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以四氯化源,苯甲醇为碳源,分别采用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二甲苯3种不同溶剂,有机合成高碳比(原子比28:1)碳化陶瓷的先驱体苯甲醇(benzylalcoholzirconium,BAZ)。采用FT-IR对先驱体的基团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BAZ的耐热性和陶瓷转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溶剂制备的碳化先驱体在600~700℃时均全部热裂解,1500℃完全热解为ZrC,其中采用对二甲苯溶剂制备的先驱体在氩气气氛下1600℃保温1h后的陶瓷产率最高,为51.8%,采用二甲苯溶剂制备的先驱体热裂解温度最高,为670℃。

  • 标签: 碳化锆 高碳锆比 先驱体 陶瓷产率 热裂解
  • 简介:一种镁中间合金的生产方法,解决了现有镁合金冶炼操作困难、质量难以控制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本发明的生产方法是:将金属镁和钾盐按重量比1:0.5~1.5的比例加入到还原炉内,当真空度≤1Pa时,停止抽真空,并连续通入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炉内压力为0.006~0.02MPa;按金属镁与四氯化重量比1:1~2的比例,取四氯化加入到预热炉内,当真空度≤1Pa时,停止抽真空,对四氯化进行加热,使四氯化汽化;在还原炉通入惰性气体的同时,对金属镁和钾盐进行加热,经2~5小时,

  • 标签: 生产方法 中间合金 四氯化锆 惰性气体 金属镁 冶炼操作
  • 简介:本文根据使用时间的先后,介绍了贵溪冶炼厂使用过的三种93%硫酸浓度计的工作原理、测量方法、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硫酸 浓度计 密度 电导率 浓度测量
  • 简介:文章对用物理选矿去除刚玉中玻璃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含Na2O2.75%的刚玉经重选法去除玻璃后,Na2O含量可降至1.34%,其质量达到SJ-36刚玉砖的原料要求。

  • 标签: 锆刚玉 重选 试验流程
  • 简介:介绍了硫酸铜工艺生产过程和收尘设备,描述了环保问题,详解了泄漏点分析养成的原因,对干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淘汰原收尘系统,增加布袋除尘设备及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后干燥区域扬尘及漏料现象已基本杜绝,废气达标排放,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硫酸铜 扬尘 流化床 泄漏 治理 除尘
  • 简介:介绍了使用LECORH-404氢测定仪进行铌丝中氢含量的测定。通过不同分析功率下钢标准物质、钛标准物质和铌丝试样的释放情况比对,确定了钛标准物质适用于校准仪器进行铌丝中氢含量的测定,并通过分析比对选定了最佳分析功率。对锡囊助熔法和锡片熔浴法进行比较,两者均可用于铌丝中氢含量的测定,试验中选择操作方便、空白较低且稳定的锡片作为助熔剂。通过精密度和加标回收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标签: 铌锆丝 脉冲加热 热导法
  • 简介:、锰、铁的硝酸盐和甘氨酸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得超细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将前驱体分别在750、850和950℃由氢化钙还原得到锰铁三元合金微粉。用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对溶液燃烧和钙还原2个阶段的产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的金属氧化物前驱体颗粒分布均匀,粒度为数百纳米;采用氢化钙还原氧化物前驱体,在温度≥850℃,Ar气氛下反应1h可制得ZrMnFe三元单相合金微粉,粒度为亚微米或微米级。

  • 标签: 溶液燃烧 钙还原 锆锰铁合金
  • 简介:本文介绍了贵冶硫酸新系统的设计、运行情况,同时介绍了在实际生产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措施。

  • 标签: 硫酸 炼铜 制酸系统 工艺流程
  • 简介:氧化分析仪是利用氧化浓差电势来测定氧含量的传感器,它在酒钢不锈钢冷轧退火炉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有效的测量结果保证了工序的生产顺行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研究氧化分析仪在酒钢不锈钢冷轧冷热线退火炉上的应用,以及对氧化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 标签: 氧化锆分析仪 退火炉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铈稳定钪掺杂氧化的超细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水热产物的物相和结构,结合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水热反应过程物相与能量的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pH值对水热产物颗粒大小与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pH=8、反应时间为3h时,得到的水热产物为立方单相,粒径约为4nm。当pH值升高到10时,立方相的颗粒出现长大和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6nm。

