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城市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尤其在华东地区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地理布局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视角与最新进展。针对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湿地公园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 标签: 城市湿地公园 现状 评价 保护
  • 简介:一、引言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状的总称,是地形图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形态发展与分布规律是内外两种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陆地上的山谷、平原、沙丘等等。地貌不仅影响着水系发育的格局、居民地的布局等其它地图要素,而且在军事、经济与科研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鉴于地貌的重要性,将实际地貌转换为人们可以直接阅读、使用的地图就成为了现实需求。

  • 标签: 地貌 自动综合 地图要素 地球表面 共同作用 分布规律
  • 简介:1概况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郑栋博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中尺度气象合作研究所(CIMMS:TheCooperativeInstituteforMe—soscaleMeteorologicalStudies)开展合作研究。期间与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NationalSevereStormLaboratory)的雷电研究团队进行了交流。NSSL在强风暴监测、预警、预报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雷电研究团队现由MacGorman教授领导,主要研究领域涵盖雷暴闪电活动的探测和机理、雷电数值模式,以及闪电放电物理机制等。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主要从事与雷暴电学有关的探测和理论研究,近些年的主要成果涉及新型闪电探测数据的应用、不同类型雷暴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的三维发展结构与雷暴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关系,以及雷暴电荷结构与放电特征关系等方面。此外,

  • 标签: 雷暴电荷结构 强风暴 实验室 美国 电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通过对沱河沿河2km范围内地下水取样分析,查明了沿河地带村镇的地下水质现状,10m以浅地下水污染严重,以Ⅴ类水为主;10~20m地下水污染较轻,大部分为Ⅵ类水,其次为Ⅳ类水;20m以下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水质较好,以Ⅶ类水为主。污染原因主要是河水污染、汛期河水倒灌、利用河水灌溉、化肥的过量使用、生活污水等。

  • 标签: 水质状况 地下水 沱河
  • 简介: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利用前景非常广阔。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是我省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对促进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浅层地温能 开发利用
  • 简介:根据该矿区重点部位地下水质分析数据,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该矿区地下水质进行了分析,显示除亚硝酸盐和高锰酸盐指数有超标现象外,该矿区地下水其余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II类标准水质要求,说明该矿区内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好。

  • 标签: 铁钛矿 地下水 质量评价
  • 简介:为了加强长江流域湿地的保护,更好地维持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分析长江流域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密度和距离上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自然保护区级别及其主管部门的组成结构差异,研究长江流域各子流域内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依据长江流域各省人均湿地拥有率指数和相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等参数,对长江流域各省潜在的湿地保护压力与保护能力进行评估。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探讨了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长江流域内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不均、自然保护区之间发展不协调、土地权属无保障和自然保护区分类与管理混乱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湿地保护建议。

  • 标签: 长江流域 湿地自然保护区 空间信息技术 分布现状 保护问题
  • 简介:新疆矿产实验研究所选冶研究室隶属新疆最大的以岩石矿物测试和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专业研究所一新疆矿产实验研究所,

  • 标签: 研究所 研究室 新疆 实验 矿产 选冶
  • 简介:1.12013年青藏高原第3次科学试验水分循环观测与研究完成了“2013年青藏高原第3次科学试验水分循环观测与研究”项目的云降水外场试验观测,形成了数据集。主要创新点包括:在国内首次利用云雷达、微降水雷达和水汽云探测激光雷达在青藏高原和高原东坡实现了云垂直结构的观测;初步形成了多种遥感手段反演云边界、云水/云冰/雨水/雪水的垂直廓线的反演方法,验证了国产新型探测设备在高原工作的能力,为高原水分和能量循环研究提供了数据,也为今后开展青藏高原第3次科学试验做好云降水观测的准备。(崔哲虎)

  • 标签: 灾害天气 青藏高原 试验观测 水分循环 科学试验 激光雷达
  • 简介:企业迁移研究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企业迁移的类型、三大基础理论学派的对比和国内外在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等3个方面对企业迁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 标签: 企业迁移 三大学派 影响因素 迁移绩效 决策过程
  • 简介: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的选择及确定方法。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一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人工湿地设计 基质 植物 水流方式
  • 简介:1.1大气CO2、CH4、CO高精度观测混合标气配制方法高精度、高准确度大气CO2、CH4、CO浓度观测需使用以干洁大气为底气的标气。标气中水汽含量及CO2的δ13C对基于光学原理的观测系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组装的混合标气配制系统,以环境大气为底气,通过添加高浓度气体或利用吸附剂吸附,调节目标物种浓度。CO2和CO吸附效率分别达99.7%和99.8%,标气水汽含量小于3.7×10-6,可配制不同浓度范围的CO2、CH4、CO混合标气。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配制环境大气浓度范围的标气,CO2、CH4、CO实际配制浓度同目标浓度的偏差分别小于10×10-6、30×10-9和30×10-9,CO2中δ13C同实际大气接近。本方法配制的标气已应用于我国本底站大气CO2、CH4和CO高精度观测,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量要求。(姚波)

