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居民消费需求巨大,种植面积广泛。不同的种植水平技术,不同的土壤质量,影响玉米整体的品质和食用口感。如何有效的提高玉米的种植质量,如何保护玉米种植地的营养含量,如何防止玉米营养的流失,如何确保玉米种植地可持续种植,如何加强玉米种植技术等都是需要注意讨论的问题。保护性耕作,即减少土壤的过度耗用次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玉米的整体质量。对玉米保护性耕作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就玉米保护性耕作在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希望可以大力推行以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玉米保护性耕作 机械化 种植技术 研究
  • 简介:结合翁牛特旗实际,经过两年对比试验,总结出适合北方旱作农田区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改革目前传统耕作技术,保水培肥,省工节能,增产增收,促使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保护性耕作 耕作方式 综合分析
  • 简介:本文描述了砷在耕作土壤中的作用过程中,有关砷的物质平衡的数学表述形式。需要用许多模型参数定义所涉及砷的物质平衡的数学表述形式,即使是简化的数学形式。根据参数值的范围和源于出版的文献的初始条件进行实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对耕作土壤施肥和灌溉水,植被对砷的摄入量引起根部区总砷含量逐渐增加。搞清楚植物对砷的吸收和析出与弄清楚对增加砷的去除途径同等重要。反过来,矿物相的溶解动力学和吸附相的分布系数影响植物吸收和浸出的可用性。根据实验室砷矿相的分解、As(III)的矿化和氧化推导出参数,而砷植物的吸收似乎对砷在土壤中的传输估计过高。数学模型的研究是一个简明的过程,而用自信度定义的模型参数值的不同阻碍了它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目前对土壤一一植被系统中砷的传输过程和作用的了解是不充分的,所以要校准或者验证模型。研究必须了解土壤中砷矿物分解和沉淀的动力学原理和土壤中根部生长以及植被砷吸收的动力学原理。

  • 标签: 吸附 分解和沉淀 浸出 有机砷 植被吸收
  • 简介:根据实际观测资料以及田间试验资料,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量、时段末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实际蒸散量和预测蒸散量五要素,采用时域滚动预报法建立了春小麦农田灌溉期预报模式,确定了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得出其经验值.经过对土左旗、临河、通辽小麦及玉米农田的试用,各项参数的计算准确度较高;农田灌溉日期的预报结果十分可靠.

  • 标签: 春小麦 春玉米 时域滚动法 预报模式 农田灌溉期 降水量
  • 简介:华亭县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和预报模式缪翔汝淑玲(华亭县气象局744100)玉米是华亭县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为7333hm2,占粮田总面积的31%。由于该县地处高寒阴湿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玉米产量的丰欠对全年粮...

  • 标签: 玉米产量 气象条件 华亭县 玉米气候产量 效果检验 预报模式
  • 简介:秘鲁利马亚娜奇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福寿先生祖籍河北邢台内丘。1993年杨先生陪同客户游览安第斯山的瓦卡尤地区时,发现了这种原生黑玉米。据当地人介绍,这是一种大补食品。一般用做妇女产后养身健体,市场上每公斤黑玉米可卖到1美元。

  • 标签: 秘鲁 黑玉米 品种引进 经济效益 种植规模
  • 简介:经过几年的观察、实践,我认为要获得玉米高产,应抓住下列关键环节:1耕作制度根据我省全年气候变化规律,以种植春玉米为宜.春玉米全生育期100—110天,需大于10度活动积温2600度,整个生育期间气候条件都较适宜,产量较高较稳,而且7月中旬收获后再载二晚杂优,可获全年两季高产丰收.2品种选择就春玉米来说,以采用中早熟品种为好,如紧凑型的掖单2号、4号、10号,松散型的丹玉13号、中单14号,这些品种产量高且稳定,耐湿早熟,抗病能力强,综合性状较好.3播种、移栽

  • 标签: 玉米高产 关键技术 春玉米 耕作制度 甲胺磷 中早熟品种
  • 简介:产生河西走廊耕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成因,概括起来为大水漫灌、串灌;大块田土地不平整,灌水不均匀;化肥施用量过高;作物耕作制度不合理;土地弃耕和渠道渗漏等.防治对策是平整土地、合理密植、增大有机肥施用量、节水灌溉防止弃耕.

