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重新厘定的武当山岩群(包括三个岩组),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前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水平分层韧性剪切及顺层掩卧褶皱为特征;印支主期为北西向倒转同斜褶皱及伴随的推覆型或走滑型韧性剪切带;晚印支期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开阔褶皱及脆韧性推覆构造为特征。由此铸造了武当山岩群现今北西—近东西向复式倒转背向斜间到(局部似“穹盆”)及脆韧性剪切带分割拼贴的构造格局。

  • 标签: 武当山岩群 前印支期 印支主期 晚印支期 构造格局
  • 简介:木文据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中,获得的Sm—Nd等时线年龄值Rb—Sr等时线年龄值,单锆石206Pb/238U的年龄值并结合Pb、O同位素研究认为本区因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同位素均一化,Sm—Nd及Rb—Sr部分等时线年龄偏低,而单锆石的年龄值,证明兴凯运动早期曾在本区产生热事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区耀岭河群的年龄应在711—805.8Ma之间。

  • 标签: 鄂西北 耀岭河群 同位素 等时线年龄值
  • 简介:鄂西铁矿含矿建造由泥盆系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及铁质岩组成。共生岩石组合具有明显的稳定型沉积特点,石英净砂岩、泥质岩、灰岩及具有鲕状结构的铁质岩均形成于稳定陆块的滨海环境。建造内未发现火山沉积和热水沉积,物源均来自周围古陆。建造形成过程中,盆地拗陷幅度小,沉积物厚度薄,属地壳沉降和物源补偿低速率共生模式。

  • 标签: 建造分析 沉积铁矿 泥盆纪 鄂西
  • 简介:湘西—鄂西成矿带黄陵背斜金矿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至今仍未取得找矿突破,主要原因是对区内金矿成因认识不足,没有把握本区金矿的成矿规律。拟就区内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区域金矿特征及变形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其成因及赋矿特征,为开展本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黄陵背斜 金矿 成因 赋矿特征
  • 简介:在介绍鄂西南岩溶研究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对以往和近期工作程度进行了简要评述与总结,并结合省市(县)发展规划、社会需求与地调规划,提出鄂西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2015—2020年工作计划及2021—2030年工作展望部署,即针对鄂西尚未开展工作的地区,每年安排6个标准图幅,在2015—2020年完成鄂西南30个标准图幅、13个非完整图幅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2021—2030年完成鄂西地区43个图幅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 标签: 岩溶 工作程度 工作总结 工作部署 鄂西南
  • 简介:鄂西地区锰矿含矿层包括南华系大塘坡组、南沱组以及陡山沱组,其中尤以大塘坡组中的锰矿最为重要,而长阳古城锰矿是典型矿床之一。此类锰矿与贵州、湖南以及重庆等地南华系大塘坡期锰矿基本特征相似,称之为“大塘坡式锰矿”。锰矿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岩系中,矿石主要为块状菱锰矿以及少量氧化矿石。矿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Mn低Fe;微量元素中Nb/Ta、Zr/Hf以及Y/Ho比值显示古城锰矿并非单纯的海相沉积作用成因,成矿时有较强的海底热流或热水沉积作用的参与;Fe-Mn.(Cu+Ni+Co)×10的三角图解以及logU—logTh图解均投影于热水沉积区;稀土元素显示出成矿过程中的非热水沉积与热水作用混合的特征。综合认为古城锰矿锰的富集受近岸陆棚局部海盆环境的控制,为热水沉积与海相沉积的混合作用而成。

  • 标签: 南华系 古城锰矿 坡锰矿
  • 简介:有些建筑物因条件限制要建在山区,在这些建筑物的设计中,出现很多平原建筑设计所遇不到的问题,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解决。与地基有关的就是工程地质和地形,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机泥石流、滑坡、山洪、溶岩、地基不均匀以及地基基础和挡墙的关系等,几乎所有山区建筑都会遇到的是地基不均匀和地基基础与挡墙的关系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看法。

