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基于2008—2010年青岛近海浒苔观测资料,分析青岛近海海域浒苔暴发期间的大气环流、气象要素和水文要素特征,阐述影响青岛浒苔运动的气象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6月海上高压取代大陆高压控制黄海海域是浒苔北移的关键;连续的雨雾天气过后,日照剧增,有利于浒苔大面积繁殖。夏季青岛近海海洋表层环流主要受海面风的支配,当浒苔到达青岛南部海域后,青岛近海的风是决定浒苔是否向青岛沿岸漂移堆积的关键因素,风场的差异可以导致浒苔不同漂移的路径。2008年和2010年青岛近海持续的东南风配合东南—西北向表层流场,使浒苔向西北方向漂移到达青岛近海,其后在偏南风的主导下向青岛海岸涌进,造成浒苔在青岛海岸大面积聚集;2009年青岛近海明显的西南风及与岸线平行的西南—东北向表层流场使青岛南部海域的浒苔向东北方向漂移,青岛海岸受浒苔影响较小。

  • 标签: 浒苔暴发 主导风向 青岛近海 漂移特征
  • 简介:基于POM(princetonoceanmodel)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米用逐步同化卫星测高沿迹分析结果、中期验潮站成果与长期验潮站成果的方式,构建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1'×1'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精度评估表明11个主要分潮(天文分潮与浅水分潮)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优于9.7cm.分辨率及在中国沿海的精度都优于全球模型.

  • 标签: 潮汐模型 卫星测高 中国近海 TOM模式 同化技术
  • 简介:对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50年-2008年,59年的潮汐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分析了其分潮调和常数的变化曲线,并利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其调和常数的变化周期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应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去除天文潮后的余水位进行分解,分析了近50多年来年平均余水位的多层次周期分布,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分析,分析了天津近海平均海平面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津沿岸潮汐M2分潮振幅变化存在20年、4—6年、2—3年的周期,且明显受到改革开放后工程建设的影响:余水位变化包含着20年、5—6年、2—3年、1年等不同周期的时间尺度变化,天津近海海平面呈逐渐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3.4mm/a,主要受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两部分因素影响。

  • 标签: 天津 潮汐 调和分析 谱分析 海平面
  • 简介:一、前言中国近海潮波图的计算与研究,是我国海洋潮汐学领域的热门课题。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潮波动力微分方程的解算成为可能,但其理论和计算公式复杂,解算的难度较大。国内许多专家也曾经给出中国近海潮波图成果,但不够完整、一致,有的误差较大,未能达到实用的程度。海道测量采用的海上定点验潮,由于受测深仪精度、观测时问、海底地形平坦程度、海上风浪等影响,定点站验潮资料的精度不高,因此用此成果进行水深测量潮汐改正,常发现有0.3~0.5m的

  • 标签: 中国近海 无潮点 潮波 不规则半日潮 半日分潮 台湾海峡
  • 简介:摘 要:利用北黄海近海海域M测风塔两套设备(设备A、设备B)完整一年的实测资料,根据规范要求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编及塔影修正,并订正为能够反映该地区长期风速水平的代表年数据。M塔代表年100m高度的年平均风速为6.40m/s,对应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12.8W/m2,风功率密度等级为2级,春季、冬季风速相对较大,夏季、秋季风速相对较小。年内可利用小时数(3-25m/s)为7416h,占全年比例84.7%,风速频率主要集中在3~11m/s,占全年的83.0%,风能频率主要集中在7~15 m/s,占全年的76.3%。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一致均为北(N)方向,北(N)方向的风向频率及分能频率分别占全年的13.5%和26.3%。该地区风速水平适宜开发建设风电场,可利用风能资源丰富,风向稳定,主风能方向集中,有利于风机布置。

  • 标签: 海上风电 测风塔 风能资源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近海存在着海水密度变化与海面地形相关的规律,以及华南沿海(包括厦门)由于大气扰动使沿岸平均海面升高的现象,研究了多年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日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一次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的有关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标签: 海面地形 水文资料 近海海面 中国近海 无运动层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大气波导环境对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海上大气经常出现的超折射和大气波导环境来说,如果能够准确、可靠地预报大气波导条件下雷达对远距离目标的低仰角跟踪定位时的仰角误差和高度误差,在军事上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形成大气波导的气象条件和雷达条件,给出了受大气环境影响的雷达测量值大气折射误差及修正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对大气波导的测量和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分析。

  • 标签: 大气波导 雷达探测 大气折射率梯度
  • 简介: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洲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艟示:(1)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2)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峡中部汇合,而今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3)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湖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4)N2、K2和O1、P1、Q1分湖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 标签: 物理海洋学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潮汐特征 数值计算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了某临近海边的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实例,通过对水位高、底板截面变化复杂的防水板抗渗施工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探究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条件下有效提高近海区域异性结构防水板抗渗效果,为后续施工进度控制,提供保障。

