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Kynar光伏薄膜出众的性能源于Kynar氟聚合树脂。包括其优异的耐候和介电性能以及良好的耐湿热性,使其非常适用于光伏电池背板的保护。本文主要介绍Kynar氟聚合树脂的材料特性和Kynar氟聚合薄膜在光伏应用中的典型优弊性能,诸如抗紫外。介电性能。绝缘性能,以及Kynar氟聚合薄膜应用于太阳髋电池背板能起到持久保护的作用等。并与其他氟聚合薄膜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光伏 背板 氟聚合物 薄膜
  • 简介:以电站汽轮机为例,研究探讨了设备的功能可靠仿真方法,根据该设备的性能退化规律,建立了其性能退化模型,开发了功能可靠仿真算法,并对其进行了功能可靠仿真.计算得到的设备可靠数据符合同类设备的规律,算法可用于同类设备及复杂热力系统的功能可靠仿真计算.

  • 标签: 电站汽轮机 功能可靠性 退化规律 函数分析 仿真计算
  • 简介: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大约7000万无电人口。这些地区通常远离电网,难以通过常规电网供电。仅我省无电行政村就有1589个,集中户数就有106463户;无电自然村有1112个,集中户数有41012户:无电分散户有136130户,无电户总计达283605户。光伏发电系统是解决这些地区用电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潜在的光伏市场非常大。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

  • 标签: 太阳能资源 分离机 多功能 发展中国家 牛奶 电动
  • 简介:固体可燃火蔓延速率对于火灾的蔓延有重要的影响.以此为背景,采用热电偶瞬态测温技术,测量了牛皮纸、硬纸板的火蔓延速率.探讨了对流环境下风速的大小对薄片可燃火蔓延速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经验公式.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薄片可燃火蔓延速率的简化模型,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 标签: 可燃物 蔓延 速率 牛皮纸 理论计算 经验公式
  • 简介:利用一台单缸柴油发动机进行了进气道预混合汽油压燃的试验研究。通过安装在进气道的电控喷油器喷射汽油,实现汽油和空气的预混合。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在缸内经过压缩之后,由少量的直喷柴油引燃。研究不同的汽油比例对燃烧参数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提高,指示热效率降低,HC,CO增加,NOx与SOOT降低;在小负荷下,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缸内最大爆压降低;而在大负荷下,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缸内最高压力增加。

  • 标签: 柴油机 双燃料 排放
  • 简介:美国NanoDynamics日前开发成功了便携式固体氧化燃料电池(SOFC:SolidOxideFuelCell)。以丙烷气为燃料,每填充一次燃料,大约可连续24小时输出50W的电力。该电池已在2004年11月1日到5日于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SanAntonio)举行的“FuelCellSeminar”上公开。

  • 标签: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便携式 电力 输出 丙烷
  • 简介:《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33—2003)要求“火力发电锅炉须预留烟气脱除氮氧化装置空间”。根据一些工程预留脱除氮氧化装置和一些改造工程装设脱除氮氧化装置的经验,编写了《燃煤电厂预留脱除氮氧化装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该文介绍了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火电厂脱氮氧化的主要技术,特别介绍了采用低氮氧化燃烧、采用选择还原(SCR)NOx,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技术。SCR技术已有20年历史,技术成熟,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易于操作,效率可达90%。被国内外一些电厂广泛采用。该文给出了SCR流程示意图。该文重点讨论了预留脱除氮氧化装置,设计应注意的确定脱硫氮氧化工艺、与锅炉厂的配合、SCR反应器的布置位置、荷载及地基、空气预热器的防腐、防堵、引风机选择、液氮的贮存和计量、设计文件要体现预留了脱除氮氧化装置等问题。

  • 标签: 氮氧化物 设计 预留
  • 简介:本文拟从电力工程中的招投标文件着手,找出一些规律和典型的语言现象,分析其明确和隐含的功能。同时也想借鉴工程的一些得失,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文件为工程服务。

  • 标签: 招投标文件 英语文体 技术文件 标书
  • 简介: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建立平板武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燃料电池(SOFC)的三维数学模型。在阳极与阴极多孔电极中使用尘气模型模拟气体质量传输并采用Brinkman—Forschheimer—Dacy模型来模拟多孔电极中黏性与惯性效应对气体流动的影响。研究给出了燃料气与空气在同向流与反向流情况下组分浓度、电压与温度分布。结果显示在同向流情况下,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较大与温度分布较均匀合理。研究给出了多孔电极结构参数(孔隙率、曲折因子与孔径尺寸)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较计算的极化性能与文献的实验数据两者较好的吻合。

