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鄂东南石炭系-三系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研究,探讨了地体运动、古纬度、地磁极性、磁组构特征,为石炭纪-三纪古地理的再造提供了古地磁依据。

  • 标签: 古地磁 古纬度 地磁极性 磁组构
  • 简介:本文首次报导了产于鄂东广济地区关山、盘塘、田镇等地下三统大冶组和嘉陵江组地层中的遗迹化石,计12属,14种。大冶组上段为灰岩、泥灰岩夹黑色页岩。以Thalassinoidessp.;Teichichnussp.;Phycodessp.为代表的遗迹化石组合显示为局限海盆环境。嘉陵江组中段为页片状白云质灰岩,以PTotopaleodictyonsp.;Paladophysussp.;chondritessp.为代表的组合为咸化浅海相。嘉陵江组上段为中层状白云岩夹蠕虫状灰岩,遗迹化石丰富。以Phycodessp.;Palanolitessp.HelminthopsisSP.;Asteriacitessp.;Rhizocoralliumsp.;Chondruessp.为代表,为潮坪环境。遗迹化石的发现,对下三统地层划分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广济 下三叠统 遗迹化石 古环境
  • 简介: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在部分区块内的煤层气勘探试验,并与国内外部分煤层气勘探开发区进行比较后证实,本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本文采用符合区内实际的评价原则(标准)对煤层气资源及选区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有利的六个勘探目标区块.

  • 标签: 煤层气资源 选区 煤层气勘探 晚二叠世 区块 勘探目标
  • 简介:目前的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孔道堵塞和渗透率的降低会导致煤层气井产量下降,而重复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或者减缓该问题。重复压裂技术可以帮助清除近井地带污染,改善天然裂缝的网状沟通,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排水降压,连通深部储层及井筒,同时可提高储层渗透率。本文针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压裂作业,着重介绍了重复压裂技术的现场应用,为今后低产井改造处理作业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 标签: 煤层气 重复压裂 沁水盆地
  • 简介: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滇东晚二系煤田正常地层层序下钻孔见煤前的一般岩心岩性特征,对指导见煤预告、钻机钻遇煤层、地质鉴定员等有重要的参考或借鉴意义。根据区域性特点滇东晚二系含煤地层称为宣威组或长兴组+龙潭组,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含煤地层的特性、煤层、岩层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白龙山煤矿勘探及老厂矿区勘查的成果资料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滇东二系含煤地层、煤层的顶底板特征与变化规律,对滇东煤田勘探设计、煤层认知有参考价值,同时可较准确提前预告煤层,有利于钻探中更好的控制钻速钻深和煤层厚度,同时为对该区域地质深入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岩性及特征 聚煤作用 见煤特征 标志层
  • 简介:系孤峰组在恩施双河地区广泛出露,为一套黑色炭质硅质岩建造,富含Se、V、Mo等元素。通过对双河地区白街、渔塘坝、白岩溪三地样品采集,分析孤峰组微量元素含量。本区稀土总量含量较低,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还原环境。孤峰组重金属Cd、Sb含量较高,硒矿层重金属As、Cr含量较高,Cd则含量低。Se与As关系最为密切,As、Sb、Hg、Mo、V地化异常找Se具指示意义。

  • 标签: 二叠系孤峰组 金属元素 聚类分析
  • 简介:树立全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是当今中国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七大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时代要求。本文论述了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国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位与作用
  • 简介:恩洪矿区位于中国板块西南部,处于滨太平洋系与古特提斯构造系北北东构造的交接复合带,区域上位于古扬子板块康滇古陆东缘,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系及中生界三系地层,缺失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中生界上三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