  • 标签: 复杂截面 防水施工 后浇带 抗渗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内陆土地资源的减少,已经加速开发近海土地资源。同时为了扩大纵向空间,许多工程设计为双层甚至多层地下室,由于近海地区地下水位普遍偏高,故在近海地区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降水工作已经成为首要的前置工作。通过对近海地区的基坑降水施工工艺的组合使用,对基坑降水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标签: 近海地区 地下水位偏高 基坑降水 增效
  • 简介: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显示:(1)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2)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峡中部汇合,而全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3)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潮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4)N2、K2和O1、P1、Q1分潮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 标签: 物理海洋学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潮汐特征 数值计算
  • 简介:单独利用遥感影像光谱信息进行近海水产养殖信息提取时,养殖水体与自然水体易混淆,而单独利用遥感影像纹理信息提取近海水域水产养殖信息时,单一大块养殖水体与自然水体又难以区分。针对上述问题,利用OLI影像数据,提出了一种综合遥感影像光谱与纹理信息进行水产养殖信息提取的方法。首先,在对研究区养殖水体类型进行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变换方法,对OLI影像光谱信息进行压缩、挖掘和选取;其次,分析灰度共生矩阵窗口尺寸和纹理特征统计量对研究区水产养殖区域的区分能力,完成纹理特征的选取,并将选取的纹理信息和光谱信息进行特征协同;最后,对特征协同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根据各水体类型间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差异,构建研究区3种养殖水体的模糊逻辑隶属度函数,实现对研究区水产养殖信息的自动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提取研究区水产养殖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7.93%。

  • 标签: 光谱 纹理 水产养殖 信息提取 近海水域 OLI
  • 简介:根据陈培善等(1993年)导出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与环境剪应力场的关系。利用福建省台网数字地震记录的福建5个区域(安溪、莆田、厦门海域、惠安海域、晋江海域)101个2~4级中小地震研究了福建及邻近海域地区构造环境应力场的变化,并推测出这些地区的地震危害性。分析各区地震活动的环境剪应力场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显示整个环境应力强度的空间分布并不十分突出。

  • 标签: 应力场 环境剪应力场 福建台网 数字地震记录
  • 简介:为研究珠海市海域地形演变,基于2005~2014年海图资料提取了两期水深点和等深线,对比选取最优插值方法,构建珠海市海域水下地形变化图,分析研究区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①2005-2014年珠海市海域的0m和2m等深线比10m等深线变化剧烈,变化集中在近岸区域,说明人类改造活动占主导地位;②经不同区域冲淤统计和代表性断面分析可得,9年间海底淤积量大于冲刷量,淤积区域集中在澳门港至淇澳岛附近,港珠澳大桥建设为主导因素;冲刷区域集中在崖门水道、进海航道和高栏港附近,港口清淤及航道疏浚为主导因素。

  • 标签: 水下地形 冲淤演变 插值分析 断面分析 海图 等深线位移
  • 简介:远洋船舶压舱水在我国港口海域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地理性隔离水体间外来海洋有害生物传播和近岸海域环境日益恶化、赤潮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港口入境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模型,通过调查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海关总署公开发布的外贸航运及商品进出口信息,在确立中国港口入境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和中国五大港口群体压舱水输入比值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至2012年中国近海入境船舶压舱水的输入特征和环境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我国五大港口群体入境船舶压舱水的输入总量极不平衡,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输入的境外压舱水总量最多,2012年输入量为10368万吨,其次是环渤海地区,为7371万吨,珠江三角洲地区排第三位,为6729万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输入的压舱水总量较少,仅有1659万吨和571万吨。入境船舶压舱水的大量排放对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区域的港口海域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 标签: 压舱水 压舱水输入量 海洋环境与生态 风险分析
  • 简介:1前言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省的主要天气系统,未达到热带气旋标准的近海低压亦可造成陆地上的暴雨天气,海上的雷雨大风等。这类低压在海上往往会有位置和强度的突变,如2001年的“天兔”,12小时从低压发展为风暴并在海南岛南部海面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2002年的“米克拉”从低压到风暴登陆海南岛的时间不足24小时。由于海上常规资料的缺乏,以往对它的分析较少,漏报较多。

  • 标签: 物理量场特征 低压 近海 人员伤亡事故 热带气旋 天气系统
  • 简介:收集了近年来鳌江口附近海域多个工程不同阶段5个潮位站的3~5年潮位实测数据和部分海流实测资料,通过对鳌江口附近海域的不同年份的水位资料进行潮汐调和常数分析,鳌江近海海域主要为半日潮区,其中M2分潮的振幅在170cm~193cm:迟角在260°~280°之间,这些站的2007年、2010年、2011年调和常数分析结果相比,主要的半日分潮M2、S2、N2,全日分潮K1、01及浅水分潮M4、MS4、及M6等分潮振幅、迟角的最大变化分别在1.8cm~4.4cm和3°~7°之间。在初步掌握了鳌江口潮汐潮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海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结果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构建重点年份建设工程合拢产生新的岸线水深的潮汐潮流场,刻画鳌江口建设工程的叠加影响。

  • 标签: 鳌江口附近海域:潮汐 潮流 环境影响 数值模拟 后评价
  • 简介:海浪是影响舰船行进和结构设计的最核心的环境要素。海浪参数的统计分析是建立舰船环境适应性长期预测模型的基础。对1993—2011年沿海台站、浮标观测资料,高度计观测资料和船舶报观测资料进行双线性插值,给出了海浪波高的分析场。利用波高分析场对WAVEWATCHⅢ(WW3)模拟结果进行最优插值同化。给出了海浪统计玫瑰图、极端海浪统计参数和海浪累年二维极值海浪谱等与舰船耐波性有关的海浪统计参数,分析了中国近海的波浪特征。

  • 标签: 海浪 统计特征 舰船耐波性 舰船环境适应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岛海尔2015年运营能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现金流量质量分析。又从上述四个方面,探讨了青岛海尔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 标签:
  • 简介:利用P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中国近海(2°N-41°N,99°E~132°E)分辨率为5′×5′的潮汐模型,模式采用blending同化法同化了由10年TOPEX/Poseidon测高数据反演的潮汐参数与沿岸52个验潮站观测。精度分析表明建立的潮汐模型的8分潮RSS为12.5cm。

  • 标签: 卫星测高 潮汐模型 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