  • 标签: 山区建筑物 地基处理 建筑设计 挡墙 空隙
  • 简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定点挂钩扶贫云南省景东县永秀乡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实际行动真情扶贫,扎实扶贫,为帮助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尽心出力干事。

  • 标签: 贫困山区 扶贫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煤矿安全监察局 脱贫致富
  • 简介:本文是在三年的野外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对新城—黄陂断裂带西北端的构造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本区发育韧性及脆性两套大的断裂构造系统,其中后期脆性构造新城—黄陂断裂带与该区金矿关系密切,为主要导矿构造。

  • 标签: 韧性剪切带 新—黄断裂带 金矿 新城—沙河店 浅色片岩
  • 简介:火成岩分布区,地电变化复杂,不能满足水平层状介质条件,造成电测深资料定量解释困难。我们首次在阳新岩体西北段进行了电测深二维解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二维解释是采用点源有限单元法,为减少计算量,利用了互换原理。二维解释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1)构组初始地电断面模型,通常在一维解释成果基础上进行,(2)部分:将地电断面划分为计算小单元;(3)用计算机进行正演计算,不断迭代修改,直至得到满意的给果;(4)计算结果的地质解释。与一维解释结果对比,用电测深二维解释方法研究剖面的构造特征、划定地质界线比较清晰准确。

  • 标签: 阳新岩体 电测深 二维解释 地电断面 剖分
  • 简介:以恩施东部典型山区野三关地区土壤为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7个主因子,对研究区土壤3086件样品中的8个重金属元素Cd、As、Cu、Zn、Hg、Pb、Ni、Cr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Cd、Cr、Zn、Ni主要来源于自然成因的二叠系黑色岩系风化母质;Cu的来源除二叠系母质有所贡献外,也部分来自于其它母质区;Hg来源除了二叠系母质外,也存在寒武—奥陶系层间矿化活动中以及碳酸盐系的贡献;As、Pb来源于铅锌的综合异常区。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趋势与地质背景和表生环境下元素的风化、迁移等活动有关。总体说来,野三关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 标签: 土壤 重金属 来源 因子分析
  • 简介:本文以保田-青山区块以往的地质勘查及研究成果为参考,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含煤地层、煤质及煤层气参数井各项资料进行总结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17^#和19^#煤层煤层含气量主要受埋深、构造、煤层厚度、盖层和煤类等几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该区各地质因素对煤层含气量变化的影响,总结了该区目的煤层含气量变化规律。

  • 标签: 含气量 埋深 构造 厚度 盖层 煤类
  • 简介:上海市宝山区(县)地籍测绘与管理现状分析王鸿龙,葛智敏(西安地院测量系西安710054)(上海市宝山区规划土地局上海)为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宝山区(县)自1989年起,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开展了土地测量和地籍调查工作。几年来.共测绘覆盖全县大陆...

  • 标签: 管理现状分析 地籍测绘 地籍图 地籍测量 宝山区 界址点坐标
  • 简介:平顶山煤层气区块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地面钻探和煤矿巷道瓦斯抽采证实其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本文根据该区块的勘探开发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煤层气富集主要受构造条件、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剖析了其控制机理,优选了有利目标区。本次研究为降低该区煤层气开发风险和成本提供了保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煤层气富集 主控因素 构造条件 沉积环境 水文地质 有利目标
  • 简介:天沃煤矿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地处著名的香格里拉北缘,三江并流的长江中上游重点防护林区。为藏民集居地和天然林禁伐区。矿区为晚三迭世含煤沉积,煤类为1/3焦煤,虽然合煤性较差,通过对该区的地质勘查和聚煤特征的分析,对西北严重缺煤地区,特别是1/3焦煤的稀有煤种,为“天保”工程的实施、解决“以煤代薪”、稳定藏区社会安定以及对滇西北找煤都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 标签: 天沃煤矿区 聚煤特征 找煤意义
  • 简介: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较为发育。泥石流灾害受控于多种因子,在详尽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降雨分布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处理功能,深入研究构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评价的多元信息复合叠加模型,并对泥石流发生概率的评价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泥石流 影响因素 地理信息系统 多元信息复合叠加 概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