  • 标签: 恩洪矿区 大地构造 成煤条件 古特提斯构造古板块
  • 简介:河南省晚古生代地层煤炭资源丰富,山西组是煤与煤层气最主要的富集层段。综合研究区构造、沉积、地温场、埋深和煤厚等方面的资料对其煤与煤层气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煤与煤层气的富集均呈一定的规律性:豫北地区山西组二,煤分布稳定、灰分和硫分含量低、煤质较好;豫西地区二,煤厚度变化大,硫含量较高;豫中、豫东煤层分布范围广、层数多。煤层厚度以安阳-漯河为中线,向两边呈减少趋势;煤层气富集与煤变质程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构造作用、聚煤环境、地温场是山西组煤与煤层气富集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 标签: 华北盆地 河南省 山西组 煤层气 富集规律
  • 简介:以G盆地为例,介绍澳大利亚现场采用的美国矿业局“USBM”方法的工作流程。通过与国内运用的煤层含气量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全尺寸岩心进行试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利用解吸实验结果研究煤层解吸特征。研究表明G盆地二系煤层解吸率普遍大于80%,吸附时间多数小于1天。通过对不同时段解吸气组分变化的分析认为,在煤层含气量较低的情况下,含气量和解吸气组分是影响解吸速率快慢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澳大利亚煤层气含气量全尺寸岩心 解吸特征吸附时间
  • 简介:1.NewenergyvehicleprovidesgoodopportunitiesforthedevelopmentofNiMHpowerbatteryUnderthebackgroundof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globally,allcountrieshighlightthedevelopmentofnewenergyandenergy-savingautosindustry.Keyautoproducingcountrieshaveformulatedseriesofpoliciestoencourage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Productioncapacityofnewenergyandenergy-savingvehicleswillachievethescaleof1,000,000perannumby2015,accordingtoAmerican

  • 标签: 稀土储氢材料 新能源汽车 应用 汽车产业 全球发展 电池电源
  • 简介:d.Rareearthexport1).REexportvolume.Exportvolumeofrareearthsincreasedyear-on-yearfrom1986to2005inChina.But,tostabilizerareearthmarketandfacilitatetheoptimizationofrareearthindustrystructure,Chinesegovernmenthadtakenseriespoliciessince2006,includingreducingexportquota,cancelingexporttariffrebate,adjustingtariffpolicies,increasingexporttax

  • 标签: 稀土行业 中国 预测 出口量 结构优化 稀土产业
  • 简介:钻石在中国市场前景光明,不论是国内消费市场还是投资市场都呈激增趋势。比利时安特卫普(Antwerp),世界上最大的钻石贸易中心,预言2016年末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该贸易中心钻石出口的最大购进者。2011年,

  • 标签: 钻石市场 中国 贸易中心 市场前景 投资市场 消费市场
  • 简介:1995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全国各省煤田地质局开展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1996年至1998年接着进行《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研究。这是在四十多年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和煤田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最新的煤层气资源量。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和部署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扼要阐述了全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本次计算结果:含气量大于4m^3/t,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4.34万亿m^3。我国煤层气资源蕴藏丰富,但主要集中于华北聚气区和华南聚气区西部,东北和西北聚气区煤层气资源量较少.目标区煤层气资源丰度相对较高,>1.5亿m^3/km^占54%,但多为1.5-3.5亿m^3/km^2之间,最高仅为8.77亿m^3/km^2。在深度分布上以1500m以浅深度内煤层气资源量为主;由于以往勘探深度较浅,预测储量的比例低。结果表明,华北聚气区煤层气资源巨大,资源丰度较高,目标区规模较大,大型目标区数量多,华南目标区资源规模小。大、中型目标区局限于黔西、滇东、川南、黔北等西部地区,而且目标区的资源丰度低,平均约0.97亿m^3/km^2。而煤层埋深较浅。东北聚气区的目标区规模偏小。但煤层气资源丰度较高。西北聚气区总的特点是目标区以小型为主,面积小,资源量少,资源丰度高。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淮南煤田。

  • 标签: 煤层气资源 勘探深度 煤层气勘探 华南 资源丰度 滇东
  • 简介:有史以来,煤层中所含甲烷(煤层气)一直被看作是对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气体,导致了无数起事故。为了减少甲烷危害和保证煤炭开采安全,煤矿在发展瓦斯抽放方法方面作出了艰苦努力。最近几年来,许多国家的煤矿已经认识到,

  • 标签: 煤矿 瓦斯抽放 煤炭开采 煤层气开发 事故 甲烷
  • 简介:纵观古今中外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手段,无外乎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育人活动和教师组织课外活动育人体系两大部分。虽其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千差万别,但教书育人的本质和内涵却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 标签: 辩证唯物主义 教书育人 课堂教学 “地质学基础” 教学方法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