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城市与气候变化——覆盖所有重点领域联合国人居署的活动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它应对的是气候辩论中的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城市层面.第22届理事会授权联合国人居署具体负责城市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人居署认识到,城市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是主要的受害者,也意识到了城市在制定和实施气候变化缓解和适应策略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贡献.

  • 标签: 气候变化 城市 人居 联合国 重点领域 适应策略
  • 简介: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在巴黎布歇尔会议中心召开。全球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齐聚巴黎,共同商讨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主席国法国的目标是将大会办成环保的样板,落实一项行动计划,

  • 标签: 气候变化 海外传真 布歇 会办 世界城市 日至
  • 简介:摘要: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尤其是对于草原畜牧业而言。草原畜牧业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长期气候变化可能会对草原的牧草生长和家畜的生存条件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长期气候变化对草原畜牧业牧草及家畜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长期气候变化 草原畜牧业 牧草 家畜
  • 简介:随着人类开始主要居住在城市,21世纪的公众健康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将来自于城市。未来的城市增长方式将影响到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城市的形态、密度、人口年龄、住房与基本公用事业状况以及城市生活的压力因素将对人口的健康状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联合国人居署政策与战略规划顾问NicholasYou写道。

  • 标签: 城市增长 公众健康 气候变化 联合国人居署 健康问题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及各类气候灾害损失加重的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与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梳理国内外现有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适应资金较少、评估反馈不足、适应措施不成体系、发展中国家适应能力弱等问题,并提出四方面促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建议。

  • 标签: 适应气候变化 现有政策 政策建议
  • 简介:摘要:本文用和硕县气象局1973年-2023年的气温、降水以及降水日数的相关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估计法对1973年-2023年和硕县的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内和硕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温,同时,降水总体呈,气温和降水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变化。这些气候变化可能对和硕县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一定挑战和影响。

  • 标签: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德阳地区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经过业务质量检验的气象记录,通过对近55年德阳地区气温、降水、降水日数、日照年、季变化分析,得出德阳地区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且春、秋两季升高幅度大于冬、夏两季。降水呈现下降趋势,主要贡献是春、夏、秋三季降水下降明显,冬季略为增加。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小量级降水日数减少较大量级降水日数减少明显。日照呈现下降趋势,日照减少主要出现在2000年以后。

  • 标签: 气候变化 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产生显著影响。全球气候趋势导致降水模式和蒸发模式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河流水量。不同地区和季节性变化也表现出差异。气候变化给水资源管理带来挑战,水供需平衡问题突出,水灾和旱灾频发风险增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包括提高监测与预测能力,推进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强化灾害应对措施。综上所述,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 标签: 气候变化 河流 径流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其给气候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极端气候状况,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方案,比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淘汰氟制冷技术等等,然而其形势依然不断恶化。现阶段人为排放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不断增加。气候变化严重破坏了水文水资源的平衡,使温室效应的影响不断扩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水文水资源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信阳市1980-2020年近40年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气象资料为基础,进行分类汇总、距平处理后,对各气象要素做回归分析、5年滑动平均做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信阳的气候变化主要特征为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日照时数明显下降,1990年以后这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2)气温年际差异较大,上升幅度为0.10℃/10a,1993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主要存在三种不同尺度的震荡周期:3—5年、16—17年和30年以上。在16—17年周期上,存在2个较明显冷暖交替周期,1980—1986年间为偏暖期(1982年前后最暖)、1987—1995年间为偏冷期(1992年前后最冷)、1996—2007年间为第二个偏暖期(2001年最暖)、2008—2020年间为第二个偏冷期(2012年前后最冷)。17年、4年分别是气温变化的第一、第二主周期,30年以上可能是真正的第一主周期,但需更长时间序列资料来验证。(3)降水年际差异较大,呈显著地周期性波动变化,多雨期和少雨期大致交替出现。年降水量主要存在2个周期:4—6年、15—20年。在一次大的降水量年之后几年降水量大量减少。1980—1985年呈下降趋势,1985—2005年又呈上升趋势,2005年以后基本呈下降趋势,多雨少雨期交替明显。降水的小波方差图中存在两个峰值,6年为第一主周期,15年为第二主周期。(4)年日照时数总体呈阶梯状下降变化,下降速率为-11.9h/10a,年日照时数年际间差异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水资源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降水分布和水资源供应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降水模式和水循环的影响,包括降雨量和蒸发蒸腾过程的变化。其次,本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可持续性和水质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最后,本文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和综合管理策略在应对水资源与气候变化挑战中的重要性。这项研究为制定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水资源 气候变化 降水模式 水循环 可持续管理
  • 简介:韧性城市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国际上一些城市根据自身特色,针对不同的气候风险,从不同的适应目标和重点领域方面设计了韧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方案。我国的城市从自然条件、社会结构、经济体系、环境本底和行政管治背景上都与西方城市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中国韧性城市的发展应结合自身条件与特色。分析了国内外代表性韧性城市的发展动态,提出了中国韧性城市的发展对策。

  • 标签: 气候变化 韧性城市 适应性 对策建议
  • 简介:摘要: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增长的工业化进程,二十一世纪最关键的环境问题就是气候变化,这样国际社会与人们都能非常重视。不但生态环境的发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严重的影响着水文水资源。气候变化和只重视眼前利益的发展理念紧密相连,同时,也在合理的程度上限制着经济的长期发展。所以,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对将来开发、运用、管理水资源具备关键的意义。实施研究与分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这样人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水文水资源系统的结果与系统,更好的有机结合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问题和经济发展,这样能更好的开发运用、规划管理与运行管理水文水资源。

