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维生素C为还原剂和覆盖剂,在水溶液中制备铜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催化性能。研究不同维生素C浓度对铜纳米颗粒尺寸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计(FTIR)对所制备铜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维生素C浓度增加,铜纳米颗粒尺寸减小。维生素C在防止纳米颗粒氧化和团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帮助纳米颗粒在应用过程中保持较高稳定性。所制备铜纳米颗粒在PMS氧化丝氨酸过程中表现出优良催化活性。铜纳米颗粒催化活性随颗粒尺寸减小而提高。铜纳米颗粒有望用于催化和环境修复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铜纳米颗粒 维生素C 丝氨酸 PMS 氧化 动力学
  • 简介:本文介绍了合成高强度(22.5~25.8kg)、粗颗粒(40/50~25/30)单晶金刚石,所需炭源材料、触媒合金种类、装填方式、合成参数与合成效果。讨论了原料、合成工艺与合成条件对生长高强度粗颗粒优质金刚石影响及合成机理。

  • 标签: 高强度 合成工艺 单晶金刚石 触媒合金 粗颗粒 装填
  • 简介:通过搅拌铸造制备SiC纳米颗粒增强A356铝合金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密度测量发现试样孔隙度较低,且孔隙度随SiC颗粒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材料显微组织,发现弥散颗粒分布均匀。材料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加入纳米SiC颗粒增加而提高,而延展性有所降低。当SiC纳米颗粒加入量为3.5%时,复合材料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达到最高。断口分析表明,拉伸断裂试样为相对韧性断裂。

  • 标签: 铝基复合材料 SIC 强度 纳米
  • 简介:生产高质量铸件低压铸造工艺可以用来制造DuralcanA1-SiCp复合材料.添加不同百分含量(质量分数ω分别为9%、15%、20%和25%)硅,随后可通过低压铸造工艺来铸造复合材料.2mm壁厚、无缺陷、高质量高硅复合材料铸件也可以通过这种工艺获得.低压铸造工艺铸造出来复合材料铸件显微结构显示出颗粒呈均匀分布,材料具有良好强度性能.

  • 标签: 低压铸造 增强高 复合材料低压
  • 简介:本文研究了金刚石含量对Y-TZP陶瓷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金刚石含量增加,金刚石/氧化锆陶瓷硬度、断裂韧性、耐磨性升高,而相对密度下降。表明用金刚石弥散来改善Y-ZTP陶瓷力学性能是可行

  • 标签: 钇稳定四方二氧化锆 金刚石 力学性能 弥散强化 陶瓷
  • 简介: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20日出版美国《物理评论通讯》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用石墨合成了人造金刚石,由于其晶体颗粒尺寸缩小到接近极限,因此从理论上讲这种物质硬度极高。

  • 标签: 人造金刚石 晶体颗粒 合成 石墨 日本 极小
  • 简介:由于新一代MinimasterPlus魔王诞生,铣削已经变得简单多了。可替换刀片、高性能立铣刀产品线,使得需要重新测量刀具长度进行对刀现象成为了过去。

  • 标签: 立铣刀 Plus 刀具长度 产品线 铣削 刀片
  • 简介:通过原位生成反应,采用Cu-3.4%Ti和Cu-0.7%B中间合金,利用快速凝固技术制备纳米TiB,颗粒增强块体Cu—Ti合金,然后对合金在900℃进行热处理l~10h。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表明,在铜熔体中,Ti和B通过原位反应生成初始纳米TiB2颗粒和TiB晶须,TiB晶须生成会导致TiB2颗粒粗化。初始TiB2颗粒沿晶界分布,会阻碍晶粒在高温下生长。在对合金进行热处理时,晶粒内Ti和B原子通过扩散反应生成二次TiB2颗粒。对合金热处理前后导电率和硬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生成二次TiB2颗粒能够延缓合金在高温下硬度下降,合金电导率和硬度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处理8h时分别为33.5%IACS和HVl58。

  • 标签: 原位反应 TiB晶须 TIB2颗粒 Cu—Ti合金 复合材料
  • 简介:采用EBSD技术研究Al-(Mn)-Fe-Si合金等温退火后再结晶晶粒结构。统计研究表明,在无沉淀反应条件下,在大于临界直径(约1.1μm)颗粒相周围形成P取向({011}?566?)晶粒频率约为2%。晶粒总数量密度与P、立方取向({001}?100?)晶粒数量成线性关系。再结晶晶粒总数量密度及典型取向(P、ND旋转立方{001}?310?、立方)晶粒数量密度随轧制应变量增加而增加,并服从指数规律。

  • 标签: 再结晶织构 铝合金 颗粒激发形核 EBSD
  • 简介:提出一种管材成形新工艺:固溶处理→颗粒介质内高压成形→人工时效。通过热处理工艺调整合金变形前后力学性能,应用颗粒介质内高压成形技术实现管件塑性成形,以期建立一种工艺实施简便、设备要求较低、产品设计灵活高强铝合金管件加工方法。结果表明,固溶温度560℃且保温时间120min时,合金伸长率提高了313%,但强度和硬度大幅减低;对合金进行固溶后时效处理,当人工时效温度180℃且保温360min时,合金塑性下降,强度和硬度等性能指标恢复至固溶前状态,确保成形零件具备母材力学性能。此工艺方法使AA6061挤压管材最大胀形率提高了25.5%,管件材料性能达到了原材料性能指标。

  • 标签: AA6061合金 内高压成形 热处理 强化机制
  • 简介:本文通过对铜管零件工艺分析,详细介绍了一套特殊结构模具设计过程。该模具经试用完全达到了设计和使用要求,并且生产效率高,工艺质量好.很好地满足了客户要求。今天我将这一经验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以供相关行业工程师们参考借鉴.如有不完善之处,敬请专家们指导!

  • 标签: 一模多件 铜臀成型 外形细小 特殊结构
  • 简介:基于超声信号在涂层上、下表面产生奇异性,通过对超声信号进行连续波变换分析,利用模极大值法和Lipschitz指数法进行判断,找出了超声信号中奇异点。依据热障涂层界面反射信号时间差,利用已知涂层声速可以算出涂层厚度。通过与扫描电镜所测涂层厚度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可行性。

  • 标签: 热障涂层 超声测厚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扫描电镜 Lipschitz指数
  • 简介:通过湿法球磨制备CoFe2O4-BaTiO3颗粒复合材料,研究材料成分和调制频率与电磁效应关系。结果表明:电磁效应系数随着调制频率由400Hz增加到1000Hz而增加。由于CoFe2O4电导率在400-1000Hz范围内对频率敏感,电磁效应曲线特性而发生改变。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第三相Ba2Fe2O5,从而导致电磁效应下降。

  • 标签: 铁氧体 铁电体 CoFe2O4-BaTiO3 磁电效应 调制频率
  • 简介:在现有热态颗粒介质压力成形(HGMF)工艺有限元仿真分析中,需要假设离散性质颗粒介质为连续体(Drucker-Prager模型),这使得颗粒介质在传压和流动过程中产生拉应力,与实际工艺不相符。为解决此问题,提出离散元与有限元(DE-FE)耦合仿真分析方法。通过颗粒介质传压性能实验和板材热单向拉伸实验得到仿真模型材料参数,采用VisualBasic语言建立DE-FE耦合仿真平台,分析HGMF工艺成形AA7075-T6圆锥形件工艺特征,并进行工艺试验验证。研究表明:DE-FE耦合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解决离散体与连续体耦合作用力学问题提供新分析手段。更多还原

  • 标签: 颗粒介质 铝合金板材 热成形 有限元 离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