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探讨不同添加量的不同变性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将压热冷却高直链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制成糊化淀粉、老化淀粉、抗性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以质量比15:85。20:80,25:75混合,在高压80MPa均质两次,研究不同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结构、质构及持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高压80MPa两次均质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硬度和持水性均增大:而不同添加量的不同淀粉蛋白凝胶的硬度和持水性均显著增强(P〈O.05)。在淀粉添加量为20%的条件下,蛋白凝胶硬度最大,而各样品间凝胶持水性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蛋白凝胶网状结构中产生孔洞,暴露出更多的蛋白结构表面活性基团,改善蛋白质功能特性,增大凝胶硬度并提高凝胶持水性。添加淀粉的大豆蛋白凝胶的亮度L显著高于未添加淀粉的大豆分离蛋白(P〈O.05)。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淀粉 高压均质 凝胶性质
  • 简介:淀粉蛋白质是小麦籽粒主要的组成成分。小麦粉所特有的面团特性和烘焙品质主要是由蛋白质组分决定的。本文定量分析了淀粉含量、淀粉组成、膨胀特性、粘度特性、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性状及各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3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11个淀粉品质性状及10个蛋白质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 标签: 小麦籽粒 淀粉品质 蛋白质 加工品质
  • 简介:1破损淀粉的性质及其优缺点小麦在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由于磨粉机磨辊的剪切、挤压等机械力的作用,不可避免的会使面粉中的淀粉内部结构和外表形状受到伤害,出现裂纹和碎片,受到伤害的淀粉粒称为破损淀粉

  • 标签: 破损淀粉 应用 内部结构 磨粉机 机械力 淀粉粒
  • 简介:氧化淀粉可以通过Fenton试剂获得。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Fenton氧化体系氧化淀粉后羰基量最多的条件为pH为4,Fe2+浓度为0.04mol/L,40℃条件下反应,反应时间6h,羰基含量7.49%,羧基含量0.19%。两种基团比率与实验条件之间没有规律。

  • 标签: 淀粉 氧化 羧基 羰基
  • 简介:玉米产品做辅料生产啤酒在日本、美国应用非常普遍,目前我国许多啤酒厂也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工厂的玉米淀粉使用比例达到50%~100%代替大米.

  • 标签: 玉米淀粉 上料 糊化 使用比例 啤酒厂 辅料
  • 简介:本文阐述了糖化过程中使用玉米淀粉为辅料的糊化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的处理,以供参考。

  • 标签: 玉米淀粉 糊化
  • 简介:聚氨酯型接枝淀粉表面施胶剂是近年开发的新型表面施胶剂。本研究以聚氨酯预聚体作为抗水性单体合成了性能优良的聚氨酯型接枝淀粉表面施胶剂。聚氨酯预聚体的较佳合成条件为:甲苯二异氰酸酯用量为1,4-丁二醇的15%,反应温度为80℃;施胶剂的较佳合成条件为:预聚体用量为淀粉的10%,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为2∶1,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1.5∶1。

  • 标签: 聚氨酯预聚体 接枝 淀粉 施胶剂
  • 简介:将适当降解的玉米淀粉(15%)与乙烯基类单体(15%)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得到了改性淀粉鞣剂。以其作为预鞣剂和复鞣剂进行了应用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应用的最佳工艺条件。当用其预鞣在铬鞣时,比传统铬鞣法可减少铬鞣剂的用量30% ̄50%,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降低到0.26g/L。用其预鞣和复鞣所得皮革,选择填充性显著,丰满、柔软、粒面细腻、有弹性。

  • 标签: 改性淀粉鞣剂 接枝共聚 预鞣剂 复鞣剂 应用
  • 简介:一、概述所谓特种淀粉系指从野生(或培植)的含有可食用淀粉的植物类中所提取的淀粉,称之为特种淀粉.如鲜红薯、莲藕、葛根、百合、魔芋、芭蕉及山间野果等等.这些植物有其共性:一是资源丰富,在我国中、西、南部地区均可生长,用其制成淀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二是富含淀粉物质其含量均在15%~20%以上;三是有相当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药疗价值;四是既可用传统工艺加工又可用现代科学手段加工,规模生产技术方面有保障;五是人类需求趋增,市场前景看好.

  • 标签: 特种食用淀粉 产品开发 利用 野生植物淀粉
  • 简介:不同品种和品质的小麦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损淀粉,通过实验,从多方面分析引起面粉产生破损淀粉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小麦 面粉 破损淀粉 P值 UCD值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变化.减轻家务劳动,日常食用些既美味又营养的食品.在讲究高效的今天,已成为普遍现象.进入90年代速冻食品的消费出现了新的热点,一些传统的食品的行列,如:速冻汤圆、速冻包子、速冻春卷等备受青睐.

  • 标签: 变性淀粉 速冻食品 应用 品质改良剂
  • 简介:以藕淀粉为原材料,对淀粉增抗的影响因素及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了物理、化学改性法及脱支酶法多种增抗方法。结果表明:乳浓度在6%时,淀粉粒中直链淀粉分子相互接近的可能性很大,因而能提高抗淀粉的得率;脱支酶的加入促进了抗性淀粉的形成,实验显示在加入脱支酶0.05mL,充分酶解60min时,抗性淀粉含量最高;而pH调节剂的加入更加丰富了抗性淀粉增抗的方式,其中以三元酸为pH调节剂,在100℃酸解4h时得率最高。通过三种增抗方式的研究,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淀粉增抗的规律,为对抗性淀粉实现生产奠定了研究基础。

  • 标签: 藕粉 普鲁兰酶 抗性淀粉 工艺