  • 标签: 大气成分 大气CO2 配制浓度 大气观测 CO浓度 世界气象组织
  • 简介:1.1包含光抑制过程的作物生长模式的建立与验证在近期国内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气孔导度、光合、蒸腾、光抑制、能量平衡等子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对描述上述子过程的方程进行联立求解,得到能反映光抑制过程的叶片光合模式,用Gaussian3点积分法将叶片尺度光合模式升尺度到冠层尺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光抑制功能的作物生长模型,并用冬小麦田间生理生态观测和干物质积累动态观测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评价(图1)。(邬定荣)

  • 标签: 生理生态 农业气象 作物生长模型 光合作用 动态观测 干物质积累
  • 简介:2013年大气探测研究所基于试验和理论研究,紧密围绕闪电监测、雷电物理过程的观测和研究、雷暴中闪电活动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新申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得973计划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过程、动力、微物理和成灾机理”1项课题和2项专题的支持;发表论文16篇,其中10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专利授权5项。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大气探测 雷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闪电监测
  • 简介:针对地震发生初期地震现场情势不明朗、交通状况不清等问题,利用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由本地化模型计算的地震影响场,在快速成图软件及辅助决策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地震应急救援专题地图快速制作,解决了新疆之前地震应急制图存在的时效性差、规范性低、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新疆地震应急决策和灾后救助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

  • 标签: 地震应急 专题图 新疆
  • 简介:1.《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是受国家气候委员会委托,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气候变化领域内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本刊设有"气候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适应"、"温室气体排放"、"对策论坛"、"调查研究"和"简讯"等栏目,并定期就某一专题组稿、约稿,以专栏形式发表.综述类论文以约稿为主,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气象局 气候系统 学术刊物 社会科学
  • 简介:我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海上活动持续增多,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加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如不得到及时控制,必将严重损害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为了完善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高我国处理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海上溢油污染应急技术研究已经得到开展。本文综述了溢油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溢油扩展模型、溢油漂移模型、油粒子模型和溢油风化模型等。这为进一步开展溢油预测和溢油污染应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海上溢油 扩展模型 输运模型 油粒子模型 风化模型
  • 简介: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二十世纪末期地幔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随着人们对板片-地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地球化学效应的认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已经从地幔不均一性本身拓展到具体俯冲板片对地幔成分的影响。这个拓展为我们认识地球内部的运作机制、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幔不均一性的尺度等重要科学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系统回顾了大洋玄武岩成因与地壳物质再循环、大洋玄武岩源区的岩石学性质、板块俯冲与大洋玄武岩成因、大陆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因和板片-地幔相互作用以及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动力学等方面的突出进展,对化学地球动力学领域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化学地球动力学 大洋玄武岩 壳幔相互作用 地幔源区 大陆动力学
  • 简介:本文对地震动地形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主要对局部地形几何形状,入射波的入射角度、频率,震源相对位置及震源深度等因素对地形效应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地震数值模拟在地震动地形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地形效应 局部地形几何形状 震源特性 地震数值模拟
  • 简介: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了特殊地形下的气象变化特征,通过CALPUFF模拟了大气环境风险事件的精细化扩散特征。结果表明:西宁市地面风特征与河谷地形走向基本一致,典型风场表现为湟水河谷盛行西北和东南风,北川河谷则多为偏北风。青藏高原昼间强烈的山坡辐射增热和夜间冷却效应致使低空出现逆温层频率高,全年逆温的频率约为36%,最高逆温强度达每百米增温2.0℃以上,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河谷剖面模拟温度场的结果显示相同高度山坡附近比河谷中心的温度大约高1.5℃。CALPUFF在西宁市大气环境风险模拟结果中能清楚描绘出污染物沿河谷输送与扩散的初始状况和细致分布,同时出现山体对烟团的阻碍效应、烟团因流场在山脊处形变以及山谷风环流影响等非定常扩散现象,扩散轨迹符合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的特征和规律,模拟结果对准确预估大气环境风险事件在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下城市中的扩散特征、影响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河谷 复杂地形 逆温 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