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马王油田储层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各小层渗透率变化较大,在注水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四敏”现象。油藏在投入注水开发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暴露出注水井吸水能力普遍下降,难注井层增多,直接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马王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的各种因素和储层损害机理研究,在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矿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提高新沟嘴组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配套技术。通过保障注水水质,合理提高注入压力,搞好斜井分层注水,适时改造油层,选择合理生产压差,进一步提高了马王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 标签: 马王庙油田 注水开发 工艺技术 分层注水 储层分析 吸水能力
  • 简介:长期以来,沙垒田凸起、西凸起前第三纪变质花岗岩被笼统地划归前寒武纪,对两凸起有代表性的4口井的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变质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047~2483Ma,属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台期-吕梁期的产物.对C1井井深1406~1443m钻遇的灰岩地层进行了采样分析,首次获得了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并证实灰岩地层属古生界下寒武统,从而为沙垒田凸起古生代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沙垒田凸起 庙西凸起 前第三纪 地层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油气地质
  • 简介:该文利用C2井的介形虫和孢粉分析,对滋洼陷沙三下盘河砂体的层位进行了落实;根据地化热解、有机碳百分含量分析等资料得出了滋洼陷沙三段一沙四段顶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普遍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的过渡阶段,沙四段中下部暗色泥岩普遍不发育;通过与东部的阳信洼陷相比,证实滋洼陷暗色泥岩埋深普遍较浅,无火成岩活动,地温梯度低,成烃能力差,勘探潜力有限。

  • 标签: 潜力分析 生烃 暗色泥岩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丰度 孢粉分析
  • 简介:冀中坳陷牛驼凸起南段潜山具有含油层系少、勘探程度低的特点。对潜山油源、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圈闭类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牛驼凸起南段潜山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发育有潜山风化壳和潜山内幕2种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特征。分析认为,牛驼凸起南段潜山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中雄11井北潜山残丘圈闭和霸28井潜山内幕圈闭是该区下步扩大潜山残丘勘探规模和获得潜山内幕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

  • 标签: 潜山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牛驼镇凸起南段 冀中坳陷
  • 简介:以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新隆起带新立地区黑帝油层Ⅱ号油层组为例,利用岩石热解技术得到的原油重轻组分比值、定量荧光油性指数和饱和烃气相色谱谱图特征识别该区储集层的原油氧化降解程度及原油性质,并结合新立地区的构造特征,揭示了目标区黑帝油层Ⅱ号油层组的原油性质分布规律。该地区北部黑帝油层的氧化降解程度较轻,原油性质属于中质或中质偏重,而该地区南部由于油层埋藏浅导致油层的氧化程度较重,原油性质属于重质油,流动性较差。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地化录井技术能够准确判别储集层的原油氧化降解程度及原油性质,有助于开发单位针对不同油质的油层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 标签: 原油性质 氧化降解 岩石热解 饱和烃气相色谱 定量荧光 S2
  • 简介:53井区长8段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北地区勘探、评价以及开发的重点地区及层系之一。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油层组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并确定了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相对发育。同时,通过分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沉积微相。

  • 标签: 三角洲前缘亚相 沉积微相 长81储层 镇53井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合兴场一丰谷地区沙溪组气藏以其较大规模三角洲沉积和较大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引起关注,而前人针对该区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有利相带的研究甚少。通过对上、下沙溪组岩石类型、结构特征、重矿物组合、测井相结合地震相等分析手段,确定物源通道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上、下沙溪组均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划分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有利沉积相带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此次研究,也为该区下一步沙溪组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 标签: 沉积相 物源 沙溪庙组 合兴场—丰谷地区
  • 简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泾地区勘探开发前景,为寻找有利储层,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等技术对取心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偏低;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储集性能差到中等,原始产能低,非均质性强。结合生产动态,选用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和有效孔隙度等低渗透储层评价参数,将长81储层划分为3类:Ⅰ类为较好储层;Ⅱ类为中等储层;Ⅲ类为较差储层。研究区主要发育Ⅱ类和Ⅲ类储层.有少量的Ⅰ类储层.分类结果符合该地区实际。

