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作者简述了东海PH油田钻井的钻杆刺漏原因的研究过程,以及取得的初步结论。从1998年开始,PH油田接连出现了钻杆刺漏现象。为此,有关部门组织了跨系统的多学科、多专业科研合作,先后有5个学科,24个专业,近20个大专院校和科研所,8个油田的专家参与了研究。并先后在5个城市进行了11项正规的系列试验,写出了13部正式试验报告及调研报告。在研究中,使用了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3项专利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当今现代化大型工具中出现的机具损坏、腐蚀问题,其常常是综合原因作用的结果,需要从相关的各个学科进行认真地研究。对钻具刺漏现象的大量试验和研究,意外地发现并证明了该油田的地层内存在少量腐蚀气体。虽然这类气体的含量并不高,然而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全面认识PH油田的地层状况,在今后的油气生产中正确确定有关装备的防腐等级,以及预测生产装备的使用寿命,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 标签: 石油钻井 钻井平台 钻具 钻杆 防腐 硫化氢
  • 简介: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各种土壤腐蚀性评价方法。作者认为经验在土壤腐蚀性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引进新的观点和方法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法是今后评价土壤腐蚀性的趋势,并对土壤腐蚀性测试仪器提出了要求。

  • 标签: 土壤腐蚀性 评价方法 测试仪器 指标 埋地金属管道
  • 简介:利用XRD、SEM、TEM、EDS、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15-5PH不锈钢经400℃长期时效后组织及力学性能。随着时效时间延长,板条状马氏体逐渐变得细小,发生Spinodal分解,分解为富Cr相及富Fe相;大量ε-Cu相呈弥散析出;逆变奥氏体的量逐渐增多;粗大的析出相沿板条马氏体晶界分布;未溶解的NbC颗粒逐渐长大。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在1000h时达到最大值1554MPa;伸长率先下降后上升,在1000h时下降到最小值4.8%;断面收缩率逐渐减小,试样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

  • 标签: 15-5PH不锈钢 时效 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本文采用扫描振动微电极和局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了近中性pH环境中X70管线钢平滑试样及裂纹尖端发生的局部溶解电化学行为,用来确定并量化应力和氢以及它们对阳极溶解的协同作用在裂纹扩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外加拉伸应力能够提高管线钢的阳极溶解速度,应力较小时,应力加速溶解并不明显;应力提高到80%屈服强度时,管线钢的阳极溶解速度显著提升。裂纹或者裂纹状缺陷的存在会引起应力集中因而会导致加速局部阳极溶解速度。当预制裂纹CT试样受到3000N拉力时,裂尖的应力影响阳极溶解因子高达3.6,而低应力区域只有1.10。近中性pH环境中氢与应力对管线钢在的阳极溶解的联合作用,这对裂纹的扩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受到525MPa应力的平滑试样在不同电流密度0.1mA/cm^2,1mA/cm^2,5mA/cm^2,10mA/cm^2和20mA/cm^2充氢后,氢与应力对阳极溶解的协同影响因子,分别是1.048,1.668,2.568,3.976和5.437。

  • 标签: 管线钢 应力腐蚀 微区电化学 扫描振动电极 局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 简介:为了分析含钒钛转炉渣氧压酸浸过程的热力学特点,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度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了氧分压0.5MPa、对应离子的质量浓度0.1mol/kg、温度60~200℃条件下V-Ti-H2O系的电位-pH图。在pH〈2的酸性条件下,可溶性V3+,VO2+,VO2+的稳定区几乎全部包含在TiO2的稳定区范围内,随着温度由60℃升高到200℃,钒、钛稳定共存区对应的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增大,pH逐渐降低。钒、钛稳定区的共存特点从热力学角度为转炉渣采用氧压酸浸工艺通过一步酸浸将钒浸出的同时使钛富集在渣中提供了理论依据。含钒钛转炉渣的氧压酸浸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40℃、氧分压0.5MPa、粒度0.055~0.075mm、液固比15:1、浸出时间120min、搅拌速度500r/min、初酸浓度200g/L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为96.87%,钛的浸出率为8.76%。钒与钛通过氧压酸浸工艺能够得到有效分离,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 标签: 电位-PH图 V-Ti-H2O系 氧压酸浸 转炉渣
  • 简介:文章利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将土壤的腐蚀性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建立了模糊评价矩阵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出了各评价因素权重系数,对埋地管道沿线土壤的腐蚀强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为土壤的腐蚀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为减少管道腐蚀事故的发生和管道的预防性维修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土壤腐蚀性 模糊数学 灰色关联分析法 综合评价
  • 简介:通过野外调查研究湖南省某石煤提钒冶炼区周边土壤中钒的含量、形态、活性以及微生物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钒含量范围为168~1538mg/kg,均超过加拿大土壤质量钒的最高允许值(130mg/kg)。废弃区土壤平均钒含量高达1421mg/kg,尾渣区、原矿区和冶炼中心区的土壤平均钒含量分别为380、260和225mg/kg。BCR顺序提取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态组分(包括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钒含量为19.2~637.0mg/kg,占总钒含量的7.4%~42.3%。土壤中五价钒含量为21.9~534.0mg/kg。此外,土壤高含量钒抑制了土壤酶活性和基础呼吸率。石煤提钒区土壤钒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值得关注。

  • 标签: 土壤污染 活性 微生物响应 石煤提钒区
  • 简介:通过对萨北开发区油田土壤电化学与化学性质的测试,即土壤电阻率、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金属腐蚀电位、pH值、CO3^2-、HCO3^-以及含水量的测试,绘出了这些参数与土壤腐蚀率曲线关系图,从而对开发区的腐蚀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调查,对不同区域的埋地管道及设备采取什么样材质及防腐等级提供了技术依据,为今后的防腐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 标签: 开发区 计提 综合评价 区域 大庆油田 技术依据
  • 简介:依据SY/T0007—1999《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对中原油田-曲阜-济南天然气管道工程沿线土壤进行了腐蚀评价,指出该管道沿线土壤以中强性腐蚀为主,文章对土壤腐蚀评价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 标签: 天然气管道 土壤腐蚀性 钢质管道 自然电位
  • 简介:通过采集153个样品分析长沙市土壤中As、Cd、Cr、Cu、Hg、Mn、Ni、Pb和Zn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地学统计、直接暴露以及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模型)等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空间分布以及对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长沙地区部分区域需经过污染治理后才适合人类生活;约9.0%的区域风险值超过了临界值1.0,1.9%的区域风险值大于2.0,其中高风险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部地区;元素As和口腔摄入途径是儿童的主要健康风险来源;土壤重金属的直接暴露对儿童所产生的健康风险应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土壤 重金属 地统计学 健康风险 TIN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