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上海民休闲活动方式多元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资源匮乏、城市紧约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上海民休闲活动的人群特征、行为特征及时段特征的分析判断,构建了一套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目标体系,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特征视角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资源分配及布局原则,并结合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上海的城市级公共开放空间、片区级公共开放空间、街道社区级公共开放空间的布局模式提供一种探索。

  • 标签: 休闲活动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控制指标体系 人群特征 行为特征 时段特征
  • 简介: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中心城通勤区。其余7个郊区新城居民至中心城通勤的比例均低于5%。郊区新城中居民主体仍是在新城内部通勤、或者新城以外的本区域内通勤。要优化上海域居民职住空间关系,需要在中心城内合理布局就业次中心和安排居住人口,郊区新城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主要目标。

  • 标签: 职住空间关系 通勤 中心城 郊区新城 手机数据 上海
  • 简介:历史滨水工业区是城市的缩影,对其进行保护更新,使其适应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并延续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以上海杨浦滨江(南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为例,探寻在尊重城市原有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城市滨水工业区的开发策略。

  • 标签: 城市更新 历史文脉 传承与保护
  • 简介:上海中心”位于中国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建筑总高度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41万平方米,地下16.8万平方米。“上海中心”是目前已建成项目中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

  • 标签: 上海浦东 外滩 垂直 建筑面积 金融贸易区 陆家嘴
  • 简介:许多特大城市发展存量开发重要制度的变迁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结果。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考虑其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平衡,工业用地的更新导向即是综合平衡长期的税收收益与短期的土地收益的结果。而且政策对工业用地更新的空间形态也产生影响,通过对空间指标、自持比例、使用年限、土地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调整,工业园区的形态变迁先后经历了三代历程,从卖地到卖楼再到卖园。以上海为例,解说上海工业用地更新的制度变迁,同时结合不同时期上海的工业园区建设,探讨制度变迁对园区空间形态的影响。

  • 标签: 工业用地更新 制度变迁 形态变迁 上海
  • 简介:“谷雨”润春更添生机。上海近日出台实施促进沪郊农民就业的一揽子政策.旨在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预计这一揽子政策将惠及上海近90万农村户籍劳动力,例如,农村户籍人员失业后.可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一样享受同等的失业保险待遇:“就业困难人员”的离土农民被安置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之后,可按月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扶持。

  • 标签: 城乡一体化发展 上海市 待遇 农民就业 失业保险 失业人员
  • 简介:从全球城市发展要求来看,上海滨海地带目前存在着近海水域污染严重、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海岸带开发建设综合效益低、滨海区域产业发展与江浙联系不强、海洋产业能级不高等问题,这与上海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滨海地带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自然灾害风险高等原因直接相关。为此,上海滨海地带应规划以临港新城、海湾新城为中心的滨海城镇体系,构建以上海国际航运“后台”高端服务为核心、浙江散货物流、江苏盐化工为辅助的长三角海洋产业新格局,优化以洋山港为核心的大上海港口体系,暂缓启动横沙大港建设计划,建设以轨道交通、湿地碳汇库为核心的保障体系,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 标签: 海洋经济 滨海地带 上海 全球城市
  • 简介:从我国传统地名中获取借鉴,为当前城市规划师进行地名规划提供指引。主要以上海为例,采用深入的案例分析法,归纳出我国传统地名的优秀特质:地名来源上因地多元,注重延续、借用更早的地名,部分地名具有多层次的含义。地名文化上雅俗结合,部分地名上体现了雅俗充分的碰撞与融合,具体分从雅到俗、从俗到雅两种转换方式。地名分布上有机自然,遵从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真实逻辑。同时,与部分新规划地名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出了传统地名特质对当前地名规划的8点启示。

  • 标签: 传统地名 地名规划 城市规划
  • 简介:7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和长江经济带研究会共同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5)”。该指数综合评价了城市的组织能力、对外服务能力和联系强度。指数的测算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前10强城市分别为上海、苏州、武汉、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宁波、无锡、长沙。

