煮 乙醇法 反应历程
  • 简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麦草自催化乙醇制浆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蒸煮温度195℃、液比1∶8、保温70min(升温120-130min)、乙醇和水的比例为55∶45。蒸煮脱木素历程分析表明麦草乙醇蒸煮可分为两个阶段:大量脱木素阶段和残余木素脱除阶段。

  • 标签: 乙醇制浆 麦草 残余木素 蒸煮温度 脱木素 反应历程
  • 简介:为了提高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探讨了高压条件下,以Pd/C为催化剂,氢气对碱木质素的加氢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的负载量3%、用量10%,温度100%,时间4h,氢气压力3MPa的条件下,反应后碱木质素的总羟基、醇羟基和酚羟基含量分别为15.69%、11.45%、4.24%,较反应前分别提高了158.1%、310.4%、28.9%。^1H-NMR分析显示,代表羰基和羧基的质子吸收减少,而代表酚羟基和醇羟基的质子吸收增加。GPC分析表明,碱木质素结构单元间的缩合减少,质均分子质量和数均分子质量在反应后都有所下降,碱木质素的多分散性增大。元素分析显示,C和H的含量在反应后都有所增加,而O含量降低,表明碱木质素发生了还原反应

  • 标签: PD/C催化剂 碱木质素 加氢反应 改性
  • 简介:采用含漆酶/介体体系(LMS)漂段的TCF漂序,在H2O2用量为2%的情况下,将蔗渣硫酸盐浆漂到80.7%ISO的白度.利用电子自旋共振谱(ESR)研究了蔗渣硫酸盐浆在漆酶/介体体系中产生自由基的情况,并与蔗渣硫酸盐浆在漆酶中产生自由基的情况以及仅有漆酶和介体而没有纸浆时产生自由基的情况对比,从而了解漆酶/介体体系漂白纸浆的自由基反应机理.

  • 标签: 漆酶/介体体系 漂白 纸浆 自由基 反应机理
  • 简介:对6种分属于散生、丛生和混生竹材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个竹种的维管束密度介于1.9-3.3个/μm2,维管束径弦向长度分别为375-617μm、412-545μm,径弦向长度比0.9-1.2。6个竹种的纤维组织比量、薄壁组织比量和输导组织比量分别介于10%-40%、51%-83%和6%-14%。6个竹种的纤维、薄壁组织细胞和导管的双壁厚、腔径和壁腔比在竹青、竹中和竹黄中的变化趋势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除薄壁组织细胞的腔径在竹种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之外,纤维和导管的双壁厚、腔径和壁腔比以及薄壁组织细胞的双壁厚和壁腔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竹材 解剖特性 维管束 细胞壁厚
  • 简介:对造纸填料PCC、GCC、硫酸钡、TiO2、滑石粉的密度、折射率、比表面积、粒径与分布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将它们用于抄造较低定量的纸中,比较了填料在纸中的留着情况、纸张的光学性能和印刷透印值。

  • 标签: 填料 光学性能 留着 透印值
  • 简介:<正>中国网2011-12-19报道:日前,生活用纸行业第一品牌心相印联手国内最大的母婴类专业网络媒体育儿网,为旗下全新升级的婴儿湿巾打造了一场主题为"懂得比较,更懂爱"的推广活动。不仅在短时间内就迎来了上万人参与的火热盛况,产品外观评测

  • 标签: 心相印 生活用纸 产品外观 专业网络 免费派发 专业科学
  • 简介:采用碱回收绿液对杨木木片进行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后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反应历程及NaOH的消耗过程.研究表明,采用绿液预处理后,杨木木片得率为73.1%,木素脱除率为32.54%.预处理后的蒸煮过程中,在初始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14.52%;在大量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42.62%;残余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仅为3.41%.这3个阶段的木素脱除率比传统硫酸盐法分别降低了3.55、19.38和9.11个百分点.NaOH几乎全部消耗在蒸煮初期和大量脱木素段,这2个阶段NaOH分别消耗了57.71%和42.29%;Na2S质量浓度在蒸煮初期逐渐减小,蒸煮的中后期又逐渐增大.绿液预处理硫酸盐法蒸煮不仅能提高脱木素选择性,还能提高蒸煮后浆料得率(达到50.8%),比传统硫酸盐法浆料得率(47.9%)提高2.9个百分点.

