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主要研究了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的合成工艺条件,探讨了反应温度、盐酸质量分数、溶液pH值、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盐酸盐摩尔比对阳离子醚化剂合成的影响,并采用真空恒沸汽提(载气提取)的方法对产物进行提纯.利用该阳离子醚化剂在温度60~70℃,反应4h时,再用乙醇溶液浸泡、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制得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取代应为0.5).将其应用在造纸过程中,可取得较好的助留效果.

  • 标签: 阳离子醚化剂 应用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合成工艺 造纸 助留剂
  • 简介:以小茴香秸秆为原料,利用机械法磨浆,特种抄片机抄造制得小茴香秸秆薄片,经浸渍、碎片和切丝等处理后用以部分取代卷烟中的烟丝制作卷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制得的小茴香秸秆薄片可以部分取代烟草薄片用于卷烟制品。

  • 标签: 造纸法 小茴香秸秆 烟草薄片 工艺流程
  • 简介:从苹果到生活用纸。Cartamela项目由位于皮奥恩比诺德塞(意大利帕多瓦市)的Roto-Cart公司开发,创意来源于希望帮助解决来自于苹果加工过程所产生废渣引起的棘手环境问题。这些产品残留物对环境有极大的影响。并且需要专门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通过适当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发现,这些废料中富含重要的原材料。

  • 标签: 生活用纸 苹果 成分 环境问题 加工过程 意大利
  • 简介:为了赋予竹纤维抗菌性,以天然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为抗菌整理剂,利用K2S2O8与Na2S2O3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竹纤维素与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具有抗菌性的纤维素材料。以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作为衡量标准,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样品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和抗菌性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竹纤维素与壳聚糖接枝共聚后,纤维表面形态明显改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7.00%和99.91%,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 标签: 竹浆粕 壳聚糖 抗菌性 接枝共聚
  • 简介:综述了酸催化法、生物酶催化法、超临界甲醇法和加氢法等多种塔尔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塔尔油作为新型的生物柴油制备原料,既可实现塔尔油的高效利用,又能有效地降低生物柴油成本,具有实际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塔尔油 生物柴油 酸催化 生物酶催化 超临界甲醇
  • 简介: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天然植物资源棉短绒纤维为原料,经醚化制得羧甲基纤维素(CMC),然后与丙烯酸(AA)及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最后经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交联制备得到高吸收性树脂(SAP)。制备的高吸收性树脂吸收去离子水的能力超过2500倍,吸收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高达310倍左右,高吸水性树脂经充分吸收润涨后呈透明胶状。

  • 标签: 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收性 纤维制备 棉短绒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天然植物资源
  • 简介:通过添加松厚剂制备轻型纸,并采用Page理论,从单纤维强度与纤维间结合力方面对轻型纸强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添加松厚剂对轻型纸零距抗张强度的影响很小,但会显著降低纤维间结合力,表明轻型纸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纤维间结合力的减弱引起的;轻型纸光散射系数随纸张强度的降低而提高,这与Page理论的分析相一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轻型纸断面发现,添加松厚剂可使纸张厚度明显增大。

  • 标签: 轻型纸 抗张强度 Page理论 纤维间结合力
  • 简介:采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对壳聚糖进行接枝改性,探讨了影响其接枝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C-DMDAAC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C-DMDAAC对手抄纸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与DMDAAC接枝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壳聚糖与DMDAAC物质的量比1:1、pH值6、温度90℃、时间3h、引发剂浓度0.5mmol/L;与壳聚糖相比,C-DMDAAC的分子质量增大,pH值稳定性增大,溶解性提高。红外光谱图进一步表征了C-DMDAAC的生成。C-DMDAAC对纸张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 标签: 壳聚糖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纸页增强
  • 简介:在氧脱木素之前用过氧酸处理,可改善氧脱木素的选择性和效率。采用双滴定法,可以测定过氧酸溶液的活性氧含量。

  • 标签: 氧脱木素 过氧酶 活性氧
  • 简介:以14种杨木的16个指标为例,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分组主成分法对杨木制浆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组主成分法得到的各分组指标含义明确,对应的权重因子分配合理,较好地消除了原始指标间相关性的影响,为充分利用材性信息对纸浆材制浆适应性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提供可能。

  • 标签: 纸浆材 相关性 因子分析 分组主成分 综合评价
  • 简介:芳纶纤维和云母均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将这2种材料复合制备绝缘纸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单一云母纸绝缘材料的机械强度、柔软性能、可加工性能等;同时,又可提高单一芳纶纤维绝缘纸的耐温性能、耐电晕性能、使用稳定性.研究了芳纶纤维与云母复合制备绝缘纸的预先抄造·热压成型工艺,探讨了芳纶短切纤维与芳纶浆粕质量比和芳纶短切纤维长度、热压成型工艺对热压复合绝缘纸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复合绝缘纸的拉伸强度和介电强度较高,较单一云母纸分别提高了10倍和33.3%;TG-SDC图谱和体积电阻率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绝缘纸具有优良的耐温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

  • 标签: 芳纶纤维 云母 热压成型 绝缘纸 复合材料 拉伸强度
  • 简介:研究了以白云石矿粉为原料制备造纸填料的湿法研磨工艺,通过在砂磨机转速为3000r/min下对研磨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影响研磨效果的因素依次为研磨介质与白云石质量比、研磨时间、分散剂用量.最佳研磨条件为:矿浆浓度60%,研磨介质与白云石质量比6∶1,研磨时间45min,分散剂用量0.5%;研磨后的白云石粒径分布均匀,粒径小于2μm的微粒可以达到66.2%,满足了造纸填料的要求.