  • 标签: 盐渍化土地 土壤改良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入落实,使人民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健康农产品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绿色种植栽培技术也要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关于提升玉米绿色种植栽培技术的建议。

  • 标签: 绿色玉米 种植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基础农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规模和种植面积非常大,且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也非常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食物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的农作物成为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施肥不仅关系到其产值同时也极大的影响着玉米的品质。基于此,本文针对玉米的科学施肥展开探讨。

  • 标签: 玉米 科学施肥 原则 技术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不同耕作年限的湿地土壤(0~20cm)进行环境累积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渐变,物理性质方面,土壤容重和比重逐渐增大,而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年减少;化学性质方面,土壤pH值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则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降低.弃耕后土壤性质有所恢复.土壤性质在开垦初期变化较明显,而后逐渐变缓.

  • 标签: 三江平原 湿地 土壤理化性质 累积效应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力量的推动,我国的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农业技术发展中产能的提高、品种的优化以及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引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玉米作为国家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米的农业现代化生产种植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对于促进我国总体的玉米产能的增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有效促进我国粮食总体产量的提高。

  • 标签: 玉米 高产 创建技术 推广应用
  • 简介:对锦州14a玉米各生育期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同品种玉米的物候期相近,变化在2d左右,而吐丝期到成熟期所需日数变化较大,为6d或以上;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因子不同,气温与湿度对玉米出苗期、三叶期和七叶期的影响显著,播种期到七叶期的积温占整个生育期积温的20%,并与同期的空气湿度累积量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0.91)。积温与空气湿度累积可较好地模拟玉米播种期至七叶期和玉米的总生育期。

  • 标签: 玉米 生育期 温度 空气湿度 物候模拟
  • 简介:玉米是喜温喜光的C4作物,也是武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对玉米实际单产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产量波动的基本特征,分析扰动气象因子,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实际价值。1资料来源资料时限为1981~1996年。玉米产量资料由武威地区统计局提供,气象资...

  • 标签: 气象因素 产量波动 气象因子 气候产量 旬平均气温 玉米产量
  • 简介:摘要: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具有严重的影响,如干旱、暴雨、低温等都可能导致玉米产量的下降和质量的下降。为了应对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需要加强气象服务措施。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减轻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 标签: 气象灾害 玉米种植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以天津市域铁路静海线为列,从规划层面综合考虑线路辐射功能、客流特征及运行模式和时限等因素,确定该线开行“快车 +慢车”的必要性;结合车站规模、运营功能、工程代价及难度确定越站设置型式,为该线后期实施阶段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市域铁路 快车 +慢车 越行站
  • 简介:摘 要: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其提供支撑。在栽培玉米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提升玉米质量,并且达到目标产量,因此要认真探索研究玉米栽培技术。根据大数据看,当今玉米栽培并没有运用科技。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 标签: 玉米栽培 常见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文章采用1967—2016年赤峰地区50a的降水和温度资料,运用信息熵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生长发育期的降水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玉米发育期的熵情差异较大。温度熵与降水熵的地域性比较强,高熵和低熵中心分别出现在巴林左旗和克什克腾旗;玉米发育期各阶段的熵情特征表现为:降水熵在花粒期较高,而温度熵的高值出现在穗期。分析表明,近年来赤峰地区玉米生产期内气候暖干化趋势加重,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防御措施,以减少农业损失。

  • 标签: 信息熵 玉米生育期 温度 降水 赤峰
  • 简介: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春玉米25%、35%、45%、55%、65%、75%、85%和95%共8种供水处理条件下的玉米出苗率及玉米根系和叶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旨在探索辽宁春玉米播种和出苗期间水分胁迫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玉米出苗率在中度到重度干旱条件下(〈45%),为不能播种指标;在轻度干旱条件下(55%),为非经济播种指标;在适宜土壤水分条件下(65%—75%),为适宜播种指标;在85%左右时也为适宜播种指标;在偏湿条件下(95%),为可播种指标。玉米出苗期间,水分胁迫对玉米植株和根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对根系影响比对植株的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辽宁 春玉米 出苗期 水分胁迫 土壤含水量
  • 简介:应用1959—2009年松山区54218观测站的降水、温度资料,分析了玉米播种期水热气象条件分布特点。主要结论:⑴51a来松山区春播期≥10℃积温的初日分布特点是年际变率大,年代际变化不大。⑵随着气候变暖,≥10℃积温保证率提高。⑶春播期低温冷害的发生特点是越早播种后期发生冷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不易过早播种。⑷按照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热量又要减小发生低温冷害的可能性原则,确定了松山区玉米平均开播日期和适宜播种期。⑸春播期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表明春播期干旱发生频率大。

  • 标签: 玉米 适播期 热量 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