  • 标签: 储层评价 评价参数 长81储层 镇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王判潜山带发育白桥、任凤、王判三条深大断裂,将潜山自北向南分割成Ⅰ、Ⅱ、Ⅲ排山,下古生界圈闭形成时间早于石炭一二叠纪二次生气运聚期。该区火山活动频繁,火成岩广布,奥陶系储集条件好,济阳地堑和曲堤地垒二次生气中心的煤型气对本区贡献不大。文章指出Ⅰ排山和Ⅱ排山大部也为煤型气二次生气中心,具备煤型气气源条件,石炭一二叠系泥岩和铝土质泥岩、灰岩为优质的盖层,是寻找煤型气及其与幔源气混源的有利场所。Ⅲ排山不具备煤型气气源条件,而具备幔源气气源条件,是寻找幔源气的有利场所。

  • 标签: 王判镇潜山带 下古生界 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 简介:在以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为主要开发井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中,要想获取裂缝在井点不同空间位置的产状较困难,裂缝精细描述存在不准确性,这些均影响了对气藏渗流通道的刻画,制约了边水气藏的科学、均衡开发。以磨溪龙王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照片、FMI成像测井、叠前地震各向异性裂缝预测和不连续性检测以及动态监测等资料,在大斜度井、水平井裂缝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定量表征了裂缝产状、开度、密度、孔隙度等参数,再结合所获取裂缝参数建立多尺度非结构化网格离散裂缝模型,明确了气藏高、低渗区域分布,优势水侵通道和水侵方式。结果表明:在磨溪龙王组气藏离散裂缝模型中,大尺度和中小尺度裂缝均较发育,高渗区呈连片状广泛分布;发育于气藏外围4个方向的9条边水水侵的高渗通道,表现为沿裂缝水窜型和沿溶蚀孔洞均匀推进型2种水侵方式。该方法及研究结果对同类特大型超压有水深层碳酸盐岩气藏裂缝精细描述、水侵优势通道刻画和水侵模式建立等理论和技术研究均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大斜度井和水平井 裂缝识别 DFM裂缝建模 高、低渗区域分布 水侵优势通道 水侵方式
  • 简介:阜东斜坡中侏罗统屯河组储层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但储层敏感性复杂,是制约油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屯河组储层黏土矿物含量较低,但各种类型的黏土矿物均有发育,其中以蒙脱石和伊/蒙混层居多。通过流动性实验分析得出,阜东斜坡中侏罗统屯河组储层以水敏性伤害最强,盐敏性和酸敏性伤害次之,这些均是造成各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敏感性伤害程度与黏土矿物类型、孔喉大小及碎屑组分密切相关,因此在钻井、试油过程中应注重储层保护,尽量减小储层伤害。

  • 标签: 储层敏感性 头屯河组 中侏罗统 阜东斜坡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泾地区中生界及以上地层主要经历了三叠系—侏罗系、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侏罗系—白垩系和白垩系—第四系地层不整合面对应的4期地层抬升与剥蚀事件。综合利用压实曲线外推法及地层趋势对比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构造抬升事件导致的地层剥蚀厚度,并对其进行了对比与验证,采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三叠纪末延长组地层剥蚀厚度为345~465m、中侏罗世末延安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50~220m,侏罗纪末安定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60~250m,晚白垩世—新近纪末志丹群剥蚀厚度为980~1280m。构造沉降及抬升与剥蚀共同控制了研究区延长组地层的构造形态,自三叠纪以来,其表现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 标签: 剥蚀厚度 压实曲线 地层趋势对比 埋藏演化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间湾暗色泥岩、致密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长7泥岩形成的异常高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高剩余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垂向叠合砂体与微裂缝向上运移进入长4+5储层,并沿连通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运移进入圈闭成藏,形成鼻隆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形成受烃源岩、沉积相带、微裂缝、鼻隆构造以及剩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长4+5油层组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成藏机制 林镇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新兴气测录井技术,具有实时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发现油气显示和判别原油性质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在北地区延长组的应用分析,总结红外光谱在该区储集层的响应特征,利用全烃参数、组分参数和全烃曲线形态,建立了红外光谱资料在北地区延长组储集层的识别方法。现场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储集层识别、解释评价应用中效果良好,特别是在低电阻率油层、消光油层、致密非均质性储集层识别中优势突出,较好地解决了北地区油水判识难题。

  • 标签: 红外光谱 延长组 油层 低电阻率 消光 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