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新西兰的地震背景以及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机构、动作及相关措施。

  • 标签: 新西兰 地震 防震减灾
  • 简介:新西兰是对世界粮食市场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它地处温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以草场牧业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十分发达。无论在历史上、现在或将来,农业都是其社会经济和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高劳动力成本、“石油农业”的高投入,以及农业部门相对...

  • 标签: 新西兰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农场主 初级农产品 农场工作
  • 简介:经国家气候中心派遣,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同意,本人于2004年9月26日赴新西兰,执行与新西兰在巴西案文科学和方法学问题方面的合作研究计划,为期2个月,已圆满完成合作任务,按时于11月27日回到北京。

  • 标签: 新西兰 合作研究计划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西兰依赖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对欧洲大量的畜牧产品出口,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成立后,新西兰畜牧产品对欧洲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当时新西

  • 标签: 气象服务 商业化 新西兰 气象科技
  • 简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气象法》和2004年国务院412号令赋予气象主管机构防雷减灾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防雷减灾、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2004年11月24日至12月8日,以中国气象局刘英金副局长为团长,山西、江苏、河南、湖北、天津、陕西、厦门等省(市)气象局和办公室、计财司、人事司、法规司、外事司、老干办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中国气象局防雷考察团一行15人赴澳大利亚、

  • 标签: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雷电防御技术 气象服务 ERICO公司 避雷针
  • 简介:介绍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地方测绘管理,特别是对测绘执业人员动态管理的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测绘管理 注册 动态 建议
  • 简介:在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w7.8地震中,北东一北东东向科科仁古断裂水平右旋位移量最大,为10-12m;北北西一近南北向帕帕提断裂垂直位移量最大,达到5—6m。对直接坐落在这2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或变形带之上的建筑物的破坏现场调查表明,尽管房屋出现歪斜,但上部主体部分基本完整,没有出现倒塌或部分倒塌现象,避免了人员伤亡。在无法回避活动断裂及其大震危险性的情况下,隔震系统的广泛采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此次地震触发了数万个滑坡体,最大滑坡体可达数百万立方米。对沃罗村北边2处边坡失稳地带的考察结果表明,针对该地至少从2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和处置:一是在选址上,避开了突出山嘴等高陡坡地带;二是在房屋正对的山坡地带,种植或保护了茂密的树木,这既增加了山体的稳定性,又可以在地震中有效地减缓崩塌的石块对房屋的冲击。对比中国中东部一些大震,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触目惊心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使在人口密度与滑坡规模上存在明显不同,对新西兰凯库拉地震灾害现场的考察结果,还是在如何有效抵御地震灾害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 标签: 凯库拉地震 地震灾害防御 地表破裂带 地震滑坡
  • 简介:报告简述了澳大利亚背景情况。西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有关人员介绍了西澳的矿业法律法规;阐述了矿业项目前期应进行的尽职调查和评估,一般的矿业项目在这方面的工作总是不足的;概述了铁矿,铜、铅、锌等贱金属资源状况及前景。西澳大利亚的矿业勘探公司向我们推介了矿产勘探项目,并与我方企业家进行了风险勘探商务会谈。报告最后比较了两国的矿业政策、资源等情况,谈了些看法、体会。

  • 标签: “走出去”战略 风险勘探 考察 澳大利亚
  • 简介:空中调查(aerialinvestigation)极大地增强了人们观测和描述那些在地面难以开展研究的露头的能力。文中描述了如何通过小型无人机(UAV)采集影像资料来模拟岩石露头和建立详细的数字地形模型(DTMs),后者可用于在真三维(3-D)空间内开展多尺度的数字构造成图(digitalfeaturemapping)。地理编码的(Georeferenced)数字露头是对现场测量的一种补充,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课堂和野外学习体验。小型无人机在不同的高程和方位拍摄的高分辨率照片可用于把地层特征转换为3-D数字表示形式,空间精度可以达到1cm。利用StructurefromMotion(SfM)摄影测量方法把以2-D图像序列形式记录的复杂地形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在3-D模型中。把高分辨率照片充填到所建立的DTMs之中,就可以实现厘米尺度的地层解释。以新西兰中新世东岸盆地(EastCoastBasin)为例,说明了这种露头成像和模拟方法的应用。这里陡峭海岸悬崖上的陆坡沉积露头和大面积浪蚀台地上的陡倾深海盆地沉积露头,为人们提供了研究沉积作用及地层结构(stratigraphicarchitecture)的极佳机会。运用我们的方法.可以对人们无法接近的150m高垂直海岸悬崖上出露的以及沿着2000m长浪蚀台地出露的沉积地层进行描述,并定量刻画其几何形态变化。最终揭示了两个沉积体系的大尺度时空特征,而这种尺度是以往的常规野外观测技术无法企及的.

  • 标签: 小型无人机 盆地沉积 地层结构 模拟方法 测量方法 中新世
  • 简介:中新世威特马塔盆地沉积在北部外来岩体构成的活动基底之上,该活动基底侵位在晚渐新世地层中,并成为新西兰北部会聚板块的一条新边界。威特马塔盆地经历了构造和重力驱动弱变形的复杂相互作用。所形成构造的典型实例出露在奥克兰以北50kin处的阿帕劳阿半岛东部,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弱成岩变形构造——介于软沉积变形与硬沉积变形之间,是一种被忽略的变形构造。石英含量较少的浊积岩层序为一套增厚的沉积序列:D1期滑动同沉积下降;I)2期大型深层滑移及大范围低角度剪切作用,伴随有香肠构造及碎裂地层的产生;D3期逆冲断裂及褶皱反映了以南东向为主的构造迁移;D4期反方向的冲断裂与褶皱;D5期叠加褶皱和左旋剪切作用;D6期大角度断层。变形层序显示出,伴随着沉积物及构造埋深的增加,构造单元的连续或间断向东南方向的迁移。到D3期,松软的沉积物变成了低强度的固结岩。但是,由于压实强度仅约5MPa,所以,直至现今,这套岩层还是弱固结岩,其它沉积盆地中,类似这样的弱固结岩的变形作用肯定也很重要,尤其是那些伴生主动汇聚板块边界和具有未成熟烃源岩的地区。

  • 标签: 沉积变形 构造活动 盆地沉积 叠加褶皱 浊积岩 中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