  • 标签: 绿液 预处理 硫酸盐法制浆 脱木素历程 碱液浓度
  • 简介:介绍了ClO2脱木素和漂白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及其中间产物(包括亚氯酸盐、氯酸盐、次氯酸、一氧化氯自由基等),并对中间产物的生成、转化及其对ClO2漂白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归纳,结合ClO2漂白工艺及ECF漂白流程优化方面的进展,揭示了反应机理对工艺优化的指导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ClO2漂白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二氧化氯 脱木素化学 漂白 中间反应
  • 简介:阳离子型接枝淀粉絮凝剂是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稳定、经济适用的絮凝剂,但其制备工艺较为复杂,同时,用于接枝的阳离子型乙烯基单体种类较少.为此,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淀粉基接枝双氰胺甲醛缩聚物絮凝剂,并通过红外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特征基团.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絮凝剂(用量为7.5%)处理2g/L的尤丽素红E-B染料模拟废水,脱色率达到98.3%;在相同用量下,该絮凝剂可使制浆中段废水的COD从200mg/L降至34mg/L,COD去除率达到83.0%.

  • 标签: 双氰胺甲醛缩聚物 淀粉 絮凝剂 接枝共聚
  • 简介:对蔗渣、芦苇、竹子3种典型的非木材原料进行蒸煮、漂白以及TEMPO氧化,以制备纳米纤维素和纳米纤维素膜。比较了由3种原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材料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比较发现,由竹子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竹子纳米纤维素的热稳定性最好,芦苇纳米纤维素次之,蔗渣纳米纤维素最低;竹子纳米纤维素膜的透明性最高,蔗渣纳米纤维素膜次之,芦苇纳米纤维素膜最低;竹子纳米纤维素膜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92.8MPa和5945MPa,芦苇纳米纤维素膜次之,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72.7MPa和4780MPa,蔗渣纳米纤维素膜最低,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68.4MPa和3572MPa。

  • 标签: 非木材 纳米纤维素 TEMPO氧化
  • 简介:应用拉曼光谱研究了硫酸盐制浆过程的脱木素反应动力学。鉴于木素在拉曼光谱中的分子特征峰出现在-1600cm^-1和-1657cm^-1位置,而这两个峰的高度可代表浆中木素的残余量。据此,脱木素动力学的参数。比如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活化能Ea可以被得出。对一个等温连续硫酸盐制浆过程的研究发现,常规分析脱木素反应只有一段,但用分子理论研究则分成两段,第一段的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活化能Ea都大于第二段。数据还显示,木素的苯环结构(-1600cm^-1)解聚或碎裂的速率在两个脱木素阶段都较快,而木素支链结构上的碎裂(-1657cm^-1)在第一阶段似乎与苯环结构碎裂相等,但在第二阶段明显减慢了约55%。这说明脱木素反应的主要特征是木素苯环结构的解聚或碎裂。由于化学方法得出的脱木素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都在拉曼光谱得出的动力学参数范围内,这说明了两种方法的吻合,同时也证明了拉曼光谱方法即可以包含常规方法的数据又可以揭示脱木素反应的分子信息。

  • 标签: 脱木素反应 分子动力学 估算 拉曼光谱 造纸 纸浆
  • 简介:利用碱浸溃和氧气蒸煮对稻草进行的中浓与高浓制浆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中浓法制浆要优于高浓法制浆。所得纸浆的裂断长和耐破指数分别为7.5~9.9km和4.5~6.0kPs·m^2/g,比同样条件下的高浓法纸浆妥高1~3km和1~2kPs·m^2/g,撕裂指散二者相当(4.0~6.0mN·m^2/g)。中浓法纸浆的白度虽然不如高浓法纸浆,但适当延长氧化反应的时间同样能获得与高浓法纸浆相当的白度。中浓法制浆过程对纤维素的氧化降解保护作用是明显的。氧碱反应的初期,氧脱木素效率虽然不如高浓法制浆,但后期的反应比高浓法制浆能脱出更多的木素。

  • 标签: 纸浆 碱法制浆 白度 裂断长 氧脱木素 制浆方法
  • 简介:讨论了造纸大麻芯秆(PHW)和纺织大麻芯秆(SHW)的碱-H2O2机械法制浆(APMP)特性.实验的结果表明,与PHW相比SHW的热水抽出物及1%NaOH抽出物明显较低,而苯醇抽出物明显较高,半纤维素及灰分含量略低,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则大体相当.经过相同的APMP制浆过程,二者各种成分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但变化的幅度不同.与PHW的APMP相比,SHW的APMP木素含量较高,而综纤维素含量较低,成纸的抗张强度、耐破强度和撕裂强度均较低.

  • 标签: 机械法制浆特性 造纸大麻芯秆 纺织大麻芯秆 非木才纤维 大麻芯秆 AP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