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拟采用的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间隙h和不同相对运动速度v情况下的内部压力特性。经计算,该磁流变阻尼器符合要求。

  • 标签: 磁流变阻尼器 有限元模性 力学性能 压力
  • 简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高温压缩试验,研究5A01铝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1~1s^-1、变形温度为350~450℃条件下的流变行为,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合金在不同压缩条件下的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变化强烈影响合金流变应力的大小,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提高而增大。采用双曲正弦形式ARRHENIUS的关系来描述5A01铝合金高温压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行为,获得的材料常数A、a、11和Q分别为0.06831s^-1、0.0094MPa、2.7089和161.14kJ/mol;在应变速率为0.01s^-1叫及变形温度低于400℃条件下变形时,5A01铝合金组织为纤维组织,而当变形温度升高到450℃时,再结晶程度很高,出现大量等轴晶。

  • 标签: 5A01铝合金 高温压缩 流变应力 显微组织
  • 简介:在AR2000ex型流变仪上对沉淀碳酸钙(Precipitatedcalciumcarbonate,PCC)在PEG(聚乙二醇)悬浮体系进行稳态剪切流变实验。通过2种方法来改变分散体系黏度:1)以PEG20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为连续相,分散体系以10℃为间隔从10℃上升至50℃;2)在30℃用相同的聚合物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PEG200、PEG400和PEG600)。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PCC/PEG200分散体系的临界剪切速率越来越大。在剪切增稠区内流动指数N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稠度系数K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临界剪切速率以及临界剪切黏度与温度严格满足Arrhenius关系:η=Aexp[Ea/(RT)]。研究发现随温度的变化临界剪切应力不变。随着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分散体系的黏度增加,临界剪切增稠速率减小。PCC粉末的分形结构以及聚集体的形貌使得体系的相对黏度远大于硬球体系的相对黏度。

  • 标签: 沉淀碳酸钙(PCC) 介质黏度(ηm) 剪切增稠 连续相
  • 简介:介绍了电动道岔动作电流曲线的特性,并对几种非正常动作电流曲线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岔故障的发生。

  • 标签: 电动道岔 转辙机 电流曲线
  • 简介:随着变频技术在矿用架线式牵引电机车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交流变频调速电动机在矿用架线式牵引电机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变频调速节能效果明显,性价比也越来越优越,使得变频调速具有绝对优势而深受工业用户欢迎,本文对变频调速技术在西沟矿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矿山 架线式电机车 变频调速 节能
  • 简介:粉尘沉积是通风输送过程的常见现象,严重时常堵塞管路,本文以实验研究为手段,探讨高浓度粉尘在通风输送过程的沉积特性。得出水平直管内粉尘的沉积受风速主导,较大风速湍流强度大,边界层厚度薄,有利于外流区粉尘的悬浮和边界层内粉尘的再次悬浮;水平90°弯管内粉尘沉积具有区域性,弯头上游以有序沉积为主,弯头下游由于气流边界层分离产生了漩涡区使沉积量急剧减少,弯头外侧由于流动偏移对壁面的冲刷使粉尘沉积几率降低,而弯管内侧由于边界层分离和部分粉尘随气流的偏移使沉积量最小;水平三通管内粉尘沉积主要受支管角度与流速影响。通风输送高浓度粉尘的合适取值为:水平直管和90°弯管风速应不低于17m/s,水平三通角度30°~45°,支管风速不超过主管。

  • 标签: 通风输送 粉尘沉积 水平直管 90°弯管 三通管
  • 简介:研究微晶蜡含量对改进型石蜡基17-4PH不锈钢喂料流变性能的影响,比较4种喂料的综合流变因子大小,对粘结剂与金属粉末的相容性进行观测。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喂料的流变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喂料的形貌。结果表明:4种喂料均呈假塑性流体,微晶蜡的加入可提高喂料的流变性能,且在温度160℃、剪切速率1000s-1的条件下,向石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微晶蜡的喂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流变性能,其综合流变学因子αstv=3.068×10-6。同时,适量微晶蜡的加入有助于提高金属粉末在粘结剂中分散的均匀性。

  • 标签: 金属注射成形 17-4PH不锈钢 微晶蜡 流变性能
  • 简介:本文首先结合资料探讨了硫化镍铜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然后分别对矿区岩石力学特性、巷道变形特征、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矿区1150水平采矿二工区现场情况和相关资料提出几点巷道支护措施,希望能够对金川从事巷道建设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帮助。

  • 标签: 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体力学 工程地质条件 巷道变形 巷道支护
  • 简介:铝合金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腐蚀敏感性问题会导致应力腐蚀断裂严重问题。从铝合金试样应力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以40mm厚双悬臂梁试样和26mm厚度的试样为例,对不同厚度的铝合金试样的应力腐蚀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铝合金试样 应力腐蚀 门槛值
  • 简介:本文采用高温团相反应合成TCaTiO3∶Pr3+红色发光材料、报道了Pr3+激活的CaTiO3的光谱特征及长余辉特性,并与CaS∶Eu的光谱特性及长余辉进行了比较。CaTiO3∶Pr3+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新材料

