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回顾了近年来在中国科学大气物理研究开展的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进展。第一个短期气候数值预测是曾庆存等利用一个耦合了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作出的。1997年,一个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ENSO预测系统,包括一个海洋初始化方案被建立起来,同时也开展了基于海温异常的东亚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王会军等提出了一个可以显著改进模式预测准确率的模式结果修正方案。为了考虑土壤湿度的初始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一个利用大气资料如温度、降水等经验地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也被建立起来。还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试验研究了1998年夏季大水发生当中海温异常和大气环流初始异常的作用。

  • 标签: 气候预测 气候模式 初始化
  • 简介: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大气物理研究(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 简介:在对我国各部门科研机构的评价调研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中国科学开展调查。中科院集中了大批国际、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研机构类型也比较齐全,因此他们的经验对中国气象局开展科研机构评价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2005年3月31日,专程走访中科院评价中心。评价中心介绍了中科院近年来开展机构评价的主要经验。

  • 标签: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 评价 调研 中国气象局 中科院
  • 简介:通过对中科院天文学文献源布局的调查评估,认为现有的文献资源布局基本上是合理的。为使现有布局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提出了建立三级文献保障网络作为布局优化的目标,阐明了文献保障体系的文献范围和协调单位。为此必须发挥并加强天文学情报网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联系的职能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共享工作。

  • 标签: 情报 中国科学院 天文学 文献资源 文献管理
  • 简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与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不少新的农业气象问题,因此,中国气象局批准实施了“中国农业气象服务典型案例总结”业务建设项目,旨在系统收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农业气象服务的典型案例,总结农业气象服务的经验和不足,探求可拓展的农业气象服务新领域,

  • 标签: 农业气象服务 中国气象局 典型案例 极端气候事件 农业产业结构 气候变化
  • 简介: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TheInternationalResearchInstituteforClimateandSociety,IRI)原名国际气候预测研究,于1992年开始筹建,早期设在著名的Scripp海洋研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后于1996年迁至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IRI隶属于哥伦比亚地球研究,坐落在景色秀丽的Lamont-Doherty地球观象台。

  • 标签: 海洋研究所 科学与社会 气候预测 国际 哥伦比亚大学 连结
  • 简介:日本每年都受到多种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洪水、滑坡、海啸和海岸侵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遭受了特大地震和台风的侵袭。1951年,日本成立了防灾研究(DPRI),主要从事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灾害缓解的研究。从此,DPRI成为自然灾害学科研究的先导,还与日本的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学科研究。DPRI依托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灾害机理,确定减灾的综合方法,培养自然科学、工程学和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生。DPRI有5个研究部、6个研究中心和1个技术事务部。此外,日本西部还有15个实验室和观测站,负责开展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试验研究和野外调查工作。

  • 标签: 京都大学 研究所 防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自然灾害 科研院所
  • 简介:2003年中国科学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11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士学术活动中心召开的增选新闻发布会上,宣布58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士。我会理事李曙光教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士。喜讯传来,我会向李教授致电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他为地质科学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

  • 标签: 地质科学 中国科学院 院士 学术活动
  • 简介:二九О成立以来,广大科技人员在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大胆攻关,填补国内两项空白、提高三项分析技术;在地质我矿工作中,攻深我盲,研究花岗岩、火山岩成矿规律,同时利用新理论、新方法扩大找矿领域,为华南地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获奖成果 研究所 砂岩型铀矿 分析测试 科技人员 分析技术
  • 简介:中国气象局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07年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报业务技术应用研究”对东北玉米、华北冬小麦和江南双季稻生长模拟模式及参数区域化技术进行了改进,完善了各类作物产量动态预测方法,初步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探讨了该模型与当前业务系统连接过程中实时资料获取渠道及替代解决方案,

  • 标签: 监测预警系统 农业气象灾害 中国气象局 生长模拟模型 业务技术 作物产量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前身为1951年创建的中国科学地质研究,是国内唯一的以研究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集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空间大地测量、工程地震和地震灾害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2000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

  • 标签: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科技服务工作 简介 空间大地测量 科技体制改革
  • 简介: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是浙江省地震局直属事业法人单位,于1994年成立,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浙江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室。负责并承担浙江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宏观调查与震害评估工作,具有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其它业务范围涉及基桩检测、振动测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建(构)筑物抗震性能鉴定等。

  • 标签: 工程地震 浙江省 研究所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球物理勘探 评估工作
  • 简介:1概况2013年9月17日至12月8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黄辉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13)的资助下,赴美国内华达州雷诺的沙漠研究(DRI:DesertResearchInstitute)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访问学习,

  • 标签: 研究所 沙漠 美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雾 中国气象局
  • 简介:我们随中国气象考察团于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考察了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等单位,现将日本气象研究研究工作综述如下。日本的气象研究工作主要由气象厅的气象研究承担。根据气象业务要求和社会需要进行气象、水象、地象等研究及其有关的国际合作研究。气象研究的前身是1942

  • 标签: 气象研究所 日本气象厅 气象业务 中国气象 工作综述 研究工作
  • 简介:在介绍国际碳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潜在的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交易项目类型,探讨中国如何在国际碳市场前景不明朗、自愿碳市场刚刚起步,以及国内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机遇中,克服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面临的单位减排量小、交易成本高、方法学和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缺乏,以及国内交易平台尚不规范的困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 标签: 农业 温室气体 碳减排 市场机制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1949—2006年以来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农业因极端天气受灾成灾特点;气象灾害对农业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农业受气象灾害的成因,经过数据回归方程统计分析指出极端气候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量在加大的趋势,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

  • 标签: 农业经济 气候因素 中国 气象灾害 文献分析 统计资料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是李四光教授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倡导组建的,1971年划归地震局,1986年2月改建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1998年改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研究现已被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预报、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研究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壳应力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地壳动力学 简介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主要科研方向是: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震预测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震源环境 社会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