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经验表明,在美国和加拿大,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点对油气田规模(累积产量加剩余储量)所作的计算通常都偏低(Arrington,1960;Attanasi和Root,1994)。虽然单个油气田规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千差万别,但一组油气田规模的连续计算结果总起来说一般是递增的。

  • 标签: 油气田 剩余储量 规模 增长预测 产量 美国
  • 简介:1991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的AAPG年会上,举行了题为“1990—2000年大油气田”的两场专题讨论会。这是40年来第四次举行每十年一次的专题讨论会,每一次专题讨论会都要对大油气发现进行总结,并出版AAPG专题文集,详细介绍这些油气发现的地质条件:

  • 标签: 大油气田 专题讨论会 AAPG年会 年代 科罗拉多州 地质条件
  • 简介:  1994年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统计[1,2],全世界剩余可采石油资源约1410×108t,中国截至1996年底为50×108t,约占3.5%,自1993年起已是石油纯进口国.从战略考虑要节省资源,利用石油与利用天然气并重,本土采油与进口石油并重,尤其当国际产油配额大战时的特低价石油更应进行战略储备.中国东部油区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4%,经30~40年超常开采,产量年递减2.33%,需要寻找接替的新油区.据研究[3,4],新疆油区地质构造复杂,至今未发现超大型世界级大油气田.据张文昭[5],中国东部油区地质年代多为中生代,埋藏浅,平均单井日产油数吨;新疆准噶尔盆地,油储为晚古生代、中生代及古近-新近系,平均单井日产油20~30t,为东部的5倍;塔里木盆地油储为古生代、中生代及古近-新近系,平均单井日产油百余吨,为东部的近10倍,尽管埋深达3000~7000m,仍然具有极大的开采价值.……

  • 标签: 中的作用 勘探中的 原油发现
  • 简介:美国中陆地区和其它克拉通地区均存在与产油构造伴生的温度异常,可以有效地用作成熟油气区的勘探钥匙,因此热背斜的概念对油气发现十分关键。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积累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热背斜问题的实质。Roberts的温度差模型和Walters的流体流动规则可以解释油气运移和圈集的一种机理。如果Roberts模型确实有效,那么浅层较高的温度、温度梯度或热流就有可能指示深部的油气聚集。

  • 标签: 背斜 油气聚集 盆地 勘探 伴生 克拉通地区
  • 简介:本文通过塔里未盆地英买力地区下第三系油气藏和提尔根西构造吉迪克组油气发现过程的追述与分析,指出了从勘探指导思想,勘探目的层的设计、近平衡钻井技术的应用,固井质量的严格控制,及时的中途测试,过细的完井试油等对及时地发现油气藏,不漏失一个油气层,加快勘探步伐和提高勘探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油气藏 勘探 试油 固井 近平衡钻井
  • 简介:在“挪威初探井评价”项目中,石油公司对于钻成千井的勘探目标都报告了原因。本文将这些原因与钻前预测的圈闭、充注和储层的概率作了对比。除了按年份、地区、成藏层带、圈闭类型、二维和三维地震、油气地质储量以及与最近井距离等分析了发现概率,还将不同因素的钻前概率评估与钻探结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千勘探目标的主要原因是缺失侧向封盖、储层和运移。一般来说,预测的发现概率有点悲观,仅为23%,但如果不包括小型技术发现,也与27%的实际发现率相当接近。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勘探工作者在评估圈闭概率时过于悲观,而在评估充注概率和储层概率时也有较小程度的悲观。各年份、各个地区和各个层带的钻前发现概率评估只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发现率的变化。在成熟探区的已确定成藏层带,发现率最高。在1990年到1997年间,依据三维地震钻探的勘探目标其发现率略高于依据二维地震的钻探。研究结果表明,发现率和与最近井的距离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同时与勘探目标的预测储量也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但是这些在预测发现概率时都没有得到明确表现。

