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食品科研技术的日益拓展,国外食品工业调味剂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外微生香味剂产业正朝着多品种、多样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 标签: 产业 快速发展 国外 科研技术 多品种 食品工业
  • 简介:微生态制剂可分成三大类:益生菌、益生元与合生素.益生菌是指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制剂.生产用蓝生菌苗种应符合的条件是菌种必须具有存活能力并能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在使用和贮存期间应保待稳定的活存状态:在肺内或其他环境内具有存活能力:必须对宿主产生有益的作用;无毒、无害.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价格优势 药物 规模生产 存活能力 微生物制剂
  • 简介:生物碱(Alkaloids)为一类绝大多数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或称”有机碱”。这种物质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故又称“植物碱”,它是一类复杂的氮杂环化合物,含有碳、氢、氧和氮4种元素,少数不含氧元素,氮元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如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连素)、麻黄中的麻黄碱、萝芙术中的利血平、喜树中的喜树碱、长春花中的长春新碱等。

  • 标签: 生物碱 生理活性 植物碱 氮杂环化合物 提取 鉴别
  • 简介: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中,分子手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的活性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核酸和酶等,几乎都是手性的,并仅以一个对映体存在。在生物体的手性环境中,分子之间严格的手性匹配是分子识别的基础。如酶的高度底物、区域、位点和立体催化专一性,抗原与抗体的免疫识别,受体与给体的专一作用等。手性识别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特性。

  • 标签: 手性药物 生物催化 分子手性 生物体 生命活动 活性物质
  • 简介:在生态系统中,病毒是非常活跃的一员。病毒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广泛,感染生物的五大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动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即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生物。从脊椎动物的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昆虫纲、蜘蛛纲和甲壳纲到原生动物;从种子植物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到真核藻类植物;在微生中,从藻状菌、子囊菌、担子菌到半知菌的各类真菌;从细菌、放线菌和蓝藻到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甚至病毒本

  • 标签: 生物肌体 病毒生物 肌体侵害
  • 简介:塑胶在世界各地的应用日渐普及,城市垃圾的塑胶比较亦在增加,现时为3%-8%左右,体积比例更高达10%-25%。以传统填埋的方式来处理,不但浪费土地,更会引起其他的环境污染。利用回收再生和降解相结合的方法,则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因此已成为普遍认同的处理方式。

  • 标签: 生物可降解塑料 降解方法 清洁产品 环境保护 塑料制品
  • 简介:多糖又称多聚糖(polysaccharide),由单糖聚合而成,是聚合度大于10的极性复杂大分子,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达数百万。它作为来自高等动植物细胞膜和微生细胞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生命活动的4大基本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活性多糖有几百种,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真菌多糖、高等植物多糖、藻类地衣多糖、动物多糖、细菌多糖5大类。

  • 标签: 活性多糖 生物活性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提纯 真菌多糖 植物细胞膜
  • 简介:尿素产品的检验依据,按照国家标准CB2440—2001《尿素及其测定方法》Ureaanditsdetermination严格执行,影响尿素产品优级品率的主要原因是缩二脲和水分含量。在生产车间从工艺、设备、操作方面不断优化,保证生产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准确的分析检验的全过程控制来提供准确数据,确保检验质量,使分析检验的准确率大于99%,及格率达到100%,从而不断提高尿素产品的优等品率。

  • 标签: 尿素产品检验 优级品率 缩二脲 水分含量
  • 简介: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布什当政3年来,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年费用支出已经从最初的180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270亿美元,仅次于军事科学,增幅高达50%。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已经提出”生物产业立国”口号,决定将明年政府经费的一半用于生物及其相关产业。而欧盟在其2002年出台的政策中,也己经将45%的费用用于生物技术研

  • 标签: 生物技术药物 重组蛋白质 重组多肽药物 中国 行业分析
  • 简介:采用纤维素、淀粉、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co—hydroxyvalerate),PHBV]、聚乙烯/淀粉共混物和聚乙烯等6种试验材料,在可控堆肥条件下通过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以及在水性培养液中需氧条件下分别通过测定氧气消耗量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测定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材料生物降解百分率(%)分别依次为:纤维素(76.9)〉淀粉(74.3)〉PHB(73.3)〉PHBV(70.5)〉〉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0.3)〉〉聚乙烯(0.3):PHB(78.7)〉PHBV(71.2)〉纤维素(70.7)〉〉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4.4)〉〉聚乙烯(0.3):PHB(73.6)〉PHBV(72.4)〉纤维素(71.9)〉〉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6.2)〉〉聚乙烯(0.2),在评价聚合物生物降解能力上基本具有等效性。

  • 标签: 生物降解 堆肥 水性培养液 生物降解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