  • 标签: 水文水资源 气候变化 影响引言
  • 简介:  摘要:农业生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逐渐加强。本文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态现状,从降水、气温、农作物三个方面分析气候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提升该地区对农业生态的重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发展 ; 农业生态 ; 气候变化     随着气候变化的多样性,农业生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水资源丰富土壤肥力大。但是近年来全球变暖,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用水量变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发展缺乏优良的生态环境。     1 乌鲁木齐地区农业生态现状     乌鲁木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半干旱是其主要气候类型,农业生产环境脆弱。近年来,随着过度放牧、垦拓荒地等现象的增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种植面积缩小,水循环系统破坏,水资源紧缺,降水量逐渐减少。不仅如此,农业生产中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缩短成熟期,对农作物大量施肥,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肥力降低。为解决劳动力过剩等问题,现代化工厂数量逐渐攀升,产生大量污水等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 。     2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2.1 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近年来从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可以看出,降水量总体攀升,但由于受各地区地理环境、工业生产等因素影响,降水量出现不均匀的现象。我国南部降水量逐渐增加,北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并以每年 50mm 的速度下降。与此同时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夏季水分蒸发速度快,降水量减少,导致土壤含水量不足,水资源出现紧缺。长此以往,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河流流量减少,塔里木河部分流域经常出现断流现象。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同时期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为农作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降水量逐渐降低、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断流导致乌鲁木齐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可达 40℃ ,水分蒸发速度快,土壤中的水分快速流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夏季是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季节,水分不足会阻碍农作物的生长速度,降低农作物产量。     2.2 气候变化对天气情况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增多,极端天气主要包括沙尘暴、寒潮天气、干旱等。沙尘暴是北部地区常见的极端天气,沙尘暴出现空气中会悬浮大量的沙尘物质,不仅如此还会伴随大风,等级划分成弱、次强、强、超强类型,最高可达 12 级风力。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春季,这一时期正是农耕阶段,农作物处于幼苗期,强风对幼苗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其正常生长。寒潮天气的危害仅次于沙尘暴,寒潮天气会带来大幅度降温,且常出现在秋收季节。此类天气会带来至少 10℃ 的降温,致使农作物冻伤,影响经济效益。干旱天气主要是由于气温过高,降水量不足等因素引起的,是危害农业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攀升,干旱现象逐渐增多。近年来,乌鲁木齐地区干旱现象频频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此类天气会造成土壤含水量下降,加速水分蒸发,降低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尤其是需水量大的农作物,严重干旱会直接导致农作物枯死,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2] 。     2.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温普遍攀升伴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类物质会影响农作物生长速度,降低产量。主要受影响作物是花生,其果实生于土壤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果实不饱满。小麦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冬小麦,产量会呈波动趋势,具有不稳定性,但是一年一熟地区的小麦遭受影响不大,整体产量比较稳定。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倡导下,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受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种植时间被迫改变,错过了最佳生长期,成熟期缩短,严重影响了农作物质量。不仅如此,强烈的气候变化会导致气温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加剧。病虫害现象会破坏农作物生长环境,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产品质量,严重降低产量,减少国内粮食供给。粮食储存量降低,进口数量增加,为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除上述情况,冬季气温升高引发冰雪提前融化,空气湿润程度增加,促使降雨天气来临,由于降水量有限,雨季提前会导致干旱期一同提前,农作物生长阶段会长期处于干旱期,阻碍农作物生长速度。农业生态环境存在诸多不稳定性,气候变化成为威胁农业生态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引发降雨、气温、虫害等异常现象,为农业生产带来隐患。     3 结语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关系到农作物产量是否提高。气温升高,降水不均匀成为现阶段制约乌鲁木齐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对农业生态的重视程度,保证农业稳步发展,从而提升农作物的經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常浩娟,刘卫国 . 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经济的动态效应分析 [J]. 生态经济, 2019 , 35 ( 05 ): 125-129.     [2] 戴清秀,王鹏程 . 低碳背景下四位一体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资源循环利用为例 [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9 , 31 ( 01 ): 64-74.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森林防火形势越来越严峻,面临的不可控森林火灾风险也越来越多,原本的森林火灾防护工作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森林防火工作开展需求。同时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林火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整体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现有的防火技术、防火队伍建设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着一定差距。基于此,必须要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形势的分析,做好应对策略的探讨,有效实现上述问题解决,有效提高我国森林防火水平。

  • 标签: 气候变化 森林防火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并通过研究相关数据和现象,分析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应对策略。通过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减少灾害风险、保护环境和人类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风险;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绿化作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绿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关键词包括“城市绿化”、“气候变化”、“热岛效应”、“空气质量”。研究发现,城市绿化不仅能有效降低城市温度,还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城市绿化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绿化布局,提高绿化质量。

  • 标签: 城市绿化 气候变化 热岛效应 空气质量
  • 简介:摘要病虫害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最为主要的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使农民的收入受到极大的降低,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生活。由于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病虫害的发生也逐渐呈现出种类较多、频率较高的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作用得到日益增强,因而研究人员必须要对气候变化与病虫害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确定在当前气候变化环境状况下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民的收入提升带来极大的帮助。

  • 标签: 气候变化 病虫害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