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项目及CIDAS数据库,本文从事故数量、伤亡人数、事故形态、天气情况、事故时间段、事故月份分布、事故原因等方面对G1京哈高速事故采集点2011-2014年的交通事故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构成交通事故的“人、车、路”三要素层面,对道路使用者、汽车、道路环境三方面的交通事故防护对策进行了探究。此外,为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高速公路事故防护体系,本文还从时间顺序方面对事故前、事故处理中、事故后三个过程的防护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高速公路 事故特征 防护对策
  • 简介:固定翼飞机尾焰的红外辐射特性研究对红外探测、跟踪、制导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TRAN软件计算大气透过率和程辐射,用8-14μm长波红外测量设备对某型固定翼飞机非加力状态尾焰红外辐射亮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非加力状态尾焰辐射亮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迎头方向较弱,从50°到150°逐渐增强,150°方向平均辐射亮度为50°的5.2倍;90°方向尾焰辐射沿发动机喷管轴向呈对称性包络分布,随着与喷管轴向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辐射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喷管出口附近的轴线两侧。150°方向尾焰辐射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喷管出口附近,尾焰辐射亮度为喷管中心辐射亮度的15.4%。180°方向尾焰及喷管辐射亮度呈环形分布,从中心区域向外,尾焰辐射亮度分布的对称性和一致性逐渐下降。测量结果为尾焰红外辐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 标签: 尾焰 红外辐射 辐射亮度 大气透过率 程辐射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中法两国涉及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特征,从道路环境、人为因素、车辆因素、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出发,分析得出机动车碰撞车外儿童导致头部受伤是中国儿童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建议开展完善儿童交通事故数据采集、加强儿童交通教育体系建设及宣传、严格机动车辆检验工作、健全道路交通设施、完善针对儿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等研究,减少我国儿童交通事故的伤害。

  • 标签: 儿童 交通伤害 中法对比 原因分析
  • 简介:违规不等于肇事因素,有错不等于肇事因素,刑事案件是具有犯意(蓄意)的侵权行为,它通常分为财、仇、情、误等四大类。交通事故是甲乙双方在道路上,因使用交通工具,其用路行为不当违反了交通规则,而造成了侵权行为,致使某方或双方造成了财务上或身体上的损失或伤害而肇事,双方皆无犯意或故意过失,因此其搜证目的、搜证重点、搜证要项皆有不同,稍有不慎严重影响当事人权益甚矩,更损害了司法尊严与社会形象。

  • 标签: 刑事搜证 事故搜证 动念犯意 侵权行为 因果关系
  • 简介:本文对上海2011—2014年发生的所有涉及儿童伤亡的交通事故进行研究,并将上海儿童道路使用者分为5类:行人、乘坐非机动车、乘坐小型客车、骑非机动车及使用其他交通方式的儿童,每种道路使用者都具有不同的事故特点及伤害结果。其中儿童最容易遭受伤害的交通方式是步行(38%)和乘坐非机动车(34%)。本文将在一个安全研究领域中综合分析上海所有涉及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并提出儿童交通伤害的特点和预防建议。

  • 标签: 儿童 交通事故 伤害 预防
  • 简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培训是提高事故处理民警业务素质及办案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培训工作还存在机制不健全、课程不系统、授课方式单一、缺少效果评估等问题。对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了广东、内蒙古、湖北、云南等参加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承办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培训班共计195名学员对交通事故处理培训的意见,从培训原则、机制、内容及方式等方面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培训工作进行了梳理和系统设计,初步构建了道路交通事故培训体系框架,为优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相关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业务培训 体系设计
  • 简介:随着行驶记录装置在我国大型客货运车辆上的广泛应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了行驶记录数据解读工作,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本文主要结合两起典型道路交通事故,研究行驶记录数据解读在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行驶记录装置 解读 事故分析
  • 简介: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主要在于事故现场的快速撤离,为了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撤离、快速处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速处理平台。该平台基于互联网平台APP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事故自助处理服务,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实现在线快速处理定责。通过在上海、江苏等省市的试点,表明该平台在简化事故处理流程,提高事故处理速度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

  • 标签: 交通事故 快速处理 快速撤离
  • 简介:本文以法治为视角,对当前我国交通事故认定处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认为有必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立改废并举,修改现行有关事故认定的法律规定,改革交通事故认定机制,建立专家审案制度代替行政审批制度,废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 标签: 法治 法治思维 交通事故处理 改革
  • 简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最常见的物证就是车体碎片,车体碎片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既有形态特征也有运动特征和物质特征,车体碎片在交通事故调查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一线民警对车体碎片的提取和应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民警的实战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车体碎片的证据作用,是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实践证明必须从提高专业技能、规范勘验行为、发挥信息优势等方面进行突破。

  • 标签: 交通事故 车体碎片 现场勘验
  • 简介:近年来,国内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过程中连续发生与安全防护问题有关的交通警察人身伤亡事故;在悲痛与惋惜的同时,也不禁对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存在的自身安全隐患进行反思。本文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中安全防护工作首要性的基础上,对现场处置的分工原则、人员配合及风险防范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事故 分工 安全 建议
  • 简介:本文针对无人机在航拍交通事故现场时,存在航拍大场景与航拍局部细节的矛盾,利用图像拼接技术将路面高清航拍细节图拼接为道路场景的全景图。以一具体现场为例,讨论无人机航拍事故现场图像的拼接实现过程,包括无人机航拍图像采集、无人机相机标定、待拼接图像特征提取、图像配准、图像融合等关键步骤。

  • 标签: 事故现场 图像拼接 航拍图像 无人机
  • 简介: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机构建设规范》(GA/T1272-2015)(以下简称“标准”)于2015年9月28日发布,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对标准制定背景、目标定位、主要内容、实施要点等进行介绍,以期为正确理解、应用标准提供参考。

  • 标签: 机构建设 事故鉴定 道路交通 公安机关 解读 行业标准
  • 简介:5车速数据的正态性检验本研究首先检测了从每个车速采集点采集到的车速分布的正态性分布情况。研究人员用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K-S)检验确定所观测到的车速数据是否与每个观测地点的正态车速分布一致。之所以选择K-S检验而非卡方检验是因为车速取样为连续分布。

  • 标签: 行车速度 环形交叉口 行车视距 事故率 正态性检验 美国
  • 简介:0引言本文根据在美国26个单车道环形交叉口收集的数据,研究了行车视距与车辆速度及事故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旨在确立美国现代环形交叉口的行车速度和事故率与行车视距有关。

  • 标签: 环形交叉口 行车视距 行车速度 事故率 美国 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