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4.6℃[1]。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自身的光合特性以及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含水量、养分有效性、pH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物量的生产及分配、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2-3]。在过去十几年里,许多生态学者针对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徐满厚等[4]研究发现,增温能增加高寒植被的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

  • 标签: 生长特征 地上生物量 全球平均气温 土壤含水量 土壤特性 养分有效性
  • 简介:全球变暖愈演愈烈,IPCC(2013)报告指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增幅可能超过1.5-2℃[1],许多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2]。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地下碳输入的重要渠道,每年的碳输入可占光合产物的5%-21%[3],因为大多数根系分泌物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它是驱动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有机碳源[4]。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全球平均气温 有机碳源 杉木根 根系分泌物 全球变暖
  • 简介:采用统计学预报进行预报太阳能总辐射量大小,可以转换为发电量预报。具体计算方法有简易方法和日本工业标准(JIS)方法,可以推算出光伏太阳能板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电量和功率。为今后开展气象服务提供了计算依据。

  • 标签: 光伏太阳能 发电量功率
  • 简介:1概况2015年9月28日至10月16日,WMO在瑞士达沃斯世界辐射中心(WRC)举办了第12届国际太阳辐射计比对(IPC—Ⅻ)试验及辐射技术交流与培训,试验由WMO组织,达沃斯气象物理观象台/世界辐射中心(PMOD/WRC)承办,期间还举办了第4届滤光辐射计相互比对(FRCIV)和第2届国际地面辐射强度计比对(IPgC-Ⅱ)试验。

  • 标签: 太阳辐射计 试验总结 国际 技术交流 辐射强度 WMO
  • 简介:1会议背景为了提高卫星在轨太阳总辐照度观测精度,使数据更好地用于地球辐射收支和气候变化长期应用服务,针对未来FY-3系列卫星上的太阳辐射观测,仪器研制方中囝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基于前期国际合作,提出在FY-3(03批)晨昏卫星上搭载太阳总辐照度(TSI)观测国际仪器包。

  • 标签: 国际合作 辐射观测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太阳 卫星 地球辐射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