  • 标签: 白云石 湿法研磨 造纸填料
  • 简介:将微晶纤维素溶解于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溶剂体系,并与聚乙烯醇(PVA)NMMO溶液混合,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纤维素-PVA复合凝胶,探究不同凝固浴对复合凝胶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复合凝胶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等性能,讨论基于NMMO溶剂体系纤维素与PVA复合的成胶机理。结果表明,与分别以水及无水乙醇为凝固浴制得的复合凝胶相比,以20%NMMO/1%硼砂为凝固浴制得的复合凝胶无裂纹,且具有良好的韧性,机械性能最佳;经NMMO溶解后制得的纤维素凝胶由纤维素Ι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而经1%硼砂交联后制得的纤维素-PVA复合凝胶在2θ=13.18°和19.46°处出现新的结晶峰,其为PVA的衍射峰,说明纤维素与PVA交联复合;热重分析显示,与纤维素凝胶相比,纤维素-PVA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热降解初始温度从270℃升高至280℃左右;利用SEM可观察到经硼砂交联后的纤维素-PVA复合凝胶的孔隙约500nm,相对于纤维素凝胶,其孔隙结构更均匀紧凑。

  • 标签: 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 纤维素 聚乙烯醇(PVA) 凝胶材料
  • 简介:分别测定并比较了4种杨木在1.3m、3.3m、5.3m和7.3m树高处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以及制浆造纸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杨木的灰分、热水抽提物含量和1%NaOH抽提物含量在1.3m和7.3m树高处较高,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从1.3m到7.3m处,Klason木素和酸溶木素含量逐渐增加。综纤维素含量在1.3m和5.3m树高处较高。聚戊糖含量从树高1.3m到7.3m处逐渐减小。欧美杨107总木素含量轴向均值最大,为26.98%;中林2001杨最小,为25.56%。中林46杨综纤维素含量轴向均值最大,为81.82%。4种杨木的纤维长度在1.3m和5.3m树高处较长。纤维长宽比在5.3m树高处最大、7.3m处最小。纤维壁腔比在5.3m树高处最小、7.3m处最大。欧美杨107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轴向均值最大,壁腔比最小;69杨纤维长度最短;中林2001杨的壁腔比最大。对4种杨木进行KP-AQ法制浆,成浆卡伯值在1.3m和5.3m树高处较低,7.3m处最高。纸浆得率和黏度在1.3m和5.3m树高处较大。成纸强度性能指标在1.3m和5.3m树高处较大。4种杨木制浆造纸性能的优劣排序依次为欧美杨107、中林46杨、69杨和中林2001杨。

  • 标签: 杨木 化学组成 纤维性能 轴向变化
  • 简介:以瓜尔胶和纳米微晶纤维素为原料,使用戊二醛交联和流延法制备了全生物质基复合薄膜;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分别对薄膜表面基团、结晶结构、透光度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拉伸强度和溶胀性能的研究,评估了戊二醛用量对薄膜机械性能和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瓜尔胶薄膜经戊二醛交联后,表面变得平整;随着戊二醛用量的增加,薄膜的透光率提高,当戊二醛用量为0.8%时,薄膜透光度可达到未交联薄膜的143%,拉伸强度是未交联薄膜的4.6倍。采用戊二醛进行交联后制得的薄膜在绿色包装中具有应用潜力。

  • 标签: 纳米微晶纤维素 瓜尔胶 高透光性
  • 简介:以芬顿试剂为引发剂,木薯淀粉为主链,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松香、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在木薯淀粉分子上接枝苯丙共聚单体,合成出一种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粒径分析仪、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镜对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淀粉用量10%、m(单体总量)∶m(淀粉)=2∶1、H2O2用量5.0%、m(St)∶m(BA)=3∶1、松香用量0.8%、DM用量1.2%、NMA用量0.2%条件下,合成了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当其用量为淀粉施胶液的0.4%时,施胶度为46s,纸张环压指数为5.47N·m/g.

  • 标签: 淀粉 无皂乳液聚合 松香 表面施胶剂
  • 简介: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磁性Fe3O4粒子,通过乳化作用把该粒子与海藻酸钠结合制得了磁性海藻酸钠微粒,将该磁性微粒进行表面修饰生成酰氯基团,并通过化学共价法固定漆酶。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固定化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了固定化漆酶;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与底物ABTS亲和力降低,最适pH值、最适温度相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和贮藏稳定性,对染料刚果红的降解率也较高。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的海藻酸钠磁性微粒是一种良好的固定化漆酶载体。

  • 标签: 海藻酸钠 磁性微粒 酰氯基团 固定化 漆酶
  • 简介:以Fe3O4纳米颗粒与纤维素碱脲溶液的混合液为原料,利用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备了再生纤维素磁性微球(M-RCMS).探讨了Fe3O4负载量对M-RCMS物理结构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透射电镜(TEM)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Fe3O4负载量的增加,高压静电喷雾过程中M-RCMS的成球性、均一性、保水能力和孔隙结构变差,比表面积增大,但Fe3O4晶体结构和粒径未发生变化,M-RCMS热稳定性良好并具备超顺磁性.

  • 标签: 碱脲体系 高压静电喷雾 再生纤维素磁性微球 超顺磁性
  • 简介:光叶楮杆芯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研究表明:它具有阔叶木的一些特点,同时又具有非木材纤维原料的一些特征.与三倍体毛白杨等一般的造纸用阔叶材和麦草相比,光叶楮杆芯抽出物及戊聚糖含量较高,细小组分含量也较高.光叶楮木质部为散孔材,纤维长宽比小,粗度大;杆芯由导管(单孔、两孔和三孔组成)、木纤维、木射线薄壁细胞(两列或三列排列)和髓芯薄壁细胞组成.

  • 标签: 光叶楮 化学组分 组织结构 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