  • 标签: 水热法 铈稳定钪掺杂氧化锆 纳米晶
  • 简介:介绍了MACS-Ⅱ过程控制系统在化工厂一硫酸生产中的应用,详述了系统的配置、功能和实现。

  • 标签: DCS 现场总线 硫酸 控制系统
  • 简介:采用“硫化除杂——氧化除铁钴——氟化除钙镁——萃取除锌——蒸发结晶”工艺处理粗硫酸镍结晶,可有效地脱除其所携带的杂质金属,实验结果证明:以H2S为硫化剂对硫酸镍溶液进行硫化处理,溶液中铜、砷、铋脱除率大于99.9%;以Cl2为强化氧化剂对硫化后液进行处理,溶液中铁、钴脱除率大于99.9%;以NiF2为添加剂,溶液中Ca2+脱除率98.44%,Mg2+脱除率97.24%;以P204作萃取剂,溶液中的Zn2+萃除率大于99.9%,最终蒸发结晶所得硫酸镍主品位20.03%,纯度98.60%,全流程镍回收率93.51%。

  • 标签: 硫酸镍 提纯 硫化脱杂 氧化脱杂 萃取
  • 简介:氧化陶瓷材料的脆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文章首创在氧化粉末中加入316L不锈钢粉,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氧化基金属陶瓷。试验通过不同的成分配比和不同的烧结温度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金相分析、XRD、SEM/EDS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通过断口分析,讨论了ZrO2·316L金属陶瓷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的材料随相组成的成分所占比例的改变,其致密度、弯曲强度、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性都随之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316L相以片状均匀分布在氧化基体中,在材料断裂时起到了颗粒/纤维增韧的作用。同时氧化部分以亚稳相t-ZrO2的形态存在,也起到了相变增韧的作用。

  • 标签: 氧化锆 金属陶瓷 316L 放电等离子烧结 增韧机理
  • 简介:武汉化工学院与有关生产厂共同研制成功了一项利用低品位矿生产高纯度硫酸铜的新技术。该项新技术是通过综合利用低品位铜铁共生氧化矿或硫化矿,采用“溶铜”沉铁酸浸,化学浓缩结晶的新工艺生产硫酸铜,经工业试验及生产实践认为:该项技术

  • 标签: 高纯度 低品位 矿生产 化学浓缩结晶 新技术 工业试验
  • 简介: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F含量偏高对净化玻璃钢设备、电除雾器极线腐蚀严重,氟含量达到一定值对干吸瓷环填料甚至转化触媒均有影响,给铜冶炼长周期生产带来隐患,贵冶硫酸二系统净化工序采用水玻璃除氟工艺,对净化系统降低F含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烟气制酸 净化系统 废酸 除氟 水玻璃
  • 简介:硫酸的浓度、温度对其腐蚀性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浓硫酸的温度越高,其对某种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越快,且一种金属材料无法同时耐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腐蚀.本文主要探讨从减少稀酸环境和降低酸温等方面来提高硫酸系统浓酸泵的运行稳定性.

  • 标签: 闪速炉 炼铜 浓酸泵 腐蚀 硫酸系统 酸温
  • 简介: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钇稳定氧化(YSZ)的超细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pH值以及分散剂和阳离子浓度对YSZ粉体的相组成、相结构和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水热法制得的YSZ粉体具有立方相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6nm;pH值越大,越利于立方相的生成,pH为12时,YSZ粉体为纯立方相;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可以有效地减少粉体的团聚;阳离子浓度过高时(2mol/L),不利于立方相生成,在阳离子浓度适当(约0.02~0.05mol/L)的前提下,稍大的阳离子浓度得到的粉体粒径较小,团聚较少,最佳的阳离子浓度为0.05mol/L。

  • 标签: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两步水热法 超细纳米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