  • 标签: CaTiO3∶Pr3+ 合成 发光特性 长余辉
  • 简介:飞机炭刹车盘在压力系统提供的压力作用下,动盘和静盘相互摩擦,产生摩擦力矩。刹车压力的大小对飞机炭刹车盘的摩擦性能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对3套炭刹车盘在不同压力状态下的刹车试验,对整套炭刹车盘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飞机炭刹车盘在可用刹车压力条件下,摩擦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码研制的A320系列飞机炭刹车盘在整个刹车压力区间内,摩擦因数、平均力矩等性能指标均在国外原件的性能范围内,与国外原件具有等效的刹车性能。

  • 标签: 炭刹车盘 刹车压力 摩擦性能 刹车试验
  • 简介:1前言随着鞍钢高炉大型化的发展,高炉的炉料结构日趋合理,基本上是70%的高碱度烧结矿搭配30%的酸性球团矿。由于高炉的产能增加,球团矿的供应出现缺口,所以厂里先后进口了加拿大、印度等球团矿。但各种球团矿因生产的原料和工艺不同,球团矿的特性会有差别,因此对炼铁总厂使用的几种球团矿的质量特性做一简要分析。

  • 标签: 鞍钢炼铁总厂 酸性球团矿 质量特性 高碱度烧结矿 炉料结构 高炉
  • 简介:试验采用硫酸渣作为原料,以润磨作为强化原料处理的方式,制备出合格硫酸渣生球团,研究其干燥特性。结果表明:润磨化硫酸渣生球团的脱水速率受干燥风温和风速的影响十分明显,并且随风温和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快;润磨化硫酸渣生球团的含水量较普通铁矿球团的仍较高,但其可适应较高的干燥风温,故可适当提高风温来缩短其干燥完成时间;当风速为1.5m/s、风温升至400℃时,其干燥时间可缩短至11.5min。

  • 标签: 硫酸渣 球团 润磨 干燥
  • 简介:针对轧机传动系统因负荷突变而引起的扭振现象,建立了轧机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找出了相应措施来减少轧机的振动,从而降低破坏概率,延长了设备寿命。

  • 标签: 轧机扭振 有限元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 简介:新的世纪对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交往”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英语课堂应具备的教学特性,来阐述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 标签: 英语课堂 教学特性 互动教学
  • 简介:为了确定适合的均匀化退火制度,进行了均匀化退火实验以及轧制实验,以确定适合的开轧条件。根据均匀化退火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图,确定了可轧的退火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轧制实验,验证退火制度的合理性。

  • 标签: 镁合金 铸轧 均匀化退火 显微组织
  • 简介:热等静压(HotIsostaticPress,HIP)技术是在惰性气氛中,在各向均衡的气体高压力及高温共同作用下,去除材料内部的孔洞及缺陷,以改善机械性质、使粉末材料及表面蒸镀物具一致性、通过扩散键结(diffusionbonding)改善焊接完整性等。热等静压适用于多种材料及器件,特别是铝合金、工具钢、钛、超合金以及蒸汽涡轮零件、医学植入件、自动化铸件、靶材与粉末冶金制品等。考虑到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高传输速率光储存媒体及平面显示器的发展,靶材的研究与开发,巳成为光学薄膜制造的关键技术,该文作者以热等静压方法改善金属靶材,比较热等静压前后靶材性质差异和论证批量生产的可行性;并探讨热等静压处理对靶材性质的影响、比较其显微结构变化,以评估热等静压改善金属靶材材之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利用l100℃,175MPa,4h热等静压的制备流程条件,对3种不同成分配比之Cr-Si热压靶材进行热等静压处理,均可有效改善孔隙率,其中以50Cr-50Si的热等静压效果最为显著,孔隙率可有效降低60%。此外,靶材在经过热等静压后,由于炉内气体的纯化效应而使得靶材的氮、氧浓度皆有所上升,尤其是Si以单独元素形态存在时更甚,从而造成靶材纯度受到影响。

  • 标签: 热等静压 扩散键结 靶材 孔隙率
  • 简介:采用无压熔渗工艺制备1种新型的具有自润滑耐磨性能的炭纤维整体织物/炭-铜(C/C-Cu)复合材料,分别在环-块运动模式、销-盘运动模式和往复运动模式下对该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研究,并与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滑板用C/Cu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C/C-Cu复合材料在不同试验模式下表现出迥异的摩擦磨损特性。往复运动模式下试样表面形成完整光滑的磨屑层,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分别维持在0.02和1.70mm3的较低水平,摩擦磨损性能优于C/Cu复合材料;环-块模式下试样磨损面粗糙,摩擦因数最高,达到0.25以上,磨损量最低,仅为0.75mm3与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相当;销-盘模式下试样的磨损量远高于其它2种摩擦模式,最高达55mm3,摩擦磨损性能比C/Cu复合材料差。

  • 标签: C/C-CU复合材料 熔渗 摩擦磨损特性 试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