  • 标签: 探井 勘探目标 成藏 储层 圈闭类型 钻前预测
  • 简介:通过微生物微油气苗特征和3-D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勘探工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成藏层带研究思路,并在得克萨斯州蒙塔古县发现了帕克斯普林斯(ParkSprings)(砾岩)油田。开展了5.6km^-2的标准3-D地球物理测量,在工区北部大约2200m深处发现了埃伦博格远景构造。1995年12月。利用微生物石油勘探技术(MOST)对该地区的微油气苗进行了普查。在埃伦博格构造区发现了正的但规模较小的微油气苗异常特征。在位于其南面1.6km远处的构造地堑的上方发现了更强且更大的微生物异常。1996年2月,在研究区又采集了更多的MOST样品。新的测量结果证实了与地震远景构造有关的小规模烃类异常,同时也证实了与1.6km以南的构造地堑有关的大规模烃类异常。对得克萨斯北部类似的地质远景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个地堑可能合有阿托坎(Atokan)统砾岩(沃思堡盆地的一个风险勘探目标),但主要的勘探目标仍然是埃伦博格构造以及与其有关的小规模微油气苗异常区。1996年3月,在构造顶部对这个由地震圈定的远景构造进行了钻探。Silver1井揭穿了埃伦博格群中1.8m厚的Salona组致密砂岩。完井后只获得了边际石油产量,3年内生产了约340桶石油。研究人员加强了寻找可能的砾岩油藏的研究。1996年10月,J.G.Stone石油公司在地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钻探了SutherlandUnit]井,该井钻遇了2套独立的砾岩层,每套砾岩层的产层厚度都在3m。下部砾岩层的初始日产量是气50万立方英尺、油5桶。第二口井发现了3套舍油气砾岩层,其中包括底部厚6.7m的产层,天然气初始日产量接近100万立方英尺。在地堑内及附近的砾岩层中共钻了14口生产井。另外,该地堑中还有4口干井,但均位于微生物微油气苗异常区以外。1997年10月,为了研究这个新油气发现区内微油�

  • 标签: 地震测量 砾岩油藏 油气苗 微生物 3-D 油田
  • 简介: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向——翟光明,何文渊/石油学报,2004,25(1)对国内外古隆起区成功的勘探实践及塔中古隆起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基本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必要条件。塔中隆起形成早,后期持续稳定发展,下古生界巨型构造发育。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具有多套生储盖及其组合,石炭系下部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等方面最重大的事件。构造演化的特殊性和丰富多彩的油藏类型造就了塔中地区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区域分布广泛的复合油藏体系。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要整体考虑,施工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措施,发现大油田目标定可实现。陆缘和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金之钧,汤

  • 标签: 油气勘探技术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含油气性
  • 简介:利比里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岸几内亚湾西端,北接几同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邻大西洋。总面积111,37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320平方公里。拥有200海里无国际争端海域,大陆架水深200米,海岸线长537公里。沿海平原和中部丘陵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5℃。

  • 标签: 利比里亚 油气勘探 政治 经济 外交关系 油气地质特征
  • 简介:目前,主要含油气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都处于枯竭及产量持续下降阶段。国家油气开采水平的稳定化则以大量已发表的专业文献来论述。其中首批勘探目标根据作者们的观点是能够补充正在下降的油气产量,甚至能使油气产量大大地增长,这就是在东西伯利亚、在远东地区北极及远东的陆棚区发现油气田。

  • 标签: 油气储量 大油气田 前景 油气产量 东西伯利亚 含油气区
  • 简介:从远古时期人类开始涉足海洋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代。回顾人类发现海洋的历史,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一、远古人类海洋概念的朦胧期人类早在石器时代就已开始涉足海洋。古人类利用锋利的石器、骨制的鱼钩、独木舟和牛皮筏等航海工具在海边采集鱼、贝类作为食物。以后,又学会了从海水中取盐的方法。在这个时期,人类对海洋的概念是非常朦胧的。随着海上交通工具的发展,一些航海业发展较快的文明古国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在海洋分布上也

  • 标签: 发现史 海洋测绘 航海探险 直布罗陀海峡 澳大利亚 塔希提岛
  • 简介:在任一含油气盆地油(气)田的大小分布近似于截断的Pareto分布。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估计(气)田数目和总资源量的明确表达方法,对油(气)田大小预设了一些限制条件;表述了模拟数学模型在评价含油气盆地的资源构成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勘探筛选模式这一油气勘探策略的正规表达方式。在一给定盆地中进行油气田筛选的明确表达式可从该盆地中油气田的发现史得到。提出的观点可用于预测盆地在今后的勘探中可能发现的油(气)田的大小顺序。

  • 标签: 含油气盆地 油气田 分布 动态特征 沉积岩 火山岩
  • 简介:本专著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阐述了油气民评价过程的内在规律。到目前为止,我们是从局外人的角度考察该过程的。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论述对该过程的主动干预--过程控制。我们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过程的参与者。

  • 标签: 油气勘探 控制策略 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
  • 简介:油气井测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主办,华北石油管理局油气井测试公司承办的一份专门报导国内、外电缆地层测试、钻柱地层测试、试油、试井、油田动态监测、试井解释、油藏评价及测试资料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专业性技术刊物。季刊,每季末出版,每期80页,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单

  • 标签: 油气井测试 征订启事 钻柱地层测试 专业性技术 试井解释 油藏评价
  • 简介:密度反演不受常规预测技术许多缺陷的限制,估算的远景构造规模与实际的油气聚集规模非常接近。密度数据很少有错误的含烃指示,预测时间不会浪费在评估错误的情况上,因此其预测更容易、更快捷、更可信。

  • 标签: 密度体 密度差异反演 烃类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