  • 标签: 长江经济带 城市发展 协同发展 能力指数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据悉,上海火车站地区将以城市更新和功能修复为路径,建设成为集文化、教育、休闲、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其中,原上海老北站地区将通过铁路上盖空间的具体策略,打造特色城市活力区。

  • 标签: 城市更新 上海站 设计竞赛 铁路 高校 火车站地区
  • 简介:城市设计业已成为吸引人才、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率先引入城市设计,为城市发展与建设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在城市设计管理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中国当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在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和认识,结合上海城市设计工作面临的挑战,聚焦以人为本和品质导向,在规划体系中加强城市设计的空间引领作用,传承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以设计改变生活,将上海打造成为设计之都与魅力之城。

  • 标签: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城市风貌 规划体系
  • 简介: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加快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分析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国际大都市转型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提议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创新导向的城市空间格局,并从明确科技创新的城市功能定位、优化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空间、完善创新人才的宜居环境、打造新型国际社区、创新土地管理政策5个方面提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规划土地策略建议。

  • 标签: 科技创新中心 全球影响力 城市空间格局 规划土地策略
  • 简介: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要求"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国土部、住建部和环保部积极响应,下达了划示"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要求。主要从土地规划的角度分析在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背景下土地空间管制对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控制及作用,同时以上海为例分析上海"两规合一"后土地利用空间管制主要方法及效果,为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

  • 标签: 城市开发边界 三界四区 建设用地总规模 集中建设区 空间管制
  • 简介:生态文明观念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这对于饱受资源环境压力约束、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城市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与发展特征的认识,从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民生改善、城乡统筹等方面分析了特大型城市上海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化转型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与发展机遇,提出了上海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的路径、目标、指标体系框架与重点举措,可为同类型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生态化转型 路径 重点举措 特大型城市 上海
  • 简介:上海在近年的规划管理实践中提出“附加图则”的概念,使设计语言转化成为管理语言,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为控规阶段城市设计的有效实施构建了新的平台。探索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上海老城厢地区功能与空间转型的需求与路径变化,以董家渡地区为例,探讨转变突出商务功能为主的中央商务区(CBD)为内涵更为多元复合的中央活力区(CAZ)引导功能转型、重塑公共空间、引导空间转型的规划路径。最后,通过董家渡地区附加图则的规划实践,总结城市设计附加图则的转译核心和难点。

  • 标签: 城市设计 附加图则 公共空间 上海老城厢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中新旧区域的差距越发明显,城市中的一些具有历史文化遗迹的旧区出现自身活力丧失,逐渐衰败等问题。因而城市复兴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在城市复兴理论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方式被实践,而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复兴策略,也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文化是城市有别于他种文化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根据城市历史发展、地域特点对城市文化进行定位,才能塑造城市个性,增强地区的吸引力。以实际项目案例抛砖引玉,探讨如何以文化引导地区的复兴,塑造地区的特色,延续地区的历史文脉,达到“城市复兴”。

  • 标签: 文化 文化区 文化地标 创意产业 城市旧区 城市复兴
  • 简介:目前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面临资源紧约束的挑战,城市更新必将成为引领城市空间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但上海对于各类更新规划的研究和实践较多集中于个体项目和详细规划层面,如何在总体层面对各类型更新地区进行规划引领,形成适应上海总体发展的更新规划体系与方法,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更新规划体系,并在总体规划层面对于更新规划进行了诸多尝试,重点分析其在总体规划层面的更新理念和策略方法,对接上海目前的发展条件,为新一轮总规编制中的更新规划内容提供理念、方法和技术支撑。

  • 标签: 城市更新 案例借鉴 总体规划
  • 简介:我国传统交通枢纽地区的发展存在城市土地与空间利用不合理、综合交通体系缺失及体系化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多种现代交通方式的汇聚点,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利用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契机,对其周边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上海西站及其周边地块城市设计实践,从用地布局、开发容量调整、城市空间与景观系统营造、交通体系构建及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带动下的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我国同类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中心区 城市设计 上海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