  • 标签: 平板式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传质传热 三维模拟
  • 简介:本文针对燃烧再生式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C9S12P128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结构化设计方法,由主控单元、显示单元、标定单元三大部分组成。主控单元实现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及执行器的驱动功能,通过再生触发策略及温度闭环策略实现燃烧再生;显示单元通过CAN总线与主控单元相连,实时显示系统工作状态,并可进行声光警示,配备的按键提供人工操作功能;标定单元通过CAN通讯可实现上位机对控制单元参数实时显示、读取、修改、存储,并可进行程序更新。该控制器已在部分城市柴油车尾气治理上得到应用。

  • 标签: 燃烧再生式颗粒物捕集 控制器 显示 标定
  • 简介:阐述了增压直喷(TGDI)汽油机中扫气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和发动机基本配置对扫气的影响,讨论了低速全负荷工况下的扫气原理,分析了扫气功能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针对提高废气涡轮增压器快速响应的问题,提出了扫气模式下发动机控制策略的基本构想。

  • 标签: 直喷 增压 可变气门正时 扫气
  • 简介:对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螺旋盘管蓄热器的蓄热和放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在石蜡中添加铜粉、硅粉和不锈钢丝带对石蜡螺旋盘管蓄热器蓄热和放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蓄热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蓄热器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逐渐增大;纯石蜡蓄热器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最为严重;插入不锈钢丝带的蓄热器内温度分布最均匀.在放热过程中,纯石蜡蓄热器的出口水温下降最快;而石蜡加不锈钢丝带的蓄热器出口水温最高.

  • 标签: 蓄热器 螺旋盘管 温度分布 放热过程 热性能 相变材料
  • 简介:相变微胶囊功能流体所具有的相交区间是影响其强化传热效应和工程应用价值的主要因素。采用双流体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层流条件下,双流体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颗粒相体积分数、营径和Re对相交区间的影响。功能流体的相交段长度和总吸热量都随着这三个因素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同时相变段长度还取决于入口温度和边界条件等因素。以直链烷烃为相变材料的功能流体在相变段的蓄热能力相近。但在同Re下,功能流体的相变段长度和总吸热量都随着囊芯材料相变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入口温度是影响相变材料熔化速度的重要因素。相交段的长度、总温井和总吸热量与流体入口过冷度都呈线性关系。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相变段长度与壁面过热度呈指数为负的幂指数关系,而相变段总温井和总吸热量都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对流换热 相交微胶囊 相变温度 强化传热
  • 简介:本文论述了CRUISE软件在某款车型开发过程中的利用,该车型利用CRUISE软件对其动力和经济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得出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的结论,从而肯定了仿真分析的准确及其对新车型动力系统开发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动力性 经济性 匹配
  • 简介:氢氟烃(HFC)/氢氟烃和氢氟烃/碳氢(HC)混合是两类重要的制冷工质。采用PR状态方程结合Horon-Vidal(HV)混合规则对7种HFC/HFC和7种HFC/HC二元混合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了计算,并与PR状态方程结合vanderWaals(vdW)混合规则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FC/HFC体系组元性质比较接近,非理想不强,vdW混合规则即可达到较理想计算效果,HV混合规则对计算精度的提升有限;对非理想较强的HFC/HC体系,vdW混合规则对共沸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HV混合规则可以显著提升相平衡的计算精度。

  • 标签: 气液相平衡 PR状态方程 HV混合规则 氢氟烃 碳氢
  • 简介:介绍一种多功能可视化实验装置,本装置包括光学发动机、进气系统、光学系统、数据采集以及控制系统,利用本套装置可以实现对包括纯柴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醇类燃料以及进气添加惰性气体等多种情况的发动机喷雾,着火以及燃烧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同时本装置还可实现对燃烧过程的燃烧压力进行实时记录,给出全面的燃烧特性分析结果。

  • 标签: 发动机 燃烧过程 多功能可视化实验装置 光学发动机 进气系统 数据采集
  • 简介:为了解决多功能太阳能空调制热兼制热水工况时空调和热水的能量输入与各自的负荷平衡问题,提出了通过调节热水换热器水体积流量以改变空调传热量和热水传热量的控制策略.以空调负荷作为控制目标,建立了神经网络辨识和模糊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测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热水换热器水体积流量的智能调节能有效地解决负荷平衡问题.

  • 标签: 多功能太阳能空调 制热兼制热水模式 负荷调节 变流量 智能控制
  • 简介:基于某型汽油机开发一种机械式具有升程异步开启及相位可变功能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在控制转角0~201°范围内,可实现进气门升程可在0.3~8.6mm的范围内连续可调,气门开启持续期在100~210°之间变化,气门升程由大升程至小升程调节时,可实现升程工作相位相应提前0~54°。通过设计气门升程调整机构,对差异不符合要求的气门升程进行调整,保证了生产时所有气门升程的一致控制在±3%以内。

  • 标签: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汽油发动机 升